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Cr15钢滚珠丝杠倾斜感应器淬火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倾斜30°感应器的表面感应加热淬火工艺处理了Ф40mm GCr15钢滚珠丝杠。金相观察和显微硬度测量结果表明,滚珠丝杠齿底部位的硬化层硬度及硬化层深度可以满足Ф40mm规格滚珠丝杠的技术要求。因此,Ф40mm规格以下的GCr15钢滚珠丝杠可以采用倾斜感应器的表面感应加热淬火新工艺。  相似文献   
2.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金相分析、硬度测量等手段对Cr-Mo钢精密滚珠丝杠表面硬化层出现的淬火裂纹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Cr-Mo钢表面感应淬火裂纹的产生原因与钢材冶炼时局部缩孔形成的疏松缺陷、钢中存在带状组织和感应加热淬火工艺的不合理有关.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对淬火+低温回火处理的CDM4012×1588 GCr15型钢滚珠丝杠螺母进行了金相观察和硬度测量。结果表明,同一螺母经热处理后不同部位的组织及硬度呈现出较大差异,这与螺母的原材料质量和淬火工艺有关。因此,应严格控制螺母的原材料质量,并优化该螺母的热处理工艺,以保证其合理的组织与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四匝感应圈与倾斜30°单匝感应圈对国产CrMo钢与德国CrMo钢丝杠光杆进行表面感应加热淬火处理,经材料成分、显微组织、表面淬硬层的硬度梯分布等检验,综合分析了表面感应加热淬火的工艺质量。结果表明,两种CrMo钢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别,经四匝感应圈和倾斜30°单匝感应圈感应淬火处理后的组织基本相同;但经四匝感应圈感应淬火处理的淬硬层深度均大于经倾斜30°单匝感应圈感应淬火处理的结果。而且德国CrMo钢的淬硬层深度均大于国产CrMo钢,这与德国CrMo钢的淬透性高于国产CrMo钢有关。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双匝感应器和倾斜30°单匝感应器的对国产55钢与日本S55C钢丝杠光杆进行表面感应加热淬火,并对处理后的丝杠光杆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和硬度测试。结果表明,日本S55C钢组织中的带状偏析较国产55钢明显;经双匝感应器处理的国产55钢与日本S55C钢的淬硬层深度基本一致;而经倾斜30°单匝感应器处理的国产55钢的淬硬层较深、硬度较高。因此,可以采用国产55钢替代日本S55C钢制作40 mm以下小规格的滚珠丝杠。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双匝感应器和倾斜30°单匝感应器的表面感应加热淬火工艺处理了国产55钢与日本S55C钢丝杠光杆,并对处理后的丝杠光杆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和硬度测试。结果表明,日本S55C钢组织中的带状偏析较国产55钢明显;经双匝感应器处理的国产55钢与日本S55C钢的淬硬层深度基本一致;而经倾斜30°单匝感应器处理的国产55钢的淬硬层较深、硬度较高。因此,可以采用国产55钢替代日本S55C钢制作f40 mm以下小规格的滚珠丝杠。  相似文献   
8.
9.
针对某批45钢主轴经淬火及调质处理后存在畸变大的问题,通过金相观察和硬度测定进行了分析,发现该主轴在热处理时由于冷却速度不均匀导致微观组织的不均匀,并存在网状铁素体而引起热处理畸变,并据此提出了通过正火处理消除网状铁素体,进而采用亚温淬火以减小热处理畸变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45钢棒料制成的工件经正火或调质处理后存在局部难以加工的问题,通过硬度、化学成分、金相、扫描电镜和能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棒料组织不均匀,有网状铁素体及带状偏析,局部存在屈氏体组织和金属或非金属夹杂。采用重结晶退火可以改善原有组织的缺陷,满足工件的加工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