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工业   113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INTRODUCTIONOne of the major objectives in the study of extraction column is to minimize column di-mensions to fulfill a certain specific separation process.This has led to the intensiveemployment of structured packings in extraction columns [1].One of the recentdevelopments targeted for greater interfacial areas without excessive dispersion is the useof structure packings contactive claiming advantages,such as lower fluid flow friction  相似文献   
2.
中空纤维膜萃取镉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处理重金属离子水溶液是环境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用新型膜萃取技术对去除水溶液中镉离子进行了研究。首先测定镉离子在不同萃取体系中的分配系数 ,选择合适的萃取剂 ,在中空纤维膜器中研究膜萃取去除镉离子的分离效果和传质特性 ,探讨不同装填因子、两相流速、水相初始浓度等实验条件对分离和传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体积分数为 5 0 %的P2 0 4 正庚烷溶剂对于镉离子有较好的萃取效果。当装填因子为 0 .732 8时 ,经 33cm长的中空纤维膜器一级萃取可将溶液质量浓度由 40 0mg/L降至 0 .2mg/L以下 ,证明了膜萃取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3.
多升液管筛板搭(MU)是芳烃抽提装置的一种新型萃取塔。在直径为0.1m、萃取段高度为1m的MU萃取塔中,用低界面张力体系正丁醇-丁二酸-水研究了分散相存留分数、液滴平均直径和液泛速度等流体力学特性以及全塔效率等传质性能。由试验数据回归得到的液泛速度、塔板效率等经验关联式可用于对该塔型的工程放大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溶胀对中空纤维膜萃取器中的流动和传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胀是中空纤维膜萃取工业化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拍摄电镜照片,观察了溶胀前后中空纤维膜表面形态,孔隙率,膜孔径,膜孔道弯曲状况等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溶胀会使中空纤维膜孔隙率减小,膜孔径变小,弯曲因子增大,通过测量发现,溶胀后膜长度增加,而膜的内外径,膜厚基本不变。本文还研究了溶胀时间对中空纤维膜器中的流动及传质效果的影响,通过测量聚丙烯和聚砜中空纤维膜器管程和壳程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表明,对于装填密度较高的膜器,溶胀时间对壳程和管程中的流动状况的影响可以忽略。此外,本文以正辛醇-苯胺-水为实验体系,在中空纤维膜器中进行了循环逆流传质实验。实验证明,由于溶胀使纤维膜阻增加,膜器的传质性能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微化工系统是以微米尺度微结构化工装备为核心的化工系统,是实现化工过程绿色、安全、高效的重要途径之一。阐述了微化工系统基于微尺度下流动可控以及混合传递高效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应和分离过程的表观速率,大幅度缩小装备尺寸,提高过程的安全性。指出了近年来微化工系统在材料可控制备、新型测试技术和反应分离强化等方面发展迅速,与传统化工系统相比,微化工系统在诸多领域中显现出了优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低界面张力的正丁醇-丁二酸-水体系,在塔径为0.1m的新型规整填料(FG型)萃取塔中,研究了两相流体力学和相间传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塔型具有较高的传质效率和较大的通量。将它用于糖醛精制转盘萃取塔的技术改造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外电场对苯丙氨酸在双水相体系中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小电极反应和电极距离过大对于两相电泳的影响,设计了微小型多通道两相电泳设备,并以苯丙氨酸为对象开展了双水相电泳的研究工作. 较系统地研究了时间、电流密度、料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葡聚糖–聚乙二醇–水体系中的苯丙氨酸上下相浓度比、萃取率、总传质量以及电流效率的影响. 基于分析,给出了计算最大总传质量的半经验式.  相似文献   
8.
微反应器内聚合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骆广生  王凯  王佩坚  吕阳成 《化工学报》2014,65(7):2563-2573
微反应器作为化学工程学科的前沿和热点方向,逐渐成为聚合物合成的新装备、新工艺与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平台,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微反应器可实现可控的多相微尺度流动,能够强化聚合反应中的混合、传质和传热过程,严格控制反应时间,实现反应单元的模块化组合。与传统搅拌反应器相比,这些特点使得微反应器在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简化反应环境,提高反应选择性,调节聚合物分子结构和宏观形貌等方面展现出了一定优势。本文全面综述了聚合物合成微反应器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在新过程和新产品开发、反应动力学测量、微尺度基础研究和反应器放大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新型微筛孔反应器,以硅酸钠和硫酸为原料,制备一次粒径为10 nm左右的水合二氧化硅沉淀,以乙醇为分散溶液,经喷雾干燥得到高蓬松二氧化硅颗粒,研究终点pH值、分散液中乙醇含量对二氧化硅孔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微筛孔反应器能够强化传质,提高过饱和度和均匀度,形成的一次颗粒粒径较小,有利于得到大的孔容和孔径;以乙醇为分散溶液,喷雾干燥可以保持大孔不塌陷,提高样品蓬松性。当终点pH值为8.5时,制备出比表面积为251.40 m2/g,孔容为2.14 mL/g和孔径为34.07 nm的二氧化硅颗粒。通过与气相法二氧化硅消光剂产品对比,发现二者孔容和孔径性能相近,但沉淀法制备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
用富含胺基的物质对多孔材料进行修饰可以得到高CO2吸附量的吸附剂。采用浸渍法将聚乙烯亚胺(PEI)和2-氨基-2-甲基-1-丙醇(AMP)负载在拟薄水铝石上,考察了CO2压力、胺类物质负载量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低温N2吸附/脱附法(BET)、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等手段表征了吸附剂的结构特征及其物理性质,并使用重量法微天平实验装置对吸附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恒定为50℃,压力小于1 MPa时,负载PEI的吸附剂最高的CO2吸附量为77.53 mg CO2·(g吸附剂)-1,最佳负载量为85%;压力大于1 MPa时,负载PEI的吸附剂最高的CO2吸附量为123.79 mg CO2·(g吸附剂)-1,最佳负载量为10%。负载AMP的吸附剂最高的CO2吸附量为128.01 mg CO2·(g吸附剂)-1,最佳负载量为85%。CO2吸附稳定性实验表明,吸附剂对CO2的吸附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