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4篇
建筑科学   1篇
武器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实验室模拟CSP工艺生产的Fe-3% Si钢为研究对象,采用XRD、EBSD技术研究了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晶粒的取向和晶界结构.结果表明,初次再结晶晶粒中,高斯晶粒在数量上并不占优,优势取向为γ取向.高斯晶粒主要出现在{111} <112>取向晶粒周围,且高斯晶粒周围的晶界类型以25°~55°的大角度晶界和∑3晶界为主.  相似文献   
2.
针对焊接制造锅炉落煤筒服役早期出现变形和开裂失效的原因,提出了消失模铸造落煤筒的方案,并采取了设计"井"形防变形拉筋,加大铸件铸造倒角半径,调整优化材料的化学成分等措施。同时介绍了消失模铸造落煤筒的熔炼、浇注、模型制作、涂料涂刷和模型装箱等工艺。实践证明,研制的落煤筒使用寿命是焊接制造的1.6倍,有效地提高输煤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采用表面堆焊和激光熔覆两种工艺对精锻机锤头进行表面处理,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硬度测试仪等手段,研究锤头的微观结构与界面特征,测定层深,对锤头做性能分析,研究对比两种工艺锤头的理化性能。结果表明:表面堆焊锤头对基体的热影响层厚达4.65 mm,界面处基体晶粒长大,硬度较低;而激光熔覆技术对基体影响较小,热影响层厚为1.71 mm,界面处晶粒变化不大,工作层硬度最高达到64.0HRC,在界面结合处硬度实现了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4.
3%Si钢(/%:0.067C、3.09Si、0.34Mn、0.007P、0.003S、0.70Cu、≤0.005Al、0.0080~0.0120N)由50kg真空感应炉冶炼,并在实验室轧机经6道次热轧成3.5mm板,终轧温度850℃,卷取温度650℃,热轧板经常化处理后由4辊可逆轧机6道次冷轧成0.50mm薄板。分析结果表明,热轧板表面主要为随机分布较大的等轴晶,中心处由细小等轴晶和长条状晶粒组成,并出现了很强的旋转立方织构{001}〈110〉。经过冷轧,薄板表面出现了很强的α织构和γ织构组分,并且冷轧板保留了热轧的{001}〈110〉旋转立方织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27.5 mm热轧板的初始组织(热轧态,850℃退火、950℃退火)对冷轧态和870℃退火的0.5mm冷轧无取向硅钢50W600薄板(/%:0.004C、0.33Si、0.38Mn、0.099P、0.007S、0.32Al)织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冷轧后冷轧板织构中{100}〈011〉和{112}〈110〉织构密度明显增大,末退火热轧板轧成的冷轧板织构密度较退火热轧板轧成的冷轧板强;经未退火热轧板冷轧成的薄板再结晶退火后的织构中主要为{100}〈011〉、{110}〈011〉和{111}〈112〉,退火热轧板冷轧成的薄板再结晶退火后的织构除{100}〈011〉和{110}〈011〉外还有密度较强的高斯织构。  相似文献   
6.
把培养兴趣;积累创新,布局谋篇;续写和改写等写作培养贯穿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作文。  相似文献   
7.
追求更高强度的材料一直是结构材料研究人员的目标,尤其是轻质结构材料-镁合金,被誉为“21世纪最轻的结构合金”。低密度、高性能镁合金在各种技术应用中非常具有吸引力,特别是在镁合金中加入主要合金化元素后,其强度、塑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从而促进了不同合金体系的镁合金发展。本研究综述了铸造镁合金和变形镁合金的研究和发展现状。重点从合金体系、合金组成、制备工艺和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对未来设计强度更高、综合性能优异的镁合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学显微镜、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对低碳0.33%硅热轧钢板经850℃和950℃组织调整前后的热轧组织、织构和析出物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调整工艺温度的升高,晶粒逐渐长大呈等轴状。组织调整前析出相主要是TiN,调整后增加了TiC和Ti(C,N),随着调整温度的提高析出相尺寸增大。组织调整前热轧板表面织构主要聚集在{001}<110>和{112}<110>附近,最大强度为3,中心织构也聚集在{001}<110>和{112}<110>附近,强度达到12。调整后表面织构主要类型和强度不变,中心织构类型不变,但强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