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鱼类肠道来源的乳酸菌中筛选对目标菌—哈维氏弧菌群体感应及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采用牛津杯打孔法从30株乳酸菌中筛选5株具有抗群体感应活性的菌株,其中源自鲤鱼肠道的菌株LY3-1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达14.21 mm。当菌株LY3-1粗提物质量浓度为8.0 mg/mL时,目标菌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信号分子的降解率为41.7%,生物膜抑制率为69.8%;当粗提物质量浓度为16.0 mg/mL时,可完全降解AHLs信号分子,生物膜抑制率达90.6%。菌株LY3-1粗提物经蛋白酶处理,群体感应抑制活性丧失,表明该粗提物中抑制群体感应的活性物质是蛋白质类物质。粗提物经40~121℃处理30 min,其群体感应抑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热稳定性;同时,该粗提物在pH 3.5~7.0范围具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光镜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菌株LY3-1粗提物对哈维氏弧菌生物膜形态结构具有显著破坏作用。菌株LY3-1经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RNA测序被鉴定为乳酸乳球菌,其可作为哈维氏弧菌群体感应抑制剂。本研究结果为研发革兰氏阴性菌群体感应抑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轮椅无法满足残障人使用的现状,提出集成层次分析法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残障人轮椅创新设计。方法利用调研法及亲和图法确定残障人轮椅使用需求,并对需求进行层次分级。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分级需求重要度,将需求重要度降序排序,准确掌握轮椅设计的重点。建立用户需求—技术方案关系矩阵,验证技术方案是否存在矛盾冲突并运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发明原理寻找最优解。结论依据层次分析法所得客观数据掌握设计重点,通过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解决技术措施中的冲突,实现了残障人轮椅的创新设计,验证了多理论结合使用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DL3对草鱼片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进行抑制作用研究,从感官评价、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验证其抑菌保鲜效果。结果表明:4℃冷藏条件下,菌株DL3处理组能有效维持草鱼片的感官品质。与对照组相比,菌株DL3可使草鱼片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的细菌数量分别降低2.06和0.97 lg CFU/g,能有效抑制草鱼片中腐败菌的生长繁殖。鱼片中pH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加的"V"型变化趋势,表明添加菌株DL3对pH上升具有延缓作用。菌株DL3单独处理组的TVB-N值为18 mg/100 g,能够有效控制蛋白质的降解。研究表明菌株DL3可作为淡水鱼及其制品的生物保鲜剂,对控制水产品腐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宋端树  许艳秋  崔天琦 《包装工程》2020,41(18):125-131
目的 探寻老年人卫浴行为的本质需求,获取该群体卫浴行为的共性及差异性特征。同时将智能技术与卫浴产品结合,引导人机交互向更加便捷、合理、自然的交互方式演变,以适应老龄化需求,提升老年人对卫浴空间的使用体验。方法 采用行为观察法研究老年人淋浴、如厕的行为模拟过程,主要关注其行为流程、模式及对卫浴产品的使用情况。分析用户的卫浴行为方式和典型动作姿态,归纳和总结出卫浴产品的适老性、智能化设计策略,用以指导设计实践。结论 将行为研究作为用户需求投射到产品属性的媒介来引导设计方向,不仅可以反映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操作特点,而且有助于直观有效地探寻用户行为过程中的直接和潜在需求,以设计出顺应用户行为逻辑、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提升产品属性与用户需求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来源于传统发酵蔬菜的乳酸菌中筛选对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及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方法:采用牛津杯打孔法筛选乳酸菌菌株,测定其对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信号分子的降解率。利用96孔板法测定其对生物膜的抑制率,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最终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乳酸菌菌株。结果:分离自安徽绩溪酸豆角的菌株AJS2-4对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有抑制作用,当其代谢产物粗提物质量浓度为4 mg/mL时,对嗜水气单胞菌AHLs的降解率为49.36%,对其生物膜抑制率为32.25%;当其质量浓度达到8 mg/mL时,可使嗜水气单胞菌的AHLs完全降解。该粗提物经121℃处理30 min活性基本不变,蛋白酶处理使其活性完全丧失,可初步判定菌株AJS2-4粗提物中的抑制群体感应活性成分为蛋白类物质,且具有热稳定性。光镜结果显示:菌株AJS2-4粗提物可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的合成。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菌株AJS2-4粗提物不仅能有效降低其生物膜的生成量,还可使其结构破裂变得疏松。经生理生化和16S r RNA鉴定菌株AJS2-4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结论:从安徽绩溪酸豆角中获得1株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和生物膜形成的植物乳杆菌AJS2-4。  相似文献   
6.
应用植物乳杆菌JY-22细菌素粗提物对鲢鱼鱼丸中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进行抑菌保鲜研究,以感官、理化和细菌学指标对鲢鱼鱼丸产品质量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添加JY-22细菌素粗提物可以改善鲢鱼鱼丸感官品质,能有效抑制鲢鱼鱼丸中芽孢杆菌的生长,第21天时,添加0.6 倍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JY-22细菌素粗提物处理组比单独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处理组的菌落数分别减少1.92(lg(CFU/g))和1.00(lg(CFU/g));添加JY-22细菌素粗提物可使鲢鱼鱼丸在贮藏过程中pH值下降速度变缓,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鱼丸白度,但对弹性影响不明显,添加0.6 MIC的JY-22细菌素粗提物能使产品保质期至少延长3 d。菌株JY-22细菌素粗提物可有效控制鲢鱼鱼丸中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对产品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AHP和FAST两种方法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存在的单一理论缺陷,有效融合二者各自的优势,研究基于AHP与FAST理论集成的产品创新设计模式。方法从用户提出的离散需求信息中总结需求,并使用AHP确定各需求指标重要度,发掘用户的核心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FAST理论的嵌入集成,采用符合逻辑的方式将用户需求合理地融入产品功能设计,经过功能定义、分解、转换、整理,完成产品设计过程中关键设计区域的准确识别定位与过渡,并以老年人智能盥洗设施设计为例详解整个集成创新设计模式的总体框架及流程。结论基于AHP和FAST理论的集成创新设计模式能够量化用户需求,强化用户需求与产品功能的联系,为产品创新提供内在驱动力,也能够为其他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把中华民族作为整体对象加以考察,会发现我们自古以来对于泊来文化的无所畏惧和兼容并蓄。我们以极强的吸收能力把中东、近东、乃至地中海、欧洲的文化元素、视觉元素变作自身的营养,这种带有文化自信的包容力一直可以追溯到秦帝国时期对于人物造像的营造。有证据表明,大量西域工匠把具象造型的法式融入到兵马俑的制作当中。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腌渍蔬菜分离的乳酸菌中筛选对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及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采用牛津杯打孔法从21株乳酸菌中筛选出具有抑制活性的6株乳酸菌,其中分离自辽宁大连酸黄瓜的菌株DLH513效果较好。当菌株DLH513粗提物质量浓度为16.0 mg/mL时,对嗜水气单胞菌AHLs信号分子降解率为51.1%,对其生物膜抑制率为40.9%;当粗提物质量浓度为20.0 mg/mL时,可使其AHLs信号分子完全降解。应用不同蛋白酶处理菌株DLH513粗提物后,对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无抑制作用,表明其粗提物具有蛋白特性;在40~121℃处理30 min,其粗提物仍具有抑制群体感应活性,表明其粗提物具有耐热特征;在pH 3.0~4.5范围,菌株DLH513粗提物表现出抑制群体感应活性,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光镜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菌株DLH513粗提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有显著的破坏作用。经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 RNA鉴定菌株DLH513为植物乳杆菌。研究表明植物乳杆菌DLH513可作为革兰氏阴性菌群体感应的抑制剂,以期为研发一种新的用于控制引起食品腐败和食源性疾病的革兰氏阴性菌群体感应的抑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革兰氏阴性细菌群体感应(QS)系统主要由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类信号分子介导。信号分子随着细菌密度的增加而逐渐积累,当信号分子浓度达到阈值时,同源受体结合信号分子并触发信号转导,导致细菌生物膜形成、生物发光、质粒接合转移和毒力因子等群体感应表型表达。目前革兰氏阴性菌群体感应淬灭作用的研究主要针对QS系统中合成酶(I)、AHLs信号和受体(R)三组分之一进行外部干预,进而实现抑制细菌表型的基因表达。本文首先介绍AHLs的结构、合成方式、QS系统及调控机制,然后,重点综述AHLs介导的群体感应淬灭作用(QQ)和AHLs内酯酶、酰基转移酶和氧化还原酶3类群体感应淬灭酶的来源、种类、信号分子类型及降解机理。本文为控制由AHLs介导的革兰氏阴性菌群体感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也为实现通过群体感应淬灭作用控制革兰氏阴性菌导致的疾病提出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