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为探究不同脂肪酸组成的植物油对植物肉风味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将常用于食品加工且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大的5种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棕榈油)添加到植物肉中,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进行风味分析,结合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等方法对5组植物肉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5组植物肉的挥发性成分、感观属性、质构特性等存在显著差异。5组样品中共鉴定出79种挥发性组分,其中30种可被嗅闻到,主要包括吡嗪类、呋喃类、醛类、含硫类化合物。2,3,5-三甲基吡嗪、2-戊基呋喃、3-甲硫基丙醛等化合物的嗅闻强度最大。与其他样品相比,添加花生油的样品C和添加菜籽油的样品A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含量较多,但样品C的香气轮廓中油脂味较为突出,且该组样品的硬度与胶黏性较差,并不适用于植物肉的生产制作。样品A以肉香味为主,其硬度、弹性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含芥酸、油酸较多的菜籽油更适用于植物肉的加工生产,对植物肉的风味、质构等感官品质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番茄酱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因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而广受消费者喜爱。本文以通过冷破(cold break,CB)、热破(hot break,HB)生产的8种番茄酱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计算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特征风味化合物,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及相关性分析确定番茄酱中的香气成分与还原糖、有机酸、抗坏血酸以及果胶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破碎方法的番茄酱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别,8个样品中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以醛类、醇类和酮类为主,其中22种为OAV≥1的香气活性化合物;CB番茄酱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成及相对含量要显著(P<0.05)高于HB番茄酱,并且CB处理有利于保持番茄酱中较高的...  相似文献   
3.
果胶作为高等植物初生细胞壁和中胞层的重要组成成分,是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D-半乳糖醛酸多聚物。天然果胶作为膳食纤维的一种,可被肠道微生物分解和发酵利用,有利于降低结肠癌的风险。但为了提高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天然果胶常被改性成低分子量和低酯化度的果胶片段。有报道显示相当一部分改性果胶能够通过干预癌细胞中的关键靶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被配体识别从而实现抗瘤效应。基于果胶的分子结构,主要综述近几年关于天然果胶和改性果胶的抗肿瘤活性和机制的研究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相关应用,为今后的相关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糖是食用菌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目前对块菌多糖提取的研究主要围绕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酶辅助提取法和加压液相萃取法等工艺。在化学结构的解析方面,主要针对其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及比例、糖残基的构型及连接方式、多糖类型。而关于块菌多糖的生物功能,重点是评价其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抗疲劳、免疫调节等活性。此外,块菌多糖现阶段已成功被开发为糕点和含片类产品。文章对块菌多糖的提取、结构、功能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由镰刀菌在侵染小麦等禾谷类作物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谷物及其相关制品中,给世界粮食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威胁。DON在植物、微生物作用下会转化形成各种衍生物,且这些衍生物可与DON原型同时存在,增加了谷物及相关制品的安全风险。本文对DON的理化性质、影响产生的因素及其衍生物类型进行了讨论,并重点阐述了DON及其衍生物的污染状况以及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谷物及其制品中DON的风险评估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 monocytogenes)引起的李斯特菌病,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食源性疾病之一,致死率可高达20%~30%。单增李斯特菌普遍存在于各类食品中,其在低温、有氧或无氧条件下、以及较宽的p H和渗透压范围内均可生长繁殖。因此,迫切需要在整个食物链条中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以更好地预防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爆发。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是低细胞数量致病菌,且与其他非致病性李斯特菌在菌落形态、生化特性等方面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这增加了对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的难度。本文对传统培养方法及免疫分析法、分子生物测定法、生物传感器、噬菌体等新兴替代方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综述,并比较其各自优缺点,以期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玉米发酵酱粉是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经特定菌种发酵制成的一种具有增鲜作用的调味基料。为探究玉米发酵酱粉对植物肉品质和风味的改善作用,以添加味精组为对照,通过感官评价、质构、色差、电子鼻、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比较两者对植物肉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发酵酱组和味精组的样品感官评分与色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味精组植物肉的质构指标显著高于玉米发酵酱粉组。电子鼻的结果显示2组植物肉的风味能够被明显区分,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共检测出31种挥发性化合物,且玉米发酵酱粉组检测出的各类风味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味精组。2组样品的醛类化合物含量均为最高,其中玉米发酵酱粉组为1776.2 ng/g,比味精组高5%。与添加味精相比,添加玉米发酵酱粉能够显著提升植物肉中酸类化合物和部分吡嗪类化合物(如吡嗪、2-甲基吡嗪、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的含量。此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添加玉米发酵酱粉相比味精更能促进植物肉中某些鲜味和甜味氨基酸的含量提升。因此,玉米发酵酱粉具有独特的风味特性,可替代味精发挥对食品的风味改善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玉米发酵酱粉的风味研究及在其他调味品的深层次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单宁作为植物多酚家族的一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炎症等生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制革等行业中。香蕉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被证明含有丰富的单宁,但鲜有关于香蕉单宁近年来研究进展的总结。因此,本文对香蕉单宁的提取、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综述。目前,关于香蕉单宁提取工艺的研究主要围绕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酶辅助提取法展开,化学结构研究包括对其分子质量分布、聚合度范围、主要化学组成、结构单元及其连接方式的阐明,而功能活性研究则集中在评价香蕉单宁的抗氧化、抗菌、降血脂、降血糖、降低农药对机体毒性、结合金属离子和吸收紫外线等方面的作用。最后,对香蕉单宁今后的研究方向趋势提出展望,以期为扩大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爆发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传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生化鉴定法、核酸分析法、免疫分析法等,其可靠性高,但操作相对繁琐、费时,且灵敏度较低.生物传感器是一种由生物学、光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发展形成的新型微量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