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19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提高水资源动态管理的有效方式,为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基于生态需水、水权框架、模拟模型和水资源信息系统的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展望了未来流域水资源发展方向。指出在未来应加强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资源污染研究,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管理和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域集成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河川径流是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径流变化归因分析对于流域水资源安全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白龙江中上游1960~2015年水文气象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基于Budyko假设的弹性分析法研究径流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结果表明,径流呈显著下降趋势,线性倾向变化率为-2.69×108m3/10a,其临界突变发生在1986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径流量分布集中,6~10月占比63.59%,夏秋两季占比70.62%;径流减少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双累积曲线法影响率分别为33.02%、66.98%,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影响率分别为44.17%、55.83%,弹性分析法影响率分别为35%~39%、61%~65%,可见人类活动为径流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弹性分析法计算结果介于其他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之间,最为可靠。  相似文献   
3.
地热水资源取水审批是地热水资源科学管理、节约与保护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推动地热水资源合理开发、综合管理的关键步骤和有效措施.采用综合分析、对比研究、归纳整理等方法研究分析地热水取水审批相关内容,提出了地热水取水审批原则、地热水取水论证要素、地热水取水流程、地热水分级审批的建议.所构建的地热水资源取水审批技术框架体系,不...  相似文献   
4.
以甘肃省及所辖市(州)为评估对象,选取洪涝灾情评估的重要因子,死亡人口、直接经济损失、 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水利设施经济损失占直接经济损失比例、倒塌房屋等方面6个指标,构建洪 涝灾情评估体系,采用洪涝灾情评估方法,结合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对2016年甘肃省不同市(州)年 度洪涝灾情进行评估,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甘肃省洪涝灾害等级为一般,张掖市为较大,兰州等11市 (州)均为一般。灾情评估结果可为甘肃省制定长远防汛减灾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明晰补偿标准和新增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是生态补偿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以渭河干流甘肃段为研究区域,以增加区域土壤保持能力为生态补偿具体目标,以区域内25°以上坡耕地为补偿对象,基于遥感和社会经济调查数据,运用最小数据方法对研究区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模拟,进一步结合基于GIS平台的InVEST模型模拟结果,分析退耕后种植不同树种增加的生态系统服务潜力,选择退耕后种植的最佳林种,为流域生态补偿项目提供补偿方案。基于遥感数据,通过测算分析渭河干流甘肃段生态补偿方案是:对研究区(渭源县、陇西县、武山县、甘谷县和麦积区)25°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时,每个县/区可以选种最佳林种,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壤保持量。其中,渭源县和陇西县可以选择常绿针叶林,每年新增土壤保持量分别为144.00万t/hm~2和63.04万t/hm~2,补偿资金分别为506.67万元和686.70万元,8年可新增土壤保持量分别为1 152.00万t/hm~2和504.32万t/hm~2。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灌区建设评价为加快灌区现代化建设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基础和科学参考依据。文章以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由水资源保障体系、工程体系等5个方面39个评价因子组成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情况。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处于部分实现阶段,这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5个方面由大到小排序为信息化体系>水源保障体系>管理体系>工程体系>生态文明体系信息化体系建设对疏勒河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影响最大,生态文明体系影响最小。研究结果对促进区域现代化灌区建设,指导区域智能化灌区和现代化农业以及智慧水利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7.
生态基流是维系河流基本生态环境功能、保障生态系统稳定和生态用水控制的前提和依据。文章选取石羊河流域九条岭、红崖山水库2个水文站多年实测天然径流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采用Tennant法对石羊河生态基流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两站最小生态基流分别为1.01、0.77m3/s;通过Tennant法对比分析,得出两站最小和好状态生态基流分别为0.97、3.86m3/s和0.77、3.07m3/s。综合分析得到石羊河流域九条岭、红崖山水库生态基流下限值分别为0.83、0.42m3/s。研究结果对促进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河流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现状与进展,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并从水文要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措施4个方面归纳了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了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生态流量是维护河流生态健康和功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以大通河流域青石嘴站、天堂站、连城站、享堂站的长序列径流资料作为基础数据,采用基流比例法、Tennant法、最枯月平均流量多年平均值法、90%保证率法和7Q10法计算大通河流域生态流量,同时研究流域生态流量预警方案和预警流量控制指标。结果表明:基流比例法计算结果更具全面性和合理性,可以反映各年际各时段的流域生态流量;大通河流域生态流量的流量范围为多年平均流量的11%~35%,相应的青石嘴站、天堂站、连城站和享堂站的生态流量分别为5.57~17.73 m3/s、8.68~27.61 m3/s、9.08~28.88 m3/s和9.39~29.89 m3/s,经过保障度分析,各水文站全年生态流量保障度达到90%;依据确定的生态流量,将生态预警划分为蓝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3个等级,并制定预警方案,该方案可以提高流量监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优化水库调度,维护生态环境健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