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面向产出的教学评价要求课程教学评价的重心从“教得怎么样”向“学得怎么样”转变。文章以大连理工大学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了形成性评价机制的建构方法与课程产出的合理评价方法,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营造“两性一度”课堂教学氛围,以及利用大数据分析获得学生个性化评价结果,以此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混炼造粒机机筒工作过程中温度控制存在大滞后、时变性和非线性等典型特性,从传热学的角度分析了机筒的传热过程,理论解释了机筒热场分布的基本规律,确定了机筒温度滞后、非线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基于变论域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变论域模糊PID的机筒温度控制策略,设计了基于函数定制的伸缩因子控制器,实现了实时动态调整控制器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中,分别搭建了基于常规PID、模糊PID和变论域模糊PID的机筒温度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大滞后、非线性系统,所提出的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策略相对于常规PID和模糊PID具有更优的动静态特性和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OPLS刚性联合原子模型,以异丙醇分子的作用位点为统计对象,对异丙醇的汽液界面特性进行了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液相主体密度减小,汽相主体密度增大,汽液界面厚度增大;截断半径和薄片数对汽相主体密度体、液相主体密度及汽液界面厚度的影响不大;随着模拟分子数的增大,汽液界面厚度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4.
以三水硝酸铜为反应物,氨水为络合剂,氢氧化钠为沉淀剂,乙醇水混合溶液为反应溶剂,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络合沉淀法,成功制备出平均粒径约20nm的氧化铜单晶纳米粉体。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硝酸铜溶液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及氢氧化钠与硝酸铜物质的量比等因素对产物粒径大小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其粒径大小主要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是:反应温度,硝酸铜溶液初始浓度及氢氧化钠与硝酸铜的物质的量比;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硝酸铜溶液初始浓度0.3mol/L,氢氧化钠与硝酸铜的物质的量比3:1,氨与硝酸铜的物质的量比5:1;氧化铜纳米粉体的红外吸收峰出现了红移和蓝移同时并存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5.
采用SPC模型作为水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势能模型,以水分子内各原子作为统计对象进行统计计算,模拟得到其汽液界面特性参数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汽相主体密度增加,汽液界面厚度增大,液相主体密度降低,界面张力逐渐减小,液相主体区域势能的势阱深度也逐渐降低。随着模拟分子数的增加,液相主体密度增加,汽液界面厚度稍有增大。随着截断半径的增加,液相主体密度增加,汽液界面厚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以六水氯化镁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出长约为80μm,直径为5~10μm的棒状三水碳酸镁;通过不同热空气温度及不同湿物料层厚度下的干燥动力学实验,获得棒状三水碳酸镁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采用相变动力学理论,对干燥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棒状三水碳酸镁的干燥方程、干燥速率方程及干燥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碳分子选用EPM2模型,乙醇分子选用TraPPE-UA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探讨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自扩散系数及乙醇—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的无限稀互扩散系数。模拟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自扩散系数和乙醇—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的无限稀互扩散系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压力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四棱转子是新结构型转子,是密炼机的关键零件。正确合理设计其结构是保证转子安全运行,提高炼胶质量和生产率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子棱的螺旋角、长度比、相位角、曲率半径等主要结构参数的选择;同步转子的优点;以4WH转子为例分析了其受力状态,并找出了强度最薄弱的危险截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航天和深海工程中薄壳结构的广泛应用,圆筒形薄壳结构热屈曲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首先给出了圆筒形金属薄壳热屈曲临界温升的一般计算表达式,然后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该薄壳结构热屈曲分析的数值模型,计算结果验证了热屈曲临界温升计算式的准确性,同时进行了多参数对比分析.构建的两种热屈曲临界温升计算方法,将对今后高温环境下圆筒形薄壳结构的科学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氧化铜粉体试样的粒度分布,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表征其形貌。在含氢25%的氢氮混合气流中,在不同的升温速率(2.5、5、10、12.5、17.5、25K/min)下,利用微机差热天平进行非等温的热重分析实验,测定样品的TG—DTA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铜粉体样品结构不规则,粒径分布较宽,粒径约为9.4gm:TG曲线的起始反应温度和DTA曲线的峰值温度均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增大;氢气还原氧化铜粉体为单质铜的表观活化能为59.42kJ/mol,指前因子为6.75×10^5min-1,反应级数为1.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