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轻工业   2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化学是食品相关学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分析总结传统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教学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及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提高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对虾加工行业的迅速发展,产生的加工下脚料也急剧增多,主要包括虾头、虾壳和虾尾,这些下脚料中有很大一部分未被利用导致了资源浪费。工厂一般采用化学法等较简易的方法提取甲壳素、蛋白质、虾青素和虾油,得率低、纯度不高、综合利用率较差,且由于使用大量化学试剂也易造成环境污染。近期的研究发现了超临界CO2萃取、离子液体等新的提取工艺对虾加工下脚料中营养物质的方法,不仅更环保,还能提高得率和纯度以及避免活性物质的破坏和损失。本文针对对虾加工下脚料中营养成分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比较并分析了化学法、酶法等传统提取技术与微生物发酵法、离子液体法、超临界及亚临界等新的工艺技术的特点,并对其综合提取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高效开发利用对虾的加工下脚料资源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研究过氧化氢溶液体系中罗非鱼皮胶原纤维热降解过程,反应体系中降解产物的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和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1 h内,释放到溶液的胶原蛋白降解产物极少,不足以测试样品的凝胶强度和黏度。反应1~3 h,反应体系中溶液的表观黏度增加,反应液冷却后可凝结成凝胶,凝胶强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说明释放到水溶液中胶原分子数量增加,溶质质量浓度提高。反应3~5 h后,反应液表观黏度随时间下降,反应液中溶质质量浓度提高,凝胶的凝胶强度下降,说明这个阶段以原胶原分子肽链的裂解为主体,导致胶原蛋白进一步水解断裂。电泳结果显示,反应4 h的样品,分子质量在130 kD以下的条带比例增加,说明样品中α链断裂片段增加。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降解产物与鱼皮氨基酸组成略有差异,但不同反应时间点,明胶产物的氨基酸均没有显著变化,说明过氧化氢协同热效应,主要是通过水解肽键的方式实现胶原纤维向可溶态明胶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江虹锐  邵勇  刘小玲  白洋  米顺利  杨莉 《食品科学》2015,36(21):196-200
目的:体外研究罗非鱼鱼皮胶原多肽对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LoVo细胞,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r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罗非鱼鱼皮胶原多肽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荧光探针染色法观察细胞膜及核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表达;比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和Ⅲ的活性。结果:罗非鱼鱼皮胶原多肽对LoVo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为100 mg/mL、作用48 h时,抑制率达到55.03%(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胶原多肽作用后,LoVo细胞核浓缩,细胞膜出现不完整,细胞凋亡;且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表达显著增加(P<0.05),细胞内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的活性无影响。结论:罗非鱼鱼皮胶原多肽对人结肠癌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活性,使胞内ROS水平增加,破坏细胞膜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罗非鱼鱼皮为原料,研究鱼皮胶原多肽和镁离子的螯合工艺条件.探讨了鱼皮胶原多肽与氯化镁的质量比、反应体系的pH、螯合温度、螯合时间等因素对鱼皮胶原蛋白螯合反应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鱼皮胶原多肽与镁的螯合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螯合工艺条件为:质量比1∶5、pH7.0、螯合温度70℃、螯合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螯合率达84.58%.通过对比螯合反应前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的变化,证明了鱼皮胶原多肽与镁离子形成了新的螯合物.  相似文献   
6.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们努力探索的目标,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层出不穷。尝试以计算机游戏为载体,将食品学科专业主干课程《食品工艺学》的内容承载其中,开发一款可吸引学生课内课外自主进行交互式学习的媒介。首先明确软件设计的原则,并在对课程、内容、学习者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以Malone的内在动机理论为指导,对游戏进行总体架构、情境、操作、规则、反馈等方面设计,从而开发一款教学游戏软件,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比较广西百色地区台农、贵妃、红象牙、金煌、桂七芒的果实、果皮和果叶香气成分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5种芒果的果实、果皮和果叶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并对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5个不同芒果品种的15个样品中共检测出66种主要香气成分,以烯类为主,烯烃和酯类为辅,共同作用形成芒果独特香气,其中烯类又以单萜烯为主;5个品种共含香气成分β-蒎烯、莰烯、α-蒎烯、β-罗勒烯、γ-松油烯、β-月桂烯、萜品油烯和石竹烯,但含量各不相同,同品种不同部位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也有明显差异;对品种共含的8种香气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175%,8种香气物质的不同含量构成了芒果的典型香气。  相似文献   
8.
为制备可溶性丝素蛋白应用于食品,本文探讨了不溶性丝素蛋白向可溶性再生丝素蛋白转化的条件并分析丝素蛋白结构变化对其溶解性的影响。以丝素蛋白的溶解时间和再生丝素蛋白的氮溶解指数为指标分析了溶解体系、温度、盐浓度和乙醇浓度对丝素蛋白溶解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氯化钙-乙醇-水体系可将不溶性丝素蛋白溶解,当氯化钙在30%的乙醇溶液中浓度达到4 mol/L时,95℃保温9 min,丝素蛋白完全溶解,所得再生丝素蛋白氮溶解指数达到91%。利用低场核磁共振仪、圆二色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观测丝素在混合溶液中的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在三元体系中,丝素与水结合逐渐增强,丝素纤维膨大,随后逐渐断裂为片层状,结晶结构破坏,再生丝素从β-折叠转变为无规则卷曲,导致溶解性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使用不同用量料酒腌制后的禾花鱼、罗非鱼和金丝鱼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料酒添加量由0%增加至6%的过程中,三种腌制鱼鱼肉的整体风味轮廓变化相似,氮氧化合物、甲基类化合物和无机硫化物的响应值均呈增大趋势。在腌制过程中,利用GC-IMS鉴定出三种鲜鱼共同风味物质为正辛醛、壬醛、乙酸乙酯(单体)和正戊醇。料酒添加量为6%时,4℃下腌制4h后三种鱼出现的共同风味成分为乙酸乙酯(单体)、乙酸乙酯(二聚体),且鱼肉中的腥味成分如壬醛、正己醛和2,3-丁二酮等含量减少,表明料酒腌制对鱼肉脱腥具有积极作用,为深入探究料酒腌制过程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规律和水产品加工过程中脱腥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方格星虫(SN)与革囊星虫(PE)质构、组织结构、内源蛋白酶活与水分特征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鲜活SN与PE为原料,在4、30 ℃分别贮藏48、22 h,测定其质构特征、纤维结构、内源蛋白酶活、水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 ℃贮藏0~16 h,30 ℃贮藏0~10 h,SN硬度、咀嚼性分别下降19.08%、33.94%和41.61%、41.39%,PE分别下降16.06%、12.62%和25.02%、17.68%,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在4 ℃下贮藏16~24 h,30 ℃贮藏10~14 h,质构、内源蛋白酶活、水分活度、自由水与不易流动水占比发生显著变化(P<0.05),纤维弯曲,间隙增大。结论:在4 ℃下贮藏星虫各项指标变化程度皆小于30 ℃,4、30 ℃贮藏应分别控制在0~16 h,0~10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