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膜吸收法进行了焦化厂剩余氨水中氨和苯酚的脱除和回收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氨和苯酚酸碱性的差异和各自对pH要求的不同,可消除两者相互间的干扰,实现两者分别单独分离和回收.在适当的酸度、温度和流速条件下,氨和苯酚的回收率均超过99.5%.采取有效的预过滤并在运行中采用质量分数2%NaOH溶液清洗等措施,可有效抑制膜污染.  相似文献   
2.
中空纤维膜无泡供氧过程的传质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使用中空纤维膜向液相系统中供氧时,无肉眼可见的气泡产生.与传统的泡式供氧相比,这种新颖的膜式无泡供氧具有传氧效率高、无泡沫产生和能耗低等优点,特别适宜应用于发酵、活性污泥废水处理和动物细胞培养等生物反应和人工控制的生命过程中.本文对中空纤维膜无泡供氧过程的传质机理、传质阻力、传质方程和影响传质系数的操作参数等传质性能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边界层压缩”模型,以解释在无泡供养中传质系数随压力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百菌清中间体间苯二甲腈生产过程中要排放大量高浓度的含氨和氰化物的废水,处理难度大。常规方法处理这类废水时,往往采用在低pH条件下先将氰化物氧化分解,再在高pH条件下吹脱或蒸氨的办法进行处理。研究提出了1种处理氨、氰化物废水的新技术——气态膜吸收技术,利用氨和氰化物酸碱性的差异,从废水中分别回收,实现了污染物的资源化,同时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低、无2次污染物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气态膜过程中的热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实验表明提高温度(T)能大幅度增加挥发性物质在气态膜过程中的传质系数(K),K和T间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K=Koexp(-E/RT)。用Stokes-Einteins和Leveqe方程,从理论上证实:(1)对于易挥发性物质(如HCN),温度主要是通过降低进水边界层中水溶液的粘度或提高扩散系数,而使传质系数大幅度升高;(2)对于挥发性较小的物质(如苯酚),温度主要是通过提高其蒸汽压或进水  相似文献   
5.
渗透膜蒸馏对液/液膜吸收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使用液/液膜吸收技术脱除废水中挥发性污染物的过程中发现,在挥发性污染物被脱除出废水的同时,大量(纯)水也由废水向吸收液迁移,导致了吸收液体积的迅速膨胀.这一现象说明,在液/液膜吸收过程中存在有伴生的渗透膜蒸馏过程.文章探讨了伴生渗透膜蒸馏的产生机理,渗透通量与吸收液浓度的关系,以及对液/液膜吸收过程的产品浓缩、系统操作和传质速率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液/液膜吸收过程中伴生渗透蒸馏的抑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着重探讨了抑制液/液膜吸收过程中伴生渗透蒸馏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加热浓溶液、冷却稀溶液的方法,可以有效抑制住液/液膜吸收过程中伴生的渗透蒸馏作用.实验发现,实际所需的浓溶液和稀溶液间的最小抑制温差要高于理论值1.2~2.8倍.膜材料性能、温差极化以及温度对渗透通量的影响是造成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1#、2#上斜井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在国内抽水蓄能电站中陡倾角、大直径、长斜井从未遇到的复杂地质结构,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此,研究了在古风化壳影响区域内的斜井开挖、支护和施工措施;开发了"激光接力导向控制"的测量控制方法,选择并研发了帷幕灌浆阻水及"树杈形"布置的埋管引排措施,并采用了对斜井衬砌后的围岩进行强化加固和锥形帷幕灌浆等施工措施,保证了施工各阶段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南海西江油田多底井钻井完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钻井生产综合平台井口槽数量严重不足和井眼防碰的问题,应用哈里伯顿4501^TM、威德福Starburst^TM和贝壳石油工具公司HOOK^TM悬挂器多底井钻井完井技术先后完成了15口多底井,结果表明,多底井钻井完井技术不但有效解决了井口槽数量不足的问题,而且提高了油田采收率。详细介绍了3种多底井钻井完井技术的作业步骤及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9.
沈志松 《火炸药》1991,(1):55-57
本文扼要地叙述了国内外对黑索今进行的毒性试验概况。通过对哺乳动物和水生生物进行的一系列急性、亚急性、慢性和“三致”试验,表明黑索今具有中等毒性。它会引起动物体内胆碱酯酶活性的减弱,从而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14)C-RDX示踪试验显示动物对黑索今有较强的代谢作用,不易在动物体内蓄积。低剂量时(≤0.5mg/kg)无明显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对农作物进行的毒性试验证实黑索今能引起光合作用器官的损伤而危害作物的正常生长。通过对黑索今污灌区生态状况的初步调查,发现环境对黑索今有较强的自净能力。至今未发现在长期接触黑索今的人群中有特种职业病的存在。根据这些毒理学试验的结果,提出了地面水中黑索今最大允许浓度为0.3mg/L。国家环保局批准了这一建议,并于1987年颁布执行。  相似文献   
10.
以水吸收空气中的氧为例,从膜的微孔性、疏水性、传质效率、膜污染和价格等五个方面对市售国产聚丙烯和聚偏氟乙烯两种微孔中空纤维膜在膜吸收过程中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造成这两种膜性能差异的原因.评价结果表明,聚丙烯微孔膜具有疏水性好、氧传质系数大、抗污染能力强和价格便宜等优良性能,更适宜应用于膜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