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7篇
化学工业   58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7篇
能源动力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n activated carbon with ash content less than ]0%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more than 1600 m^2/g was prepared from cool and the effect of K-containing compounds in preparation of cool-based activated carbon wa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KOH was used in co-carbonization with coal, changes in graphitic crystallites in chars derived from carbonization of coal with and without KOH were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technique, activation rates of char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K-containing compounds were deduced, and resulting activated carb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itrogen adsorption isotherms at 77 K and iodine numb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KOH to the coal before carbonization can realize the intensive removal of inorganic matters from chars under mild conditions, especially the efficient removal of dispersive quartz, an extremely difficult separated mineral component in other processes else. Apart from this, KOH demonstrates a favorable effect in control over cool carbonization with the goal to form nongraphitizable isotropic carbon precursor, which is a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 pores. However, the K-containing compounds such as K2CO3 and K20 remaining in chars after carbonization catalyze the reaction between carbon and steam in activ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macro pores. In the end an innovative method, in which KOH is added to coal before carbonization and K-containing compounds are removed by acid washing after carbonization, was proposed for the synthesis of quality coal-based activated carbon.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外现有煤制天然气技术进行综述性评价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各项技术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根据中国煤炭资源及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点,对煤制天然气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亚甲蓝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典型市售煤基和木质活性炭对溶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液相吸附等温线,确定活性炭对SDS的吸附容量;采用气体吸附仪表征活性炭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检测了活性炭样品的碘值及亚甲蓝值;最后关联活性炭吸附性能指标、比表面积与SDS吸附容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长焰煤、无烟煤、褐煤及椰壳为原料制...  相似文献   
5.
以典型煤基活性炭为载体、椰壳活性炭为对比,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的TiO2光催化剂(TiO2/AC),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低温N2吸附等对复合光催化剂的晶相组成、表面形貌、孔结构等进行了表征,选取苯酚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并研究了活性炭种类及颗粒形貌对复合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TiO2):m(AC)相同的条件下,TiO2在煤基活性炭上的负载率小于椰壳活性炭;其中,比表面积适中,大、中孔比例高的褐煤基活性炭更适合于作为光催化剂TiO2的载体;煤基复合光催化剂对于苯酚光催化降解效果优于椰壳基复合催化剂,对苯酚的降解效率优于等量的P25,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6.
解强  姚鑫  杨川  蒋煜  张军 《煤炭学报》2015,40(1):196-202
以胜利褐煤、3种低阶烟煤(灵武煤、神木煤、大同煤)和太西无烟煤为原料,采用压块工艺制备煤质颗粒活性炭,借助煤中无机矿物质组分与含量、炭化料微晶结构参数等指标考察煤种对活性炭孔结构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随着煤化程度(Cdaf)的提高,炭化料的微晶层厚度(Lc)和石墨化度(G)升高,活性炭的比表面积(SBET)增大,平均孔径(da)减小;② 煤中的矿物质含量和组成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发育亦有重要影响,灰分过高意味着可以造孔的有机炭含量降低,但无机质中Ca,Fe等物质会催化活化反应,促进活性炭孔的发育。压块工艺条件下,煤种(煤化程度)仍然主要通过影响炭化料内微晶尺度和矿物质组成来影响最终所得活性炭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7.
介绍某远洋船舶舵机液压系统的组成和各液压元件的功能,分析该转叶式舵机液压系统的操舵原理。以舵机液压系统的一起典型故障为例,详细介绍了故障处理的方法和过程,并结合先导电磁阀的结构原理对故障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分析。针对液压油污染易引起舵机故障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东赫  刘金昌  解强  党钾涛  王新 《化工进展》2016,35(8):2426-2431
利用Aspen Plus、基于热力学平衡模型对GSP煤粉气化炉、GE水煤浆气化炉及四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的气化过程建模。根据煤颗粒热转化的历程,将煤气化过程划分为热解、挥发分燃烧、半焦裂解及气化反应4个阶段,利用David Merrick模型计算热解过程,采用Beath模型校正压力对热解过程的影响,选用化学计量反应器模拟挥发分燃烧反应,编制Fortran程序计算半焦裂解产物收率,最后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化方法计算气化反应。结果表明,采用建立的气流床气化过程模型模拟工业气化过程的结果与生产数据基本吻合,对GSP煤粉气化炉、GE水煤浆气化炉及四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等3种气化炉有效气成分(CO+H2)体积分数模拟结果的误差均不超过2%,建立模型的可靠性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9.
选用双鸭山东荣长焰煤为样品,利用马弗炉进行了中低温热解试验,考察了热解温度、升温速度和保温时间等对半焦的产率、组成和发热量的影响,并以水焦浆气化对原料的要求为导向,研究热解温度对半焦气化反应活性和可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热解工艺条件中,热解温度对半焦的产率、组成和发热量的影响最大,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热解半焦产率和气化反应活性均降低,半焦灰分升高.热解温度在400~700℃下所制半焦的内在水分、发热量和可磨性均满足水焦浆气化的基本要求,且当热解温度在400~450℃时,所得半焦的哈氏可磨度更高,预测的成浆性也更好,综合分析可确定,热解温度控制在400~450℃之间制备的长焰煤半焦适用于水焦浆气化.  相似文献   
10.
张子伟  姜晓琳  解强 《硅酸盐通报》2015,34(11):3095-3101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热合成条件下大同塔山电厂粉煤灰中硅、铝溶出量,据此调配粉煤灰水热合成沸石凝胶体系的硅铝比,在研究优化室温陈化时间、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基础上,定向制备出X型沸石;采用氮气吸附仪、X射线衍射仪、醋酸铵法等表征沸石的比表面积、物相组成及阳离子交换容量.结果表明:水热合成条件下大同煤粉煤灰中硅、铝溶出量随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在14~16 min达到峰值,此时硅、铝溶出率分别为16.9%、9.1%,凝胶体系硅铝比为3.9,适宜制备X型沸石;室温陈化24 h、100℃晶化8h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沸石性能较好,比表面积为97.5 m2/g,阳离子交换容量为214.2 cmol/kg,产物主要为NaX型沸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