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矿业工程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廉价易得的天然钛铁矿为原料,采用"机械球磨活化+碱浸"工艺制备FeTiO_3纳米花,采用"机械球磨活化+碱浸+酸浸"工艺制得TiO_2/FeTiO_3纳米微粒。首先通过机械球磨活化减小钛铁矿的物理尺寸,使其化学性质变得活泼,然后通过碱浸的方法得到呈三维花瓣状的FeTiO_3纳米花,最后纳米花进一步酸浸得到规则的TiO_2/FeTiO_3纳米微粒。通过分析FeTiO_3纳米花和TiO_2/FeTiO_3纳米微粒的形貌和物相组成,得出结论碱浸时较优的NaOH浓度为1mol/L,碱浸时间为2h,酸浸时较优的HCl浓度为2mol/L,酸浸时间为8h。较优条件下获得的FeTiO_3纳米花厚度在25nm左右,长度在200~400nm之间,TiO_2/FeTiO_3纳米微粒直径在30nm左右。通过分析碱浸和酸浸的机理,可知反应过程中都有不稳定液相中间产物的生成,运用溶解和中间体水解产生沉淀的机理进行了解释,中间体的生成和水解平衡受酸或者碱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印尼锡铁矿石的开发提供合理的工艺流程,对其矿石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化学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矿物的定量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全面了解了该锡铁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主要有用矿物为磁铁矿,含量为56.95%,有害元素磷含量为0.077%,硫含量为0.11%。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设备,详细分析了矿物的嵌布特征、各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矿物粒度分布特征,并对不同磨矿细度产品进行了解离度分析和理论指标预测,得到合理的磨矿细度为-74μm占85%,并提出了适合该矿石的四种基本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3.
铜冶炼渣中铜品位和铁品位较高,且常伴生有金、银、铅和锌等有价金属元素,因此提高铜渣综合利用水平,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介绍了我国铜冶炼渣综合回收利用现状,分析了铜渣的组成与冷却方式,综述了火法贫化、湿法浸出和浮选法从铜渣中回收利用铜,以及用磁选法和浸出法回收利用铁的工艺技术,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概括了铜渣中其它有价金属的回收及在建材、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并对铜渣综合回收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浮选是实现微细粒矿物高效分选的有效方法,而高效、经济和环保型抑制剂的使用对提高浮选指标起关键性作用.淀粉作为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绿色环保、来源广泛、成本低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力度的增强,淀粉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备受关注.综述了淀粉及其衍生物抑制剂的种类等因素对其抑制性能的影响,阐述了其在浮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钢厂粉煤灰浮选提碳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贵州六盘水某钢厂粉煤灰烧失量高达27.30%,进行了实验室提碳浮选研究.首先研究了粉煤灰的可浮性,找到粉煤灰的优化浮选条件,最后进行了4种流程探索.试验表明,采用分段加药一次粗选十一次扫选十扫选精矿再精选流程,可以得到产率38.67%、烧失量56.95%、碳回收率79.85%的产品,尾灰烧失量可降至6.72%.  相似文献   
6.
微细粒钛铁矿与钛辉石的有效分离是钛铁矿浮选中的难题,为探索2种样品的表面性质差异,以去离子水、正己烷、1-溴萘和甲酰胺为检测液体,采用Washburn动态毛细管法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研究了2种样品的表面润湿性和表面结构.结果表明,4种检测液体对2种样品的润湿速率均为:去离子水正己烷1-溴萘甲酰胺;钛铁矿和钛辉石的非极性Lifshitzvan der Waals作用能分别为42.51mJ/m2和43.97mJ/m2,极性Lewis酸碱作用能分别为0.58mJ/m2和5.64mJ/m2,Lewis碱明显大于Lewis酸,样品表面接近于非极性,并表现出更强的Lewis碱特征;2种矿物的表面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钛辉石的亲水性比钛铁矿更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矿物可浮性试验、粒径测试、光学显微镜测试、浊度沉降法和颗粒间相互作用的计算,对微细粒钛铁矿和钛辉石的剪切絮凝浮选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可提高微细粒钛铁矿和钛辉石的可浮性,搅拌强度对剪切絮凝的影响随颗粒疏水性的增强而变小,絮体粒径随搅拌强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钛辉石形成的絮体主要为开放型的枝链状结构,而钛铁矿絮体枝链闭合,较为密实;矿物的剪切絮凝行为与矿物可浮性的变化是一致的,这两种矿物颗粒在捕收剂溶液中均能发生絮凝行为.  相似文献   
8.
煤气化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煤气化渣;基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治理政策法规的要求,煤气化渣高效回收利用已成为煤基固废利用方向的研究热点。煤气化渣主要由未燃尽炭和灰组分组成,其中灰组分主要包括SiO2、Al2O3、CaO和Fe2O3等,是硅、铝、钙、铁等元素的廉价来源之一。分析了煤气化渣的粒度特征和物化特征,总结对比了煤气化渣制备硅基材料、铝基材料、催化剂/催化剂载体、陶瓷材料、用作橡塑填料等高值化利用途径的技术特点,提出了煤气化渣未来发展需要考虑的几点问题,以期为煤气化渣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体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表面改性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能耗低、工艺干法化等优良性能而备受人们关注。综述了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及其在矿物浮选领域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在浮选中对矿物表面改性和药剂改性的作用机理,并展望了等离子体在矿物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等离子体技术在矿产资源高效利用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煤气化渣是煤气化产生的固体废渣,主要包括残碳和无机矿物质(SiO2,CaO,Al2O3等),煤气化渣的高效处置和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意义。残碳含碳量高,不仅具有相对完整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还具有一定的电催化活性。因此,实现煤气化渣中残碳的高效分离与高值化利用,既是对固废处置与环境保护的积极响应,也是二次资源有效回收与深度利用的重要体现。总结煤气化渣在建筑、土壤改性、锅炉掺烧和高附加值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残碳的分离和高附加值利用;简要总结残碳的化学组成和表面特征,对比粗渣和细渣残碳的反应活性差异;归纳浮选、电选和重选在残碳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相比传统浮选对单一药剂、工艺流程和设备的研究,新型药剂和联合设备的研究显著提高了残碳分离的选择性,但浮选药剂使用量大的问题仍是目前研究重点。残碳因其独特的组成特征和表面性质,在吸附、电磁吸收和电化学方面展现出优良的性能。因此,对残碳的深度脱灰、表面改性、复合应用,不仅有望提升残碳基材料的性能和应用领域,也具有长远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