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80篇
  免费   4315篇
  国内免费   3252篇
电工技术   1386篇
综合类   4122篇
化学工业   16833篇
金属工艺   5616篇
机械仪表   2033篇
建筑科学   4227篇
矿业工程   1289篇
能源动力   487篇
轻工业   10204篇
水利工程   1226篇
石油天然气   4228篇
武器工业   644篇
无线电   3302篇
一般工业技术   9033篇
冶金工业   2277篇
原子能技术   515篇
自动化技术   2525篇
  2024年   483篇
  2023年   2149篇
  2022年   2203篇
  2021年   2056篇
  2020年   1875篇
  2019年   2076篇
  2018年   1214篇
  2017年   1608篇
  2016年   1708篇
  2015年   2121篇
  2014年   3950篇
  2013年   2917篇
  2012年   3623篇
  2011年   3607篇
  2010年   3394篇
  2009年   3481篇
  2008年   3983篇
  2007年   3560篇
  2006年   3011篇
  2005年   3021篇
  2004年   2753篇
  2003年   2391篇
  2002年   2047篇
  2001年   1741篇
  2000年   1500篇
  1999年   1175篇
  1998年   1051篇
  1997年   865篇
  1996年   770篇
  1995年   706篇
  1994年   567篇
  1993年   463篇
  1992年   489篇
  1991年   374篇
  1990年   390篇
  1989年   308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立了测定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高分子杂质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TSK G2500 PWXL为色谱柱,以0.005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7.0)-乙腈(80:20)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显示,高分子杂质与阿莫西林及克拉维酸能较好分离;阿莫西林的检测限为0.24μg·mL-1,克拉维酸的检测限为1.35μg·mL-1;阿莫西林线性范围为3.84~95.94μg·mL-1(r=1.0000),克拉维酸线性范围为4.04~101.09μg·mL-1(r=0.99998)。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中的高分子杂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3.
4.
杨立宁  郑东昊  王立新  杨光 《化工进展》2022,41(11):5961-5967
以具有轻质高强优异性能的蜻蜓翅脉结构为设计灵感,在分析翅脉网格结构抗冲击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传统和仿生两类对比结构。采用熔融挤出3D打印机成功制备了具有不同结构的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试样,并对不同结构复合材料试样的拉伸性能和抗冲击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拉伸力方向上的连续碳纤维含量相对较少,限制了仿生结构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提高,但仿生结构的平均抗拉强度为传统结构的1.18倍;当仿生结构复合材料试样受到冲击力时,其内部六边形结构的连接角度会发生变化,从而极大消耗冲击能量,同时具有六边形网格结构的连续碳纤维可以有效阻碍裂纹的扩展,因此仿生结构的平均冲击韧性可以达到传统结构的2.46倍;仿生蜻蜓翅脉结构可以显著提高增材制造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且对于抗冲击性能的提高具体突出效果。连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有效可行的仿生蜻蜓翅脉结构设计和增材制造,可极大扩展其在高冲击载荷领域中的相应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受困于三叠系油藏储层微裂缝发育,注入水容易沿主应力方向突进,造成三叠系油藏因水淹而导致的高含水井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原油的稳定产出量。文章主要围绕WD作业区三叠系油藏注水井调驱所采用的技术展开,分析总结近年来三叠系油藏调驱所采用的方法及效果,并结合调驱效果对工艺参数予以优化。  相似文献   
6.
杨瑛 《中国食品》2020,(4):108-109
"人造肉"、"植物基"无疑是近来非常火爆的话题。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制造商,雀巢日前宣布,今年春季将在美欧地区推出数款不同口味的植物基香肠,以及其他植物基熟食肉类。所谓"植物基",也就是无肉、以植物为原材料的食品。在素食风潮盛行的当下,雀巢作为业内巨头将面临更多竞争。  相似文献   
7.
高碳醇(C~+_6混合醇)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增塑剂,洗涤剂和分散剂等。以合成气为原料,经费托合成途径一步制得高碳醇的方法,近年来得到密切关注。但是,费托合成高碳醇的粗产品中,除了醇和烷烃外,还有较多的烯烃、醛等不饱和化合物,以及少量的有机酸,因此需要通过加氢精制将其脱除,以简化后续精馏分离工序。针对该体系开发了活性炭负载的Pd基催化剂,在液体空速6 h~(-1),氢油比100~300,温度100~310℃,压力8 MPa条件下,在实验室微型反应装置上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考察其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试验表明,不饱和组分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温度高于250℃后,不饱和组分转化率可以达到99%以上,且能够将原料中大部分的酸加氢转化,转化率高于90%。但是当温度高于270℃后,醇收率开始显著降低,说明高温条件下醇在催化剂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氢解反应。因此,为了尽可能提高加氢产物中醇的收率,较优的反应温度应在250℃左右。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表征了反应前后催化剂活性位的晶相和粒径,证明催化剂的活性位是金属Pd纳米粒子,粒径约为20 nm,且在反应前后基本保持不变,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活性位结构稳定。在实验室开发的基础上,该催化剂经历1 000 h寿命实验和规模化制备等环节,成功应用于陕西榆林合成气制高碳醇万吨级工业试验的粗产品加氢精制工序,在反应温度约250℃,8.4 MPa下,不饱和组分转化率100%,酸转化率90.4%,生产出只含有醇和烷烃的混合油品,为后续醇油分离技术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锭子弹性管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减振弹性管对下锭胆的支承弹性和锭子高速运动下的稳定性等性能的最优匹配效率,依据减振弹性管的等效抗弯刚度及底部等效刚度系数公式,利用MatLab数值分析软件构建弹性管抗弯刚度和底部挠度数学模型。首先,结合Isight优化软件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构建其近似模型,且使精度达到可接受水平,并以模型的关键结构参数弹性模量、螺距、槽宽、壁厚为设计变量,结合遗传算法对弹性管抗弯刚度和底部挠度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和Pareto前沿图,确定出减振弹性管结构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案。通过对优化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方案在保证减振弹性管弹性的同时,其底部振幅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9.
以Fe-Zn基废脱硫剂、煤、Na 2CO 3为原料进行高温炭热还原反应,制备了铁碳材料,实现了Zn和S的分离,有望能实现废脱硫剂的综合利用。考察不同工艺条件(配比,温度,时间)对铁碳材料品质,Zn单质分离效率和Na 2S的收率影响。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900℃,煤∶废脱硫剂≥1,Na 2CO 3∶废脱硫剂≥1.5,反应时长≥2 h,Zn、S的分离回收效率可达到95%以上。且900℃制备的铁碳材料比表面高达193.6 m 2/g,介孔孔体积为0.028 cm 3/g,炭均匀附着于铁骨架。微电解-芬顿联用降解有机废水实验表明:仅微电解或微电解-芬顿联用(H 2O 2=COD=1500 mg/L)时,自制铁碳材料的稳定化学需氧量(COD)去除效率(41.78%、73.56%)都高于商业铁碳(8.43%、48.43%)。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废脱硫剂与煤和碳酸钠混烧可实现废脱硫剂中Zn与S的分离回收,成功获得了比表面高、去除COD性能好的铁碳材料。  相似文献   
10.
优选高品质膨润土为原料进行提纯钠化处理得到钠基膨润土,并对其进行了有机改性处理,确定了有机膨润土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有机改性剂,用量34 g,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70℃,溶液体系pH值7.5。优选有机膨润土中加入乳化剂和稳定剂进行检测,其有机土胶体率为99%、表观黏度为18.0 mPa·s、塑性黏度为12.0 mPa·s、动切力为6.0 Pa、滤失量为8 mL、造浆率为40 m~3/t,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内较高水平。在中原油田油基钻井液体系的应用中,有机膨润土表现出良好的流变性能、耐温性能和抗滤失性能,能够满足高性能油基钻井液使用的需要,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