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7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采用低温固相法与常规液相法合成系列磷酸铵复盐NH4MPO4.H2O(M=Mn,Fe,Co,Ni,Cu),用XRD,FT-IR和SEM对产物进行表征,比较两种合成工艺及产物的颗粒形貌和大小。结果表明,除铜盐为斜方晶系外,其余都为正交晶系。与常规液相法相比,低温固相法不需要使用溶剂,能在低温短时间内合成磷酸铵复盐类化合物,但是需要晶化才能得到良好结晶体,合成的条件较为苛刻,容易有副反应发生,所得产品是片状结构,厚度为纳米尺寸的二维纳米材料,液相反应得到的产物颗粒是层状结构的微米级产品。  相似文献   
2.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废糖蜜还原浸出软锰矿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控制溶液流速为1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10nm,结果表明,废糖蜜中有机酸的组成为0.37%乌头酸、0.40%柠檬酸、4.19%琥珀酸、0.97%乙酸,0.62%甲酸、0.05%乳酸、0.09%富马酸、0.75%酒石酸、0.60%苹果酸,与软锰矿反应120min后,浸出液中的有机酸组成变为10.4%甲酸、1.8%酒石酸、0.85%柠檬酸、2.4%乙酸、0.13%苹果酸、0.68%乌头酸、0.03%乳酸、0.62%琥珀酸、0.18%富马酸。根据有机酸组成的变化推测出,糖蜜中的还原糖先被氧化成大分子有机酸,大分子有机酸具有还原性,继续被氧化成小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3.
以自制电解液为研究体系,考察了几种杂质,如福美钠、硫化钠、铈离子、磷酸根离子和氟离子等对电解锰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铈离子(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锰电解电流效率影响较小;硫化剂SDD和硫化钠的存在不仅会造成电流效率下降,还会造成电解锰质量下降,引起产品出现起壳、发黑、含硫量增加等问题;氟离子和磷离子的存在也会造成电流效率急剧下降,而且会严重腐蚀阳极板,造成阳极板工作效率下降、使用年限缩短,致使生产成本升高,严重时使电解过程不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4.
以聚合松香(PR)为原料,分别与Cu2+、Ca2+、Ni2+和Mg2+等4种金属离子反应制备相应配合物,再对漆树漆酶进行固定化,得固定化酶PRCuEn、PRCaEn、PRNiEn、PRMgEn,考察了固定化酶的性能.结果表明,4种固定化酶均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其中PRCuEn使用5次后,相对活力为53.6%;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PRCuEn的最适温度为40~45℃(较游离酶高5~10℃),其最适pH值为5.0(较游离酶最适pH值9.0明显向酸性偏移).  相似文献   
5.
在氧化锌、磷酸固-液反应体系中,以研磨反应代替搅拌反应,辅助表面活性剂对磷酸锌的颗粒尺寸进行可控合成,考察了研磨介质、磨球比例、球料比、固液比、表面活性剂等工艺条件对磷酸锌粒径分布、形貌及团聚状况的影响,并采用SEM、XRD、粒度分布和TEM对纳米磷酸锌做了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TAB浓度为9×10-4 mol/L、研磨时间为3 h、锆球为研磨介质、球料质量比为150:1、Φ10 mm与Φ6 mm磨球质量比为1:4、转速为200 r/min、固液比[氧化锌和(磷酸+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1时,可以制备粒径分布为59~79 nm、平均粒径为68 nm、无团聚的粒状纳米磷酸锌。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碳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膨润土制备有机膨润土,并将有机膨润土与活性炭联合用于吸附净化废硫酸,再用净化后的废硫酸浸出碳酸锰矿石。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探讨吸附净化机制。结果表明:相关因素中,对废硫酸中COD去除率影响的次序为有机膨润土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搅拌速度;对于初始浓度11.12 mol/L的废硫酸,用粒径96μm有机膨润土5.8 g,在29℃、搅拌速度90 r/min条件下吸附时间49 min,然后再用活性炭4.0 g、在74℃下吸附34 min,废硫酸中COD去除率达91.07%;吸附机制可能是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7.
以硫酸亚铁铵、草酸为主要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合成三草酸合铁(Ⅲ)酸钾。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工艺,用XRD、FT-IR、SEM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化学式为K[Fe(C_2O_4)_3]·3H_2O,形貌为微米块状颗粒。优化工艺条件:草酸亚铁制备中草酸用量为28.00 m L、反应时间为18.00 min;氧化配位反应中草酸钾用量为17.00 m L、H_2O_2用量为6.00 m L,清除H_2O_2时间为5.00 min;酸溶配位中草酸用量为11.00 m L,在该条件下重复实验,产品均为翠绿色晶体,产率均在89.89%~90.57%之间。  相似文献   
8.
从醋酸乙烯废触媒中回收醋酸锌制备无毒磷酸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用微波-超声波联用技术对废触媒进行脱附处理的方法,同时回收活性炭和醋酸锌,利用醋酸锌制备磷酸锌。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三聚磷酸铝对铵离子(NH4+)的吸附动力学,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研究了铵离子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H、三聚磷酸铝用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5个因素对溶液中铵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各因素由大到小的影响顺序:三聚磷酸铝用量、吸附温度、铵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溶液pH。最佳吸附条件:铵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溶液pH为4,吸附剂用量为1.5 g,吸附温度为313 K,吸附时间为70 min。在298 K时,三聚磷酸铝对铵离子的吸附符合三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其吸附机理是三聚磷酸铝中的质子氢与其表面吸附的铵离子发生了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含磷酸锌钾和四水磷酸锌的新型活性超细磷酸锌颜料。用XRD、FT-IR和纳米激光粒度仪对其进行表征,测定了溶解度、电导率、pH缓冲区间,从理论上探讨了该颜料的活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正磷酸锌相比,随着局部pH环境的变化,活性含钾磷酸锌能离解出较多的Zn2 和PO43-离子,改善了正磷酸锌的溶解性、水解性和pH缓冲区间,从而提高抑制阴极剥离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