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化学工业   2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高温高压条件模拟石油生成的生物质水热液化技术可用于制备生物原油,以替代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然而副产物处置问题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解决该问题的方法首先是通过水热定向催化调控减少副产物,然后集成各种技术将副产物尽可能原位资源化。基于此并依据生物炼制的思想,本文对一种集成几种水热技术炼制生物原油的模式进行了讨论。依据生物质水热液化副产物的特性,通过对固体产物水热合成制备催化剂、水相产物回用产生有机酸、气体产物分离或彻底氧化后水热还原生产有机酸等,可实现副产物内循环并强化自催化生成生物原油。指出该模式符合绿色化工的理念,对于加快规模化生产可替代石油的生物原油、缓解能源危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通风量进行菇渣与猪粪高温共发酵,研究通风对发酵过程中堆体温度的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风使堆体温度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效应,不同处理各发酵时期的温度分布均由剖面中部向四周不断降低。高温区域的位置和面积随发酵时间呈动态变化规律,升温期温度在发酵罐中上部积聚,高温分布区类似椭圆形,高温期椭圆面积逐渐向堆体中部扩散和扩大,随后高温面积不断递减并向中下部迁移,降温期堆体各区域温度趋于一致。由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可知,温度的空间变异性大体呈现出高温期>第2次高温期>升温期>降温期的规律。结合试验各阶段的温度变化并考虑节能降耗,得出发酵升温期和高温期分别以0.05,0.067m3/(d·m3)进行通风,二次高温期与降温期以0.033 m3/(d·m3)进行通风条件最佳。  相似文献   
3.
白果分级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白果分级的重要性,指出了现有白果分级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白果的机械化分级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坚果脱壳效果改进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巧霞 《粮油加工》2001,(12):48-49
分析了各种改善坚果脱壳效果的方法 ,并结合试验得出 :通过对坚果表面切槽处理 ,可改善对核桃等果实较大的坚果的脱壳效果 ,但不适用于白果、杏仁等小坚果 ;而采用冷冻和干燥预处理 ,尤其是干燥处理 ,则更能明显地改善坚果的脱壳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风干燥试验台,在风温10-50℃,风速0-1.5m/s。蜡层厚度0.01-0.05mm范围内,模拟涂蜡柑桔蜡层的干燥过程,进行8种工况干燥试验,建立了描述了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此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热风干燥试验台 ,在风温 10~5 0℃、风速 0~ 1 5m/s、蜡层厚度 0 0 1~ 0 0 5mm范围内 ,模拟涂蜡柑桔蜡层的干燥过程 ,进行 8种工况干燥试验 ,建立了描述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 ,此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秸秆生物炭的燃烧特性与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热解温度、粒度、种类的秸秆生物炭的燃烧特性,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秸秆生物炭的固定碳、C和高位热值均增加,综合燃烧指数减小,燃烧向高温区移动,活化能增大。随着升温速率增高,生物炭综合燃烧指数增大,活化能降低。生物炭着火温度为260~395℃,燃尽温度为480~555℃,500℃制备的生物炭燃烧特性最好,活化能为48~65 kJ/mol。超微生物炭的着火温度、燃尽温度和活化能最低,综合燃烧指数最高,棉花秸秆生物炭更适合作固体燃料。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用于白果分级的多层式滚筒分级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技术参数 ,并对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与我国水果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巧霞  陈红 《粮油加工》2002,(11):25-27
针对我国水果业的发展现状 ,分析了国际上先进的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的特点 ,论述了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对水果业持续发展的影响 ,提出了加强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 ,促进我国水果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英  袁巧霞  陈汉平 《太阳能学报》2016,37(12):3226-3232
为了解生物质水热炭化过程中水热焦炭的形成机制及其理化结构的演变机理,通过选择不同的原料、反应温度、时间等影响因素,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对生物质水热过程中水热炭的形成和理化结构演变进行系统分析,揭示水热过程中生物质的热分解机理。研究发现:原料不同其水热炭特性明显不同;木材和秸秆类生物质得到的水热炭有较高的产率和热值;虽然水生植物水葫芦所得到的水热炭产率较低,但其形貌最好,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质炭材料,从而提高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对水热转化均有明显影响,温度对焦炭的化学特性具有明显影响;而停留时间对焦炭的物理特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