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大量电力设备长期工作在封闭或半封闭环境中,经常发生局部放电,导致放电区域空气组分发生变化。为研究在局部放电条件下封闭环境中空气组分的变化规律,设计3种不同的缺陷模型模拟电力设备常见放电故障类型,搭建局部放电实验平台,基于电化学检测技术对系统进行标定。分析持续放电条件下空气组分的变化规律,根据局部放电过程中放电量大小表征放电阶段。建立空气组分浓度、电压、放电量和放电时间的关系,为电力设备故障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封闭环境空气发生分解时,C、N、O元素参与电离过程,S元素基本不参与反应,CO、NO_2、O_3在放电前后变化明显,且气体浓度、产出速率、增长趋势与不同缺陷模型稳定局部放电时电压、放电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复杂场多因素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盘振动特性及可靠性的影响,考虑温度载荷、离心载荷和气动载荷的共同作用,基于振动理论和有限元技术建立了模态分析数学模型,进行了流-热-固耦合振动特性分析和共振分析,最后采用双重极值响应面法对振动变形及应力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与不虑考多因素耦合作用,叶盘的固有频率最大相差32. 9%,可靠性概率最大相差3. 46%。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八辊五机架冷连轧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八辊五机架冷连轧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八辊五机架冷连轧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情况,旨在于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通过控制功能的发挥,促进八辊五机架冷连轧系统综合运行质量与连轧操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传统PID控制由于依赖于对象的数学模型和控制参数难以精确整定,使其很难适应具有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针对非线性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免疫的思想改进PSO的PID的控制算法,从而解决PID控制的鲁棒性差及受模型限制的问题,并结合了Matlab强大的矩阵计算和系统仿真功能,对文中实例的PID参数进行了优化整定。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有较强的抗干扰和适应参数变化及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基于遥测技术的高压绝缘子在线监测系统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及其实际应用的情况。该监测系统的应用为防止绝缘子污闪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验电难题,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电场传感器及非接触式验电器的工作原理,通过仿真计算确定了档中、塔头位置的验电区域及验电器报警阈值要求,结合试验对MEMS非接触式验电器报警阈值进行了校准,并在特高压线路开展了非接触式验电器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当MEMS非接触式验电器报警阈值设定为25kV/m,档中位置时验电器置于距离导线10~15m的区域内、塔头位置时验电器朝导线方向伸出距离塔身、横担2m区域即可准确判断线路带电情况。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1078N/mm~2级低合金钢轨研制的必要性和钢号设计依据,以及试验试制方法和取得的结果。试制表明,SiMnV特级耐磨钢轨具有较好的强韧性;适合我国资源和鞍钢生产条件。试铺证明,耐磨性能是中锰钢轨的3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1. 前言回顾钢轨的生产历史,就会看出钢轨生产每一次大的进步都与炼钢技术的提高和某些重大发明密切相关.1825年史蒂文森发明蒸汽机车的同时就出现了铁路,起初铁路是用木质轨铺设的,后来用生铁和熟铁轨,十九世纪中期酸性转炉的出现,开始采用轧制法生产钢轨,钢轨的使用寿命比铸铁轨长十倍左右,托马斯转炉的出现为采用含磷的生铁炼制钢轨钢开辟了途径.从本世纪开始,  相似文献   
9.
从1966年以来,鞍钢的钢轨全部采用提高锰含量的钢进行生产,主要生产的是AP1钢轨和少量的高硅钢轨。根据铁道部门的使用情况,AP1钢轨的使用寿命,比旧的碳素钢轨提高一倍左右,高硅钢轨在弯道地区的使用寿命是碳素钢轨的3~4倍,深受用户欢迎。  相似文献   
10.
梅州市两次冬季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每6h1次2.5°×2.5°全球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产品,分析了1988年12月30-31日(简称过程1)和2013年12月15-16日(简称过程2)梅州市2次大范围冬季暴雨过程,为冬季暴雨的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次冬季暴雨过程都是发生在孟湾偏强南支槽东移过程中,梅州地区处于高空急流右侧的强辐散区和低层强低值系统边缘的风速辐合区,暴雨落区大体上沿副高西北侧边缘分布。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温距平是否正常,是否出现典型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或者处于中性状态,对梅州地区冬季暴雨过程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