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油田污泥池中罐底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YNT-1对含油污泥进行资源化回收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含油污泥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对含油污泥洗脱过程中的原油进行物料平衡分析,并对处理前后含油污泥的微观结构进行能谱与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YNT-1处理含油污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YNT-1加量0.2%、泥液比1∶3(g∶mL)、洗涤温度55℃、洗涤时间3h、搅拌速度300r·min~(-1)。对含油污泥洗脱过程中原油的物料衡算得出,水中油含量占0.07%,混相残渣中油含量占7.15%,残泥中油含量占7.37%,原油回收率为82.24%,残泥中含油率可降至2%以下。含油污泥颗粒的孔隙结构能吸附大量原油,使残泥中的含油率很难继续降低。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原油回收的效率高、残泥含油率低、无二次污染、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考察本源微生物驱油前后,即营养剂注入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实验室模拟地层培养结果表明,在以N-1(主要成分为淀粉纤维素)为唯一营养剂、培养温度为48℃时,在有氧或厌氧务件下,24 h后原始水样中对驱油有利的本源茵便可以被激活,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最终达到稳定.主要激活的对驱油有利的3种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sp.)和烃类降解菌(Hydro-carbon seep bacterium).经分析,原始底层注入水中虽然含有对驱油不利的脱硫肠状菌属(Desul fotomaftculum salinum),但是在经N-1激活后的水样中均未发现该菌的存在,证明N-1不会激活原始水样中的脱硫肠状菌属.为营养体系的筛选、注入方案的优化设计和驱油效果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驱采油污水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含聚丙烯酰胺污水是一类比较复杂、特殊的污水,随着各个油田相继采用聚合物驱以提高原油采收率,采油污水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其处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了采用几种方式降解水中聚丙烯酰胺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光催化氧化、硫酸盐还原菌都能使水中聚丙烯酰胺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光催化氧化考察了催化体系、光源体系等对HPAM的影响。采用1%的催化剂TiO2使用中压汞灯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可使聚丙烯酰胺(HPAM)分解至8%左右。硫酸盐还原菌在油藏环境条件pH为7左右时,大量繁殖生长,使HPAM大幅度降解。在高温下(60~80℃),聚丙烯酰胺失稳发生降解,高温及高矿化度油藏也会导致HPAM降解。以上研究为解决聚合物采油污水的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稠油是重要的石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53%。我国稠油资源储量丰富,每年的稠油产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10%。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稠油在改善热采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降低能耗、提高探明储量动用率等方面都面临较大的技术挑战。近年来,利用高效稠油降解菌对稠油进行降解、利用代谢生物表活剂对稠油进行乳化降黏等微生物冷采技术,已经在室内研究与矿场试验得到了证实。简要论述了微生物冷采技术机理、冷采微生物及营养激活剂,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外稠油微生物冷采技术的研究进展。微生物冷采技术将为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降低能耗及提高采收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稠油经济开采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种可行路线。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认识目的优势菌种经油藏运移后在产出水中分布的规律与数量,准确分析和客观评价MEOR现场试验效果,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目的菌,通过绿色荧光蛋白跟踪监测目的菌的动态信息。构建含有GFP基因的质粒pET-30a(+)-EGFP,并将其成功导入JD中。对构建的JD(gfp)工程菌进行培养发现,该工程菌在含有Kan质量浓度50μg/mL的培养条件下,重组质粒在JD(gfp)工程菌体内传代稳定,绿色荧光的表达稳定。但是在没有选择压力的培养条件下,重组质粒在JD工程菌胞体内有丢失现象。与野生菌混合培养,JD(gfp)工程菌具有很好的配伍性和竞争性,并且不发生重组质粒的水平转移,因此在环境中释放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红螺菌科光合细菌液体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螺菌科光合细菌液体培养基由乙酸钠、氯化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酵母膏等5种原料组成.采用L16(45)正交表,得到液体培养基的优化配方为:乙酸钠3.3 g·L-1、氯化铵0.6 g·L-1、磷酸二氢钾0.9 g·L-1、硫酸镁0.5 g·L-1、酵母膏1.5 g·L-1,细菌在光照3000 lx、温度(32±2)℃条件下,培养3 d即可达到生长峰值,细菌总数从1.63×109 cfu·mL-1提高到3.68×109 cfu·mL-1.  相似文献   
7.
针对松辽盆地阿拉新气田杜6-3井、敖南气田敖-7井地层水样品,以基因组总DNA为模板,用细菌和古茵的引物对16S rDNA基因进行聚合酶切反应扩增、基因转化和测序;基于基因序列信息,构建气藏中微生物细菌、古菌克隆文库,绘制本源微生物细菌、古菌系统发育树,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推测甲烷合成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杜6-3井和敖-7井样品中微生物种类较少,细菌文库中绝对优势微生物为假单胞菌属微生物,古菌文库中绝对优势微生物为甲烷杆菌属微生物。适宜的条件下,杜6-3井和敖-7井中的微生物菌群均具备利用CO2转化为甲烷的潜力。杜6-3井菌群产甲烷途径推测主要为CO2还原途径,不能完全排除有少量乙酸发酵产甲烷的可能性;敖-7井样品中,甲烷微生物合成途径明确为CO2还原途径。  相似文献   
8.
石油烃优势降解菌在处理含油污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平均温度为-3.9℃的外界环境下,通过引用4株外源微生物以及补充磷酸盐和硝酸盐作为营养源,对炼厂含油污泥用生物堆肥法处理。经过120 d处理后,油泥油含量已经达标,低于GB4284-84所规定的3 000μg/g干泥,硫化物含量大幅度的降低,从28μg/g降到4μg/g。通过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了各组份降解前后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利用合适降解石油的外源微生物是必要的,可以明显的增强降解效率和缩短生物修复进程。  相似文献   
9.
外源微生物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港油田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异位强化生物修复,考察投加外源微生物是否能够加速生物修复进程以及土壤中石油污染物质降解的影响因素。收集的土壤分为两组后充分混合,干土中含油质量分数分别为8416,16385 mg/kg。通过监测降解过程土壤中油含量的变化,分别考察自然菌群、营养刺激自然菌群、不同外源微生物、疏松剂(锯末)、不同初始油含量等因素对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影响。色谱-质谱分析手段分析降解前后石油污染物质组分的变化。石油污染土壤经过300 d的处理,在水含量一定的前提下,外源微生物对于石油污染物质加速降解具有显著作用。疏松剂和外源微生物协同作用下除油效果显著,除油率高达79%。降解前后的石油物质色谱-质谱分析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C28的烷烃的微生物利用率高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烷烃,微生物可以有效降解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10.
将筛选到的14株菌加到两种不同成分的活化液中活化,对比活化前后微生物的酶活性及其对黄原胶的降粘效果,发现活化液成分对微生物的酶活性、黄原胶的降粘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