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3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336篇
化学工业   90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391篇
轻工业   91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0篇
冶金工业   28篇
自动化技术   1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勤  回璇 《包装工程》2021,42(10):323-333
目的 赣傩艺术元素内容丰富并保存完整,是研究我国古代赣傩地区文化与艺术的珍贵史料.研究赣傩艺术元素的提取及衍生图案的设计方法,在设计应用中表达赣傩傩面具、选取傩舞形和构筑傩庙魂,能给当代赣傩艺术元素的产品设计以指引.方法 通过直接引用、形意结合和局部强化的设计方法,增厚其丰富内涵、设计个性和主题意蕴.通过现代化审美中"绿色化、感性化、地域化"的要求,遵循"以退为进,化繁为简""多元并存,个性体现"的原则,强化赣傩艺术元素的独特风格.结论 用现代的手法,将特色的赣傩艺术元素植入到理性的产品设计中去,使赣傩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思想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中找到契合点,深入挖掘赣傩艺术元素蕴含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审美下进行创新再现.  相似文献   
2.
李发  向仲怀 《丝绸》2022,59(1):1-9
中国考古出土的蚕业实物及蚕的艺术形象比较丰富,蚕的艺术形象如蚕纹、陶蚕蛹、牙雕蚕、玉石蚕、铜蚕、金蚕等,可统称为"蚕的模拟形态"。对蚕的模拟形态的功用,已有的诸多解释都有待完善。研究表明,蚕的模拟形态或艺术形象表达的功用或为饰品,或为装饰图案,或有待进一步考究。但无论哪种功用,用"蚕"这一形象都蕴含了特有的用意。通过对中国古代生命观的考察,文章认为蚕的艺术形象折射出相应的中国古代哲学生命观,即中国古人追求的死而复生、生生不息、羽化成仙、长乐无极等观念。  相似文献   
3.
Zhang  Mo-Han  Yu  Jin-Hui  Zhang  Kang  Zhang  Jun-Song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2019,34(6):1294-1306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rtistic augmentation of photographs with water droplets aims at generating aesthetic yet realistic images, and thus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augmented...  相似文献   
4.
李洁 《丝绸》2020,(5):88-95
察哈尔传统服饰是蒙古族28个部落传统服饰中的一支,具有突出的形制之简、色彩之素、头饰之繁、佩饰之多的艺术特征,在众多的蒙古族服饰中独树一帜。文章通过对察哈尔蒙古族现主要居住地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地区的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调研,运用艺术学和民俗学的视角,概括其独特的简繁艺术特点,探讨该族群如何通过适简与从繁的服饰礼仪功能来构建民俗生活。研究表明,察哈尔蒙古族传统服饰的简与繁不仅是一种艺术特征,也是族群历史记忆的载体和身份建构的工具,其形成原因受到历史中军事职能、宫廷文化和游牧生活三者的共同塑造,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傣族织锦的艺术特征及传承发展现状,对其纹样、内涵及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傣锦传承和发展的措施与方法,为傣锦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50年代在扬州发现的两块拉丁文墓碑,是元代天主教在华活动的重要物质遗存。本文认为,两块墓碑在形制方面借鉴了同时期在华有着活跃商贸活动的伊斯兰教和景教的墓碑;在主题和图像方面,则在方济各会修士的指导下遵循了欧洲中世纪天主教的宗教题材图像传统。两块拉丁文墓碑上的图像,不仅为远在异国他乡的天主教徒提供了灵魂归宿的精神慰藉,同时也凸显了罗马天主教与景教所遵循的教义方面的差异,并成为宣扬天主教和进行传教的有力手段。本文还提出图像中融合了大量中国本土艺术元素,体现了元代中西跨文化的艺术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7.
卞小燕  郭熙 《毛纺科技》2020,48(1):31-34
基于形式美对比法则、均衡法则、韵律法则的内涵及其在针织面料设计中的应用规律,从深浅、虚实、肌理、曲直、高低等视角选取典型案例对针织面料进行分析,得出针织面料在形式上具有的独特意趣与艺术价值,并探讨其形式美及审美意义。通过分析针织技术与形式美法则之间的关联,探寻针织面料中形式美法则的作用及其基本规律与原理,以此指导针织面料的设计,为现代设计师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石  朱治通 《工业工程设计》2020,2(1):11-16, 21
数字游戏常被认为是继文学、绘画、音乐等传统艺术之后的“第九艺术”。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游戏的评价标准被商业体系左右,造成了游戏创作在思想层面的偏颇,所以设计师有必要建立一套针对数字游戏的艺术评价标准,以促进游戏的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从艺术思潮、艺术哲学和设计创新的角度出发,通过美学历史文献查阅、游戏艺术作品案例分析、艺术理论辨析等方法,就游戏的核心艺术因素展开论述。游戏的艺术标准应包括情感表现、艺术反思和创新性三个主要方面。其中,艺术情感是所有艺术的共性和核心;艺术反思是艺术理念的升华和艺术创作的动机;创新性则是艺术更替发展的内在动力。该标准独立于商业体系,将有助于促进和引导数字游戏在艺术层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We revealed the factors that govern the visual aesthetic perception of handwoven fabrics by performing two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cotton hand-spun yarn on the perceptual and cognitive responses to woven fabrics. First, a free sorting task followed by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explored the effect of yarn type (hand-spun, machine-spun, and slub-yarn) on the woven fabric. Visual categorization of the fabrics depended on yarn type. Second,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perceptions that produced the differences among yarn types were investigated by 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ing method that collected subjects’ ratings for the fabrics from 17 bipolar adjective pairs. Generalized linear mixed-effects modeling reveal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yarn type and perception expressed by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words. Visual aesthetic perception of fabrics was also affected by the consumers’ background. Our method and findings can be applied to examine the visual aesthetic of other textile products.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之间如何建立相对稳定的、有效的合作关系,实现“工”、“学”真正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工学结合实践项目《汽车美容服务》的实施,提出四双五合工学结合模式,在这种新型工学结合实践模式下,实现高职教学与实践紧密接触,实质性地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