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三电平逆变器电路易出现的开路故障现象,本文以二极管钳位三电平逆变器为例,对三电平逆变器功率管开路故障进行了分析,使用Simulink建立三电平逆变器的故障模型,并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三电平逆变器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诊断三电平逆变器中出现的故障问题,尤其适用于检测与定位逆变器内部的复杂非线性故障。  相似文献   
2.
针对变电所中通信电源的核心器件电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power MOSFET,P-MOSFET)在大功率、强电流下易损坏、故障率高,直接影响电力通信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频噪声检测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利用互功率谱测量方法检测P-MOSFET内部的本征低频噪声,根据频段阈值法的拐点噪声谱,确定P-MOSFET筛选的上下限阈值大小,建立了P-MOSFET的1/f噪声功率谱密度及其阈值的对应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有损检测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评估P-MOSFET的三种可靠性等级,提高了可靠性筛选的准确率,为其他晶体管的可靠性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樊欣欣 《电子器件》2021,44(1):136-140
为了保证变电站直流电源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提高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的评估能力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预测SOH的在线检测法,利用蓄电池在充放电状态下电荷量与开路电压之间的线性关系分别在线、离线检测蓄电池的SOH。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的离线法与在线法评估的结果一致,误差均接近2%左右。与SOC在线检测方法相比,SOH对蓄电池健康评估具有灵敏度高、收敛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磷酸改性的Hβ分子筛催化合成对甲氧基苯乙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磷酸改性的Hβ分子筛催化剂作用下,以苯甲醚和乙酸酐为原料,通过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合成了对甲氧基苯乙酮。通过XRD和NH3-TPD表征研究了磷酸的改性作用。系统地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乙酸酐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20℃、催化剂用量2.0g、反应时间2h。在催化剂的4次套用实验中,乙酸酐的转化率和对甲氧基苯乙酮的选择性均大于99.0%。  相似文献   
5.
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内部的低频噪声极其微弱,传统的放大器因自身本底噪声的影响,容易淹没待测器件内部的噪声。因此,为了能够检测电力电子器件内部的低频噪声,设计一款基于无噪声偏置的两级低噪声放大器? 利用分立器件组成的差分放大器作为前置级放大器,搭建了具有双端口带通滤波器与三运放仪表放大等双重功能的主放大器。实验结果表明 系统的通频带在0.9Hz~ 80.2kHz,具有高增益以及超低噪声的特点,同时在 1kHz时系统的噪声系数低至1.28dB。  相似文献   
6.
为便于电力通信设备和线路运行的维护管理与规范化作业,开发了基于移动终端的巡检系统。构建了包括外网移动端、客户端、内网数据库的三层架构体系,在Web服务器的顶端采用MyBatis持久层框架,提出了HTML5技术的移动Web App开发模式,利用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和ORACLE关系型数据库构建内外网移动交互平台,并在移动终端、网络层、应用层、数据库等四个层次进行安全防护。巡检系统的应用情况表明,该移动终端巡检系统实现了巡检任务的自动分派以及检修任务的跟踪处理,并能对通信设备的台账及线路运行资料进行现场核对和更新,能够根据巡检与检修的次数以及隐患点自动完成对通信设备运行状况的等级评价,提高了现场操作的规范性和时效性以及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了通信设备和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8.
通信电源是电力通信的心脏,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力通信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能够实现通信电源的状态评估,开发了一款在私有云环境下利用SVM算法对通信电源的可靠性状态进行评估的系统,实现了对铜陵220 kV及其以下变电站的通信UPS电源、通信专用的DC/DC电源、通信直流电源的状态评估。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保护逐渐从单一“被动式”圈地保护,转化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动态”保护,国内各地纷纷展开实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产生了一定的成果,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再利用,以继续发挥这些有价值的建筑物的作用是文章探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