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了6082铝合金和TC4钛合金分别添加钎料锌和镍下的搅拌摩擦钎焊(FSB)搭接接头微观组织及焊后热处理后接头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生成种类和先后顺序以及生长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添加钎料锌时,界面金属间化合物主要由AlZn、TiAl、TiAl2、TiAl3组成,先后顺序为TiAl2→TiAl3→TiAl→AlZn,并获得了界面IMC层的生长动力学模型为;添加钎料镍时,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主要由TiNi、Al3Ni2、Ti3Al和TiAl组成,先后顺序为776 K以下,Ti-Ni-Al焊接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顺序是Al3Ni2→TiNi→TiAl→Ti3Al,776 K以上时生成顺序为Al3Ni2→TiNi→Ti3Al→TiAl,并获得了界面IMC层的生长动力学模型。界面IMC层的厚度均随着温度的提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添加锌的接头的剪切强度由未热处理时的154 MPa提高到194 MPa,而添加钎料镍的接头由142 MPa提高至166 MPa。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中压分解器封头热成形压制时开裂失效原因,针对封头进行了开裂形貌、裂纹断口和金相组织等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封头开裂的失效性质是高温成形后冷却速度不足,600℃—1000℃区间停留时间过长,析出相较多造成性能下降,封头在热成形时发生开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工艺措施,避免了类似失效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固溶态UNS N08810合金进行不同稳定化处理制度下的的稳定化处理,依照相关标准对不同状态的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晶间腐蚀等试验,以研究不同稳定化工艺对UNS N08810合金力学性能及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处理工艺为400℃到899℃升温速率≥150℃/h、899℃保温5 h、以80~150℃/h的降温速率冷却至400℃以后出炉空冷时,UNS N08810材料晶界上析出相含量低于其他稳定化处理后晶界上的析出相含量,使UNS N08810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Q390R钢在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适应性以及为工业性应用性提供基础试验数据,对Q390R钢进行了焊接性试验研究。通过采用焊条电弧焊(SMAW)、埋弧焊(SAW)两种焊接方法对Q390R钢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在焊态及模拟630℃×2 h热处理态下进行各项性能检测,抗拉强度在541~585 MPa之间,焊接时热输入有波动,焊缝区的韧性略有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规范参数焊接Q390R钢是可行的,焊前采取适当的预热可降低Q390R冷裂纹倾向,Q390R钢焊接接头各项力学性能、低温冲击韧性及金相组织等均能满足工程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氩弧焊丝ERNiCrMo-17对换热管(材料为SB-622 N06200)与管板(材料为SB-564 N06200)进行焊接试验。针对此材料的管-板焊接进行焊接工艺研究,通过金相组织观察、角焊缝厚度测量、拉脱力试验、晶间腐蚀试验对N06200镍基合金管板与换热管焊接接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第1层自熔+2层填丝所获得的管-板焊接接头成形良好,焊道均匀饱满;接头的角焊缝厚度均满足标准要求的1.2 mm,接头的拉脱力和晶间腐蚀率均高于管板和换热管母材;接头焊缝组织为胞状晶、柱状树枝晶和等轴晶奥氏体组织,枝晶生长方向随机,等轴晶可抑制热裂纹的产生;接头焊缝区域硬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硬度曲线呈“跳跃”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解析了K-COT制烯烃项目中不锈钢换热器制造中对环境制造要求、上、下管箱的制造工序优化、折流板的加工及质量控制、管束制造过程中同心度的控制以及管板与换热管焊接接头的质量控制等制造难点,并通过有效的工艺措施解决了制造过程中的难点,使得整体质量得到保证,为同类换热器的制造提供了相关制造经验和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N06200镍基合金与S32168不锈钢TIG焊接接头经焊后热处理后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s)的演变过程,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分析界面IMCs的生成种类、先后顺序及生长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接头的抗拉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接头的抗拉强度随之增加.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界面IMCs的厚度增加.镍基合金与不锈钢界面IMCs主要由NiFe相、Ni2Cr相、FeCr相和Ni3Fe相组成,形成IMCs的顺序为NiFe→FeCr→Ni2Cr→Ni3Fe.界面IMCs的增长符合抛物线规律,经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得出界面IMCs的生长动力学模型为W=1.725×10-13·e([-45.98/(RT)]·t1/2).  相似文献   
9.
针对承压设备制造过程中低合金耐热钢与低合金高强钢(两焊件热处理制度不同)、低合金耐热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第一焊件需热处理,第二焊件不需热处理)以及低合金耐热钢(两焊件热处理制度相同)之间采用堆焊隔离层分别进行不同金属材料焊件之间焊接的典型案例,通过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以及热处理制度成功解决了异种金属材料之间的焊接难题。结果表明,选用正确的隔离层焊材,在不同热处理制度下采用堆焊隔离层的方法焊接接头质量均得以保证,案例的成功应用为同类产品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