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4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2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南、北五味子中5种木脂素成分(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分析方法。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对21个不同产地的南、北五味子样本进行了色谱分离,并利用标准物质、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对木脂素进行定性。结果表明,样品中各组分的色谱峰基本达到基线分离,该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为评价南、北五味子中的木脂素活性成分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德州高速铁路站前地下停车场及地下商场,结合超长结构混凝土的具体特点,采用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通过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的有效结合,有效地控制了超长结构混凝土裂缝开展,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松软低透气性煤层水力压裂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新安煤矿二1煤层松软低透气性的特点,为增强煤层透气性,提高抽采效率,降低突出危险性,研究了水力压裂技术在松软低透气性煤层中的消突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实施水力压裂后,煤层透气性显著增加,抽采瓦斯浓度增大105倍,抽采瓦斯流量增大86~204倍,瓦斯的抽采浓度和流量曲线呈现"升-降-升-稳定"的趋势,且稳定抽采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南五味子指纹图谱。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5μm,200 mm×4.6 mm),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建立了由41个指纹峰和19个共有峰组成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的南五味子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结果表明,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不同产地南五味子药材的指纹图谱建立和质量评价,为有效控制南五味子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航空传感器故障检测在航空飞行任务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感器时序数据长度极长、时间跨度极广导致目前大多数方法检测性能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时序二维化的航空传感器故障检测(time-series to 2D fault detection, T2D)方法。将信息熵应用到分段聚合近似算法中,充分保留时序特征的同时实现对数据的有效压缩;引入格拉姆角场将降维后的一维数据编码为二维图像,维持原始序列的长程依赖性;设计一种灵活的卷积映射模块并插入检测网络Vision Transformer的编码器中,提高模型的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T2D模型在某民机试飞仿真时序数据集上,性能显著优于其他模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煤岩摩擦过程表面电位特征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研究了煤岩摩擦过程中表面电位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煤岩摩擦表面电位变化机理。结果表明:煤岩摩擦过程中有表面电位产生,并且与载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煤岩摩擦过程分别经历了静摩擦阶段和动摩擦阶段,且动摩擦阶段的表面电位信号强于静摩擦阶段。岩石摩擦过程表面电位信号基本呈正负双向突变,摩擦面两侧表面电位极性相反,具有对称性;煤样摩擦过程表面电位信号基本呈单向突变,摩擦面两侧表面电位极性对称不显著。煤岩摩擦引起表面电位发生变化可由摩擦起电、热电子发射和场致电子发射等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7.
煤体吸附瓦斯过程表面电位特征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煤体吸附瓦斯过程表面电位特征规律,设计了煤体吸附瓦斯过程的表面电位实验系统,测试了不同压力下煤体吸附瓦斯的电位信号。实验结果表明,煤体在吸附瓦斯过程中能够产生表面电位信号,且随着吸附时间的增长表面电位信号逐渐增大。对于同一个煤样,不同瓦斯压力下吸附过程中煤体产生的表面电位信号对前一次吸附瓦斯压力下煤体产生的电位信号具有记忆效应,当吸附瓦斯压力超过前一次吸附瓦斯压力值时,煤体产生的表面电位信号较大。而当吸附瓦斯压力低于前一次吸附瓦斯压力值时,煤体产生的表面电位较小。煤体吸附瓦斯产生表面电位信号的主要原因是瓦斯气体在煤体孔隙内渗流时产生流动电势,以及瓦斯气体对煤体微裂纹、裂隙的破坏产生的自由电荷等。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1998下半年河北某纺织厂一台15kW的风机电机3次因匝间短路而烧毁,引起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查看电工值班日志,3次烧毁电机事故均发生在下半夜。仔细分析不得其解。经现场调查发现,为节能而采取的分散就地补偿电容为12kvar,该电容过补偿被认为就是造成事故的原因。决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了栅栏型阳极板与传统铅合金阳极板在高电流密度下电积铜对电流效率、槽电压、阴极铜表面形貌和截面形貌的影响;利用扫面电镜、镜像显微镜等表征阴极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低电流密度下,两种阳极板的电积性能相差不大;而在400 A/m~2电流密度下,栅栏型阳极板相较于传统铅基合金阳极板,铜产量提高15%左右,而且电流及导电性均匀;相同电流密度下,栅栏型阳极板的槽电压低于传统铅合金阳极30~50 mV,而且随电流密度增大,优势更明显。在高电流密度下,提高电解液中铜离子浓度,加大电解液循环量和添加剂用量,可以改善阴极铜品级、表面质量和结晶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