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轻工业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本研究以湖北恩施艾叶为原料,考察溶剂种类、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液固比及超声时间对艾叶总三萜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选取四因素三水平,以艾叶总三萜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工艺参数,并运用倍比稀释法研究艾叶总三萜提取物对7种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析了艾叶中三萜类物质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艾叶总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2%,提取温度为73℃,液固比20:1 mL/g,超声时间42 min。此条件下艾叶总三萜实际得率为6.51%,其中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对艾叶总三萜得率影响较大。艾叶总三萜对所选7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最小抑菌浓度为3.00mg/m L。本研究提供的提取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且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为艾叶总三萜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魔芋葡甘聚糖(KGM)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环境敏感性、保水性、吸水性、抗菌性等特殊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功能材料领域等。然而,传统魔芋葡甘聚糖凝胶为单一组分凝胶,具有如低内聚性、较弱的机械性能和结构完整性、对加工和环境条件的稳定性不足、外观不可接受、保质期短以及明显的脱水收缩等局限性。魔芋葡甘聚糖基热可逆凝胶是将魔芋葡甘聚糖与其它多糖共混形成的,分子之间通过很强的协同相互作用形成稳定性更好、弹性更高的凝胶。本文从分子组装的角度综述了魔芋葡甘聚糖分别与卡拉胶、琼脂、纤维素衍生物、结冷胶、黄原胶和刺槐豆胶等多糖形成热可逆凝胶的协同增效作用,旨在为改善魔芋葡甘聚糖基热可逆凝胶的强度和体系的稳定性,扩大其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波协同离子交联法对薄荷精油胶囊圆度的影响。方法:以薄荷精油胶囊湿丸为原料,通过响应面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其产品质量进行分析检测。结果:离子交联法处理湿丸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钙离子质量分数0.4%、处理时间20 min、液料比1.3∶1.0 (mL/g),该条件下湿丸壁材的强度为11.5 N,胶囊产品的圆度为0.033 mm。超声波辅助法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0 min、超声功率105 W、超声温度25 ℃,该条件下湿丸壁材的强度为14.7 N,胶囊产品的圆度为0.028 mm。结论:超声波协同离子交联法处理胶囊湿丸技术具有工艺简单、高效快速等优点,与传统离子交联法相比,薄荷精油胶囊湿丸壁材强度提高27.8%,成品胶囊的圆度均值由0.075 mm降低至0.028 mm,成品率由83.7%提高到98.3%,进一步提升了胶囊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添加了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司盘80(Sp80)的辛癸酸甘油酯(Octanoic acid glyceride,ODO)和橄榄油作为模型油脂,测定在不同剪切速率下ODO和橄榄油的表观黏度,分析不同司盘80添加量对ODO和橄榄油界面张力的影响,并对其抗聚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从而探讨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下油脂极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ODO和橄榄油体系的表观黏度随司盘80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司盘80浓度小于5%时,ODO-水界面张力降低,ODO极性增大;而在橄榄油体系中,橄榄油-水的界面张力达到平衡所需司盘80用量较ODO少,当司盘80浓度大于1%时,橄榄油极性与界面张力无明显变化,且司盘80可增强ODO和橄榄油油滴的抗聚并稳定性;当司盘80浓度大于5%时,由于油相极性较大,油水间作用力增强且过量胶束生成,反而促进了橄榄油油滴的聚并。  相似文献   
6.
从薄荷油的提取、药理作用、微胶囊制备方法等方面,归纳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薄荷油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新型微胶囊技术将是其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恩施特色紫油厚朴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厚朴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夹带剂种类、夹带剂浓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基础上,借助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工具预测厚朴挥发油的最佳萃取参数并重复验证(n=5).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测定了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经试验,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5种外观易混淆香辛料挥发性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分析孜然、小茴香、莳萝籽、百里香和千里香5种外观易混淆香辛料的挥发性成分, 并通过指纹图谱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进行差异比较。结果 5种香辛料样品中共鉴定出80种挥发性成分, 且不同样品间挥发性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异明显。枯茗醛、β-蒎烯等为孜然中特征挥发性成分, 赋予其辛辣草药香、孜然香特征香气; 香芹酮、柠檬烯等为莳萝籽中特征挥发性成分, 赋予其辛香甘甜、温和而不刺激的特征香气; β-石竹烯、香茅醇等为千里香中特征挥发性成分, 能够增强其特征香气的通透性; 草蒿脑、罗勒烯、1,8-桉叶素、γ-松油烯、α-蒎烯、水芹烯、月桂烯等烯类, 二丁基硫醚及乙酸芳香酯等酯类为小茴香中特征挥发性成分, 共同赋予其强烈而偏甜润的特征香气; 百里香酚、2-茨醇、正丁醇、芳樟醇、糠醛和2-乙酰基呋喃等为百里香中特征香气, 共同赋予其清甜的药草香气。结论 根据挥发性成分差异, 可将5种外观易混淆香辛料进行有效区分。该研究为GC-IMS技术应用于香辛料的快速鉴别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