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较为经济的水合硫酸铝为铝源,尿素为沉淀剂,利用水热法在内胆为聚四氟乙烯的水热釜中制备氧化铝前驱体,然后将烘干后的前驱体进行高温煅烧,制得超细球形氧化铝粉体。重点探究了水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微观形貌及粒度的影响,并对氧化铝粉体煅烧前后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前驱体的形貌具有遗传性;在水热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 h时,煅烧温度1200℃,煅烧时间为2 h,得到了成球率99.9%、球平均粒径1.61μm、分散性好的球形氧化铝粉体。  相似文献   
2.
在现行冰晶石—氧化铝熔盐铝电解工艺中,作为原料的氧化铝中均会含有一定的氧化锂,由于氧化铝原料中的锂盐含量的差异性,造成国内铝电解质体系较为复杂,直接影响铝电解系列的电流效率和能耗。本文通过分析不同铝电解系列的铝电解体系、工艺控制参数、生产技术指标数据,提出了最佳氟化锂浓度条件下、低锂盐铝电解质体系及高锂盐铝电解质体系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KCl-NaCl-AlF3熔盐体系,采用氢氧化铝为铝源、以氯化钾(KCl)和氯化钠(NaCl)复合熔盐为反应介质、以氟化铝(AlF3)为添加剂制备片状α-Al2O3。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方法研究了氟化铝含量、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片状氧化铝形貌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氟化铝添加量(氟化铝与氢氧化铝的质量比)为5%、煅烧温度为750 ℃、保温时间为180 min时,可获得片状α-Al2O3,其径向尺寸约为5.1 μm,径厚比达18,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煤的燃烧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为粉尘和SO2。通过煤粉燃烧实验,得出最佳钙硫比(Ca/S),在此基础上,探讨添加不同含量的Al2O3、MnO2、Fe2O3等添加剂对CaO固硫效果的促进作用,发现Ca/S为2.0时,单一添加剂Al2O3为2%、MnO2为0.5%、Fe2O3为0.7%,CaO的固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除氯铜渣是生产硫酸铜或再生后用于除氯的一种重要原料,为确保其使用质量,需要对其中氯含量进行测定。该渣中氯主要以难溶CuCl形态存在,为了将该渣中的Cl-全部溶出且在溶样过程中确保Cl-不挥发,提出了银量法处理待测试样、自动电位滴定法间接测定除氯铜渣中氯的方法。测定时先将定量过量的AgNO3标准溶液加入到样品中,然后加入硝酸(1+3)溶解,溶液中的Cl-及时与Ag+形成AgCl胶体,加热煮沸使AgCl胶体迅速凝聚并沉淀完全,冷却定容,干过滤。取定量滤液,加入定量过量Cl-标准溶液,煮沸使之沉淀完全,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滤液中剩余的Cl-量,通过计算间接得到除氯铜渣中的氯含量。试液中F-、SO42-、Na+、Cu、Zn2+、Cd2+、Mg2+、Fe3+、As等杂质离子对测定没有影响。采用实验方法测定4种除氯铜渣样品中氯的含量,测定结果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间接测定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5)在0.75%~2.6%之间,回收率在99%~101%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种新型铝基复合除氟剂, 以吸附沉淀法从湿法炼锌硫酸盐溶液中除氟。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氟浓度为300 mg/L的硫酸锌溶液中, 加入除氟剂20 g/L, 反应时间80 min, 温度50 ℃, pH值4.5的条件下, 除氟率可达87.88%, 除氟后液残氟浓度为36.35 mg/L, 能满足电积锌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氢氧化铝为原料,以氯化钾、氯化钠和氟化铝复合熔盐为反应介质,分别研究了焙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氧化铝产物的形貌和晶型的影响,在焙烧温度为800℃,保温时间为60 min条件下,制备出片状α氧化铝。为了解决熔盐法制备氧化铝过程中产物容易和坩埚烧结在一起,不易取出的问题,在上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以液态铋锡共晶体和铋锡铝合金为反应基底,研究反应基底不同对氧化铝产物成分、形貌和晶型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采用反应基底为液态铋锡铝合金时,产物为纯的片状α氧化铝,且易于从坩埚中取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