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轻工业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以黑米、红米和糙米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最佳蒸煮时间、硬度值、黏度值和弹性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微波-过热蒸汽速熟化工艺对杂粮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杂粮浸泡时间为50 min、微波温度110℃、微波时间4 min、钝酶时间10 s时,制得的速熟化黑米、红米和紫米的最佳蒸煮时间分别为30.5、29.4、29.6 min,米饭硬度值分别为4.5、4.1、4.0,达到了与大米同煮同熟的效果。该工艺对杂粮的稳定化效果较好,温度50℃,相对湿度60%条件下储藏12周,3种谷物的脂肪酸值(fatty acid value,FV)含量≤30 mg KOH/100 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25 μg/100 g,可有效抑制杂粮的氧化哈败。  相似文献   
2.
通过蒸汽-滚筒干燥方法对白糠的稳定化效果进行研究,白糠在加水量15%、平铺厚度4cm、蒸汽压力0.15MPa条件下处理时间15 min,然后利用滚筒干燥方法进行干燥,同时强化灭酶,在滚筒蒸汽压力0.70 MPa条件下干燥30 s取得了理想稳定化效果,脂肪酶灭活率达87.3%,产品水分含量6.5%。稳定化白糠在40℃,相对湿度60%条件下储藏12周,与稳定化处理前相比,稳定化白糠的脂肪酸值、过氧化值和羰基值分别是白糠原料的8.0%、17.1%和18.7%。白糠经蒸汽-滚筒干燥方法稳定化处理后总酚酸含量增加了5.2%,膳食纤维含量降低了0.39%,γ-谷维素、γ-氨基丁酸和α-生育酚含量分别降低了3.33%、3.87%和4.62%,维生素B1、B2和B6含量分别降低了5.08%、4.48%和5.21%,整体损失在5.0%左右,与挤压膨化稳定化方法相对比,白糠的营养功能性成分保留率提高了22.57%~40.13%,该方法稳定化处理白糠,可以有效保留白糠营养功能性成分,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米粉原料质量不稳定、标准化差、专用品种不明晰等问题,选取我国种植广泛的12种籼稻,研究鲜湿米粉原料加工适应性及配米技术。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天优华占、中嘉早1号、中早39号适合加工鲜湿米粉。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直支比、脂肪含量、衰减值、最终黏度值、回生值、白度与米粉综合品质显著相关,核心指标的适宜范围为:总淀粉含量78.5~85.5 g/100g、直链淀粉含量24.3~27.3 g/100g、支链淀粉含量53.5~58.5 g/100g、直支比0.44~0.48、衰减值400~800 cP、最终黏度值3500~3900 cP、回生值1600~1850 cP、白度大于76.4、脂肪含量0.72~1.14 g/100g。配米试验结果表明:把理化性质不同的稻米依据特定的标准进行精准化调配,制作的米线优于市售产品,该方法有利于保证原料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米饭食味值和质构特性是评价大米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究不同品种大米的食味值、质构特性与其理化性质及淀粉结构的关系,以12种大米为研究样本,测定其食味值、质构特性、理化性质及淀粉结构特性,并分析内在相关性。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质量分数)与米饭的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米饭的凝聚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米饭食味值、质构特性与大米淀粉的糊化特性、热特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与结晶特性、淀粉颗粒表面有序度无显著相关性,表明淀粉的糊化特性决定了米饭的食味值、硬度、凝聚性和回复性。该研究可为后期优质稻米筛选培育以及大米适宜性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米糠资源的综合利用,对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及吸附Pb2+特性进行研究。采用酶-化学方法提取脱脂米糠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高温淀粉酶添加量、NaOH质量分数、碱解时间和碱解温度对产物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制备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较优参数条件。结果显示,在高温淀粉酶添加量0.3%,NaOH质量分数3%,75℃碱解75 min时,所得产物纯度85.74%,得率37.40%。吸附试验结果:提取物在20 mg/L Pb2+水溶液中振荡反应18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此时吸附率为96.67%。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与Cd2+的结合行为,说明吸附过程存在化学吸附。热力学探究表明:25℃有利于吸附的进行,这一过程是熵驱动、自发进行的,同时吸附Pb2+强度较弱,推测作用力主要是物理吸附。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吸附Pb2+能力。本试验为米糠膳食纤维材料的提取条件及其吸附Pb2+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鲜湿糙米米线作为一种全谷物食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然而,其极短的货架期严重制约工业化生产。射频目前在食品杀菌方面应用广泛且效果良好。本文探究了射频处理对鲜湿糙米米线品质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板间距越小,杀菌时间越长,射频杀菌效果越好。其中,130 mm/ 20 min处理组总菌落数下降2.50个对数,霉菌及酵母菌总菌落数下降2.17个对数;120 mm/ 15 min、130 mm/ 15 min、130 mm/ 20 min处理组样品的货架期从小于1 d延长到3 d左右。同时,射频处理可有效抑制鲜湿糙米米线的脂肪酸败,当贮藏时间为3 d时,130 mm/15 min射频处理组脂肪酸含量(16.90 mg/100 g)显著低于空白组(36.10 mg/100 g)。此外,射频处理可有效延缓鲜湿糙米米线在贮藏期间pH值及蒸煮品质的劣变。然而,高强度的射频处理会对米线品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水分流失、褐变、硬度增加,断条率上升等。经综合考量:130 mm/15 min射频处理既可有效降低腐败微生物的数量,又可最大限度地保持米线原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微波速熟化黑米为研究对象,以感官评分、水分含量、花色苷含量、脂肪酸值(fatty acid value,FV)、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菌落总数(colony forming units,CFU)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其在20、30、40 ℃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速熟化黑米整体感官评分和黑米花色苷的含量都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与此同时,FV、MDA均呈上升趋势,温度越高变化速率越快,40 ℃贮藏35 d,整体感官评分降至55.6,花色苷的含量降低了14.62%,FV和MDA分别增加了2.81倍和2.74倍,水分含量和CFU变化不明显。整体感官评分与水分含量和CFU无显著相关性,与花色苷含量、FV和MDA的相关性显著(p<0.05),其中,与FV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选择FV作为关键指标结合Arrhenius方程和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了速熟化黑米货架期的预测模型,该研究所得出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8%以内,模型的可信度较高,为速熟化黑米及同类产品货架期的预测提供了技术处支持。  相似文献   
8.
鲜湿米线作为我国受众广泛的一种传统主食,市场前景广阔,然而其贮藏期间易于回生劣变,严重制约了米线行业的发展。本文探究了茶多酚、赤藓糖醇、海带多糖、蔗糖脂肪酸酯、焦糊精五种不同类型的抗老化剂对鲜湿米线品质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蔗糖脂肪酸酯使米线的硬度、断条率迅速增加;茶多酚严重改变了米线的色泽及风味,而其他三种抗老化剂对鲜湿米线的理化及感官品质无显著影响。贮藏期间,海带多糖对于鲜湿米线的老化无显著影响,赤藓糖醇和焦糊精可显著提升鲜湿米线的贮藏稳定性,当贮藏时间为35天时,对照组的蒸煮损失增加了31.13%,断条率增加了20.19%,硬度增加了50.16%,短程有序度增加了7.25%,相对结晶度增加了14.69%,添加赤藓糖醇和焦糊精分别使蒸煮损失增加15.43%、15.01%,断条率增加了16.44%和15.24%,数据表明赤藓糖醇和焦糊精可以改善米线的蒸煮品质;硬度增加了13.06%和18.57%,短程有序度增加了4.91%和5.36%,相对结晶度增加了13.31%和13.29%,数据表明赤藓糖醇和焦糊精可以有效抑制米线的长期回生。综合考虑,赤藓糖醇和焦糊精适合作为专用抗老化剂应用于鲜湿米线的制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