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的纳米Cu粉末具有一定的粒径分布范围,获得分布更窄、更均一的纳米粉末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达到更加突出的物理性质。本文通过测定纳米Cu-水悬浮液的Zeta电位和吸光度,探讨了不同pH值下以及不同浓度下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纳米Cu粉末在水中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eta绝对值越大,分散稳定性越好。在0.01%纳米Cu-水悬浮液中,在pH值为8.5,SDS分散剂加入量为0.024%(质量)时,分散性最好。在此条件下观察沉降颗粒,在4~8 h时间段内得到的沉降颗粒平均粒径为62 nm单分散性较好的颗粒,且为主要产物。  相似文献   
2.
以经硅烷化后的玻璃片为基底,吸附三角形银纳米种子,采用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在室温下还原硝酸银,制备出基底表面具有三角形银纳米粒子聚集结构的材料。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吸收和荧光光谱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液体积的增加,基片上三角形银纳米盘的平均粒径长大约为300nm,且基底上出现了双层粒子堆叠;基底上纳米粒子的吸收光谱中出现了由银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偶极子耦合引发的强烈吸收峰,耦合峰在600~800nm波段内移动;在215nm紫外光的激发下,基底上纳米粒子的荧光光谱在400nm处出现发射峰,荧光光谱的发光强度随着基底上粒子平均尺度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3.
在高压釜中,以单分散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P(St-MAA))为种子微球,采用碱中和冷却法制备中空聚合物微球,研究了pH值与温度对中空微球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分析表明,pH值与温度对中空微球的体积变化分数ΔV、中空孔径DHTEM、中空度A影响明显;随着pH值的增大或反应温度的升高,ΔV增大。当反应温度一定时(t=140℃),pH=10.5的乳液制备的中空微球DHTEM约为184 nm,A为17.3%;当乳液的pH一定(pH=12.5),碱中和反应温度以125℃为宜,此时DHTEM约为210 nm,A为24.6%。  相似文献   
4.
以碳酸钠(C)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间苯三酚(P)-乙醛(A)为反应前躯体,经溶胶-凝胶、交联老化、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制备出间苯三酚-乙醛有机气凝胶(PA)。PA有机气凝胶的孔结构和密度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和间苯三酚与催化剂的摩尔比(P/C)来进行调解。用P/C摩尔比为100、300、500制备一系列不同理论密度PA有机气凝胶。SEM和氮气吸附测试结果表明,单体和P/C的摩尔比主要影响PA有机气凝胶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而对微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型双螺杆挤出共混和熔融纺丝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多壁碳纳米管(PS/MWNTs)复合丝。通过添加改性剂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纺丝最大拉伸比。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当MWNTs含量较小(<2%)时,MWNTs在基体中的分散比较均匀。随着MWNTs含量的增加,团聚增多,且大多数MWNTs沿纤维轴向取向排列。当MWNTs含量较小时,添加一定量改性剂可以提高复合丝的拉伸强度及尺寸稳定性。电性能结果表明,复合丝的导电渗流阈值出现在2%~5%之间。复合材料的流变渗流阈值与导电渗流阈值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以碳酸钠为催化剂、水为溶剂,间苯三酚(P)-乙醛(A)为反应前驱体,经溶胶-凝胶、交联老化、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制备出间苯三酚-乙醛有机气凝胶(PA)。对PA有机气凝胶前驱体反应机制和结构的研究发现,单体的凝胶范围主要集中在间苯三酚和碳酸钠催化剂(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0~60,孔结构主要以介孔和大孔为主,介孔数目可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7.
牛高  谭秀兰  韩尚君  罗江山 《功能材料》2011,42(Z4):659-661
采用多孔氧化铝(AAO)模板脉冲电沉积法制备了强辐射源用铜纳米线阵列材料,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了结构袁征.结果表明电沉积的峰值电流强度和辅助阴极可以影响铜纳米线的表面质量、长度分布均匀性和微区长度起伏.减小峰值电流强度,可以明显改善单根铜纳米线的表面质量,但是对铜纳...  相似文献   
8.
纳米铜粉在无水乙醇中的分散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纳米颗粒的分级,研究影响纳米铜粉在无水乙醇中分散稳定性的因素。通过测定纳米铜粉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形成的悬浮液的Zeta电位和吸光度,探讨悬浮液中分散剂的加入量和pH值对纳米Cu粉末在无水乙醇中的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质量分数为0.01%的纳米铜粉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当分散剂加入量为0.008%(质量分数)时,分散稳定性最好。在此条件下,调节pH将降低其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FIB/SEM切片、XRD、TEM和EDX、EELS等先进分析技术对微球模板法所制备的Au/Ag泡沫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成分及成分分布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由微球状Au/Ag球壳堆积而成的泡沫材料中微球直径约8 m,微球壁厚200~1200 nm;Au/Ag泡沫材料的球壳可细分为3层,内层和外层为Au/Ag合金的微粒,中间主要是非晶碳层,夹杂有少量的Au/Ag微粒;Au/Ag泡沫材料的骨架由单个空心球壳组成,球壳之间通过接触点的金属镀层连接在一起;球壳上有小孔状结构,是在热分解法去除聚苯乙烯微球模板时形成的;球壳壁厚分布不均匀,少数球壳有塌陷、变形、破裂等现象。这些详细的分析有助于改进工艺,提高Au/Ag泡沫材料的制备质量。  相似文献   
10.
Nanoporous copper with nano-scale pore size was synthesized by dealloying Mn-Cu precursor alloy using a free corros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heat treatment of Mn-Cu precursors on alloy phas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resultant nanoporous copper were investigated.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compositions distribute homogeneously in the bulk Mn-Cu precursors, which consequently results in a more fully dealloying for forming nanoporous copper. The alloy phase changes from Cu0.49Mn0.51 and Cu0.21Mn0.79 of non-thermally treated precursor to Cu0.33Mn0.67 of heat treated alloy. The residual Mn content in nanoporous copper is decreased from 12.97% to 2.04% (molar fraction) made from the precursor without and with 95 h heat treatment. The typical pore shape of nanoporous copper prepared by dealloying the precursor without the heat treatment is divided into two different zones: the uniform bi-continuous structure zone and the blurry or no pore structure zone. Nanoporous copper is of a uniform sponge-like morphology made from the heat-treated precursor, and the average ligament diameter is 40 nm, far smaller than that from the non-thermally treated precursor, in which the average ligament diameter is estimated to be about 70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