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以甜橙果实为试材,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采后柑橘不同褐斑病感染程度果皮中的代谢物差异。通过样本相关性分析、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褐斑程度果皮中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PE包装显著抑制柑橘果实褐斑指数,以无褐斑果皮样品为对照,共筛选出1 191个差异离子,在CK-42 d vs CK-0 d样本中,共筛选出107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62个为上调,45个为下调,而在PE-42 d vs CK-0 d样本中共筛选出124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65个为上调,59个为下调。经KEGG通路分析,代谢物主要分布在10条代谢途径中,代谢物数量富集最多的前3条通路分别是全局和总览图、其它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经HMDB通路分析,代谢差异物主要分布在11条代谢途径中,差异代谢物数量富集最多的前5条通路分别是苯丙烷和聚酮化合物、脂质和类脂质类、有机杂环化合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苯甲酸酯类。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柑橘果皮褐斑病形成机制,可为提高柑橘保鲜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成功造模肥胖及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高脂饲料为基础,以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比较研究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83.3 mg·kg?1·d?1)+L-茶氨酸(16.7 mg·kg?1·d?1)、EGCG(100 mg·kg?1·d?1)和L-茶氨酸(100 mg·kg?1·d?1)连续灌胃高脂饮食SPF级SD大...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采用胶体磨湿法粉碎法、超声波辅助酸法、纤维素酶法3种方法处理甘薯渣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比较改性前后IDF粒径分布、微观形态,并测定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甘薯渣IDF相比,3种改性方法改性之后,甘薯渣IDF的粒径、分散指数显著降低(P<0.01),持油力、持水力存在显著差异(P<0.01),吸附亚硝酸盐及胆固醇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整体而言,这3种改性方法对甘薯渣IDF改性都有效果,并且胶体磨湿法粉碎法改性对甘薯渣IDF的持油力、持水力、吸附亚硝酸盐及胆固醇能力效果最好。甘薯渣改性的IDF可作为功能性成分应用于多种食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常温环境下不同保鲜袋包装处理对油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黄心油桃为实验材料,比较相同厚度的聚丙烯(PP)、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和聚乙烯(PE)薄膜包装袋对油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薄膜包装材料。结果采用3种保鲜袋包装对油桃果实的贮藏品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处理组的油桃果实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腐烂褐变;未包装的油桃果实很快失去了食用价值,在贮藏12 d时褐变指数为4.5,腐烂率为65.33%;采用BOPP保鲜袋包装的油桃果实在贮藏12d时褐变指数仅为2.3,腐烂率仅为32.29%,果实出汁率保持在58%以上;BOPP保鲜袋包装处理的油桃果实在出汁率、TSS、TA、Vc、MDA等营养指标和衰老指标上均不同程度优于PP和PE保鲜袋包装的油桃果实。结论采用BOPP薄膜材料包装的油桃果实在常温贮藏下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有效地延长了油桃果实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5.
以黄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其贮藏期间不同褐变程度果肉中的代谢物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褐变程度果肉中的差异代谢产物。结果表明:PE包装明显降低了黄桃果肉褐变指数,以无褐变的果肉为对照,共检出991种代谢物。在CK 12 d vs CK 0 d样本中,共检出206种显著上调代谢物和26种显著下调代谢物,而在PE 12 d vs CK 0 d样本中,共检出145种显著上调代谢物和58种显著下调代谢物。经HMDB通路分析,代谢物主要富集在13条通路中,其中,富集排名前6的通路分别是丙烷和聚酮化合物、脂质和类脂质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苯甲酸酯类、有机氧化合物。KEGG通路分析表明,代谢物主要富集在10条通路中,其中,富集排名前4的通路为其它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通路,其它氨基酸代谢等通路。研究从代谢组学角度初步揭示了黄桃果肉褐变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差异性,为提高黄桃果实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新鲜枸杞为原料,经榨汁、过滤、调配、胶体磨、均质和喷雾干燥工艺生产枸杞粉,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研究了三种助干剂及其添加量对枸杞粉出粉率及感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麦芽糊精加入60%,β-环糊精加入8%,CMC加入1.0%时,喷雾干燥效果最好,出粉率达到30.5%,感官评分9.78分;通过方差分析,得出麦芽糊精对出粉率和感官的影响最大,β—环糊精次之,CMC对枸杞喷雾干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混料均匀设计优化枸杞粉稳定剂的配比,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混料均匀设计法试验复合的稳定刺配比方案,对枸杞粉中不同的稳定剂配比进行评价,建立回归方程,求出综合最优解,得到最优配比.结果:按照优化方法进行枸杞粉的稳定性试验,枸杞粉稳定性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符合性较好,且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枸杞粉调味剂以及最佳用量与配比,为其产品的进一步研发与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模糊评判模型对调配后的枸杞汁进行感官评定,目的在于为其感官评定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试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配方的枸杞粉冲调液感官质量进行评价,以选择最佳配方,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结果表明,枸杞粉中调味剂的最佳组合为A1B2C2,即蔗糖为14%,康甜素为0.2%,柠檬酸为0.5%.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品种间黄精多糖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差异,以多花黄精、鸡头黄精和滇黄精为原料,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超氧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等指标评价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 3种黄精多糖含量均超过7%,其中以鸡头黄精的质量最佳,多糖含量达15.02%,其次为滇黄精,含量为11.18%,多花黄精的多糖含量为9.88%。结果表明, 3种黄精多糖对4种自由基均具备一定清除效果,其中鸡头黄精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滇黄精多糖和多花黄精多糖(P<0.01),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好于滇黄精多糖和多花黄精多糖(P<0.05),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高于滇黄精多糖和多花黄精多糖。此外,鸡头黄精多糖的总还原能力强于滇黄精多糖(P<0.05)和多花黄精多糖(P<0.05)。3种黄精多糖均具备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鸡头黄精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最佳。试验结果为黄精品种的评价与选育、加工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