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2篇
轻工业   2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影响苦瓜籽蛋白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单因素包括液料比、提取体系的pH和搅拌时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为液料比3.5∶1、pH 8.0、搅拌时间5h,苦瓜籽蛋白质提取率为19.43%。研究了苦瓜籽蛋白的还原能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结果表明,苦瓜籽蛋白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其还原能力随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苦瓜籽蛋白清除.OH的能力与同等质量浓度的VC接近。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芽孢杆菌LJ-7发酵产酯酶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海洋芽孢杆菌LJ-7发酵产酯酶的最佳条件,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出对酯酶产量影响较显著的3个因素,即发酵温度、初始pH和发酵时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以酶活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进一步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2.81h,发酵温度29.40℃,pH为6.21,此时预测的酯酶酶活为24.91 U/mL。在此最佳条件下,平行试验测得实际酶活为24.63U/mL,达到理论预测值的95%以上。该模型较好地预测了实际发酵情况,得到的优化条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观察植物甾醇-共轭亚油酸酯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体外培养结肠癌HT-29细胞的方法,施加不同浓度植物甾醇-共轭亚油酸酯(100、150、200、250、300μmol/L),观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显示,植物甾醇-共轭亚油酸酯各组较对照组增殖降低,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100~300μmol/L)和时间-效应关系(24、48、72h),说明植物甾醇-共轭亚油酸酯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对以明胶和假单胞菌PT-8胞外多糖为壁材制备红花油微胶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壁材质量浓度、交联剂质量分数、交联时间、壁材质量比、pH。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壁材质量浓度为50g/L,交联剂质量分数为3%,交联时间为140min,壁材质量比为5∶4,pH为3.6,此条件下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1.12%。经显微镜观察发现,微胶囊形态圆整,粒径均匀,分散性较好,粒径在1~10μm。假单胞菌PT-8胞外多糖可以作为制备红花油微胶囊的壁材。  相似文献   
5.
通过美拉德反应对荞麦蛋白进行改性,对荞麦蛋白-木糖接枝物的制备及其性质进行研究。在湿热条件下,利用美拉德反应制备荞麦蛋白-木糖接枝物。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接枝物的制备条件,荞麦蛋白与木糖按1∶5的质量比、在50℃下反应120min,接枝度可达到49.24%。性质测定表明,接枝物的溶解度较荞麦蛋白提高了约25%,乳化性提高了约30%,乳化稳定性提高了约11%。  相似文献   
6.
以秋后银杏叶为原料,通过超声-酶辅助水提醇沉法从银杏叶粉中提取可溶性银杏叶多糖。研究了各因素对多糖提取率影响,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设计试验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提取条件。将提取的粗多糖脱蛋白、透析后分级,经过DEAE-52纤维素柱、Sephadex G-100凝胶柱进一步纯化后得到纯化多糖。红外结果表明,纯化后的糖为含有吡喃环的硫酸酯多糖;HPLC结果表明,该多糖的单糖组成甘露糖(Man)、鼠李糖(Rha)、葡萄糖(Glc)、半乳糖(Gal)、木糖(Xyl)、阿拉伯糖(Ara)、岩藻糖(Fuc)摩尔比为1.28∶3.35∶1.42∶3.58∶1.00∶2.66∶2.75;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该糖呈现蓬松的不规则蜂窝状,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7.
高蛋白豆粕饲料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可粕为原料,利用混菌固态发酵生产高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KS11:酿酒酵母JM1:酿酒酵母JM2=2:1:1,接菌量5%,豆粕添加0.5%尿素和0.1%硫酸铵,料水比1:1,30℃发酵48h,饲料中真蛋白含量达到41.72%,比发酵前提高21.56%.  相似文献   
8.
共轭亚油酸(CLA)是世界公认的具有抗癌、减肥和抗动脉硬化作用的脂肪酸.以共轭亚油酸的生成菌株干酪乳杆菌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处理,筛选出一株高产共轭亚油酸的菌株,并优化其培养条件,在亚油酸添加量0.05%,乳糖添加量2%,接种量4%,初始pH6.5,37℃发酵36 h时,共轭亚油酸生物合成量可达394.1μg/mL.  相似文献   
9.
海洋假单胞菌pf-6胞外多糖吸湿保湿和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洋假单胞菌pf-6通过液体发酵得到胞外多糖,研究了其吸湿、保湿性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多糖有良好的吸湿保湿性,在相对湿度43%和81%环境中吸湿性优于黄原胶和低聚糖,在相对湿度43%和硅胶环境中保湿性略低于黄原胶,高于低聚糖;多糖有一定的还原力和清除DPPH.的能力,尤其对.OH的清除能力较强甚至高于维生素C,对O_2-.的清除能力也与维生素C相当,当.OH、O_2-.清除率达50%时所需维生素C浓度分别为0.617、0.147mg/mL,而在同等条件下所需多糖浓度分别为0.341、0.149mg/mL。这为微生物多糖抗氧化性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混菌发酵产共轭亚油酸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淘米水中筛选出一株能高产共轭亚油酸(CLA)的菌株,通过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及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确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该植物乳杆菌和实验室保藏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为出发菌株,优化其混合发酵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底物添加量4.0%、菌种比例(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4:1、接种量5%、培养基初始pH5.5、34℃下发酵72h,CLA的合成量最高,可达到160.35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