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运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卷烟烟气暴露对大鼠内源小分子代谢物组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大鼠血清和尿液的代谢轮廓谱,分析了烟气暴露7天、14天和30天时对照组大鼠、普通卷烟暴露组大鼠及含有天然本草添加剂的某品牌卷烟暴露组大鼠的血浆和尿液样本,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数据进行模式识别。结果表明,普通卷烟和天然本草添加卷烟均会影响大鼠整体代谢状态,干扰大鼠磷脂、能量代谢,并对其造成氧化损伤,但天然本草添加卷烟对大鼠的损伤程度低于普通卷烟。在烟气暴露30天时,一些重要标志物在各组相对含量的变化进一步证实了天然本草添加卷烟可降低烟气对大鼠整体代谢的影响,减轻烟气造成的损伤。因此,在烟草中加入天然本草添加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烟气对机体的伤害,改善体内因烟气干扰而紊乱的磷脂和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2.
对10种市售成品卷烟进行游离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检测以及感官评吸,采用PLSR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游离氨基酸与大部分品质特征指标呈负相关,其中天冬氨酸、组氨酸和苏氨酸对舒适感特性各指标的影响最大,谷氨酸和苯丙氨酸次之;苏氨酸对烟气特性各指标的影响最大,谷氨酸和组氨酸次之。说明适量降低烟草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可以提高卷烟感官品质。总氨基酸对成品卷烟感官品质的影响不如游离氨基酸明显。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溶剂萃取—气质联用法和顶空—气质联用法(HS-GC/MS)对电加热雾化型电子烟烟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在标准抽吸条件下(ISO),重点对电子烟的雾化效率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电子烟烟油中溶剂(1,2-丙二醇和丙三醇)和烟碱的含量较高,其余成分为满足抽吸需要所调配的香精和烟草提取物;(2)烟油中1,2-丙二醇的含量为588.5mg/g,丙三醇为290.2mg/g,烟碱为10.4mg/g;(3)在标准抽吸条件下,电子烟烟油的平均雾化效率为11.99%,平均每口的雾化效率为0.30%。静态顶空法的前处理过程简便,在定性分析时比较有优势,但会发生热裂解,产生一些小分子量的醛、酮类化合物,故在定量分析中使用溶剂提取—气质联用法更合适。  相似文献   
4.
以糯米、红枣、无花果为主要原料,采用混合发酵法制备烟用米酒香料,以卷烟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进行工艺优化。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糯米∶红枣∶无花果质量比5∶1∶1,接种量1%,糖化温度30 ℃,糖化时间48 h,后发酵时间72 h。对比米酒香料KB,添加了混合发酵米酒香料的卷烟香气、吃味品质均明显提升,评吸得分为90.3分。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对混合发酵米酒和米酒KB的理化指标及致香物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混合发酵米酒中的总糖、总酸含量均高于米酒KB,而酒精度差别不大;混合发酵米酒香料中致香物质种类可达26种,多于米酒香料KB(11种),其中苯甲醇、苯乙醇、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含量均达到了20 mg/L,提高该米酒香料的香气质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Hi-Plex钙型强阳离子交换柱,以超纯水为流动相、示差折光仪为检测器,在进样量15μL、流速0.4mL/min、柱温80℃的条件下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烟草中的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限、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1.5~2.0 mg/L、97%~108%、0.89%~1.39%。同时,利用该方法对13种国内外品牌卷烟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所有卷烟样品中均检出了丙二醇和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而仅在中国产卷烟1和C牌号进口卷烟中检出丙三醇的存在,表明大部分卷烟基本上不用甘油作保润剂。同时发现进口卷烟不同价位间所使用保润剂比例不同,其配方保润剂的设计思路可能充分考虑了烟叶类型的差异,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10种市售成品卷烟进行淀粉、蛋白质含量检测以及感官评吸,采用PLSR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蛋白质、淀粉与收敛、喉部刺激、鼻腔刺激三指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降低卷烟中淀粉、蛋白质的含量,可以有效降低卷烟的收敛性,减少鼻腔刺激和喉部刺激,从而提高卷烟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不同传统香型及不同产地上部复烤烟叶中多酚类成分含量差异。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DAD)、离子肼多级质谱(Trap-MSn)和飞行时间质谱(TOF-MS)技术建立烟叶多酚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测定了133批不同传统香型、不同产地烟叶样本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等4种成分的含量, 并比较它们在不同产地、不同传统香型烟叶中的分布规律。  结果  按照传统香型划分, 清香型烟叶中4种多酚类成分总含量(26.19±4.07 mg/g)>中间香型(25.43±3.09 mg/g)>浓香型(22.23±3.75 mg/g)。新绿原酸在清香型烟叶中含量(2.39±0.46 mg/g)>中间香型(2.25±0.40 mg/g)>浓香型(1.84±0.39 mg/g); 芦丁在清香型烟叶中含量(8.74±1.41 mg/g)>中间香型(8.25±1.52 mg/g)>浓香型(5.99±1.40 mg/g)。新绿原酸和芦丁的含量与传统香型关系更为密切。  结论  烟叶种植地的生态环境(产地)对烟叶中多酚类成分含量影响较大, 而多酚类成分在烟叶香型的判别中并非决定要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气质联用法,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壬酸甲酯为内标,通过选择特征离子,对15种中国产卷烟烟丝中乙酸、3-甲基丁酸、十六酸、2-乙酰基吡咯、糠醛、糠醇、苯甲醇、苯乙醇、茄酮、β-紫罗兰酮、植酮、巨豆三烯酮(4个异构体)、3-羟基-β-大马酮、4-乙烯基愈创木酚、5-羟基麦芽酚、二氢猕猴桃内酯等39种主要香味成分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分析的39种主要香味成分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5%~6.49%,β-紫罗兰酮因含量较低,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超过5%,其余主要香味成分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在5%以内,方法的重复性较好。卷烟样品中的乙酸、苯甲醇、苯乙醇、2-乙酰基吡咯、十六酸甲酯、5-羟基麦芽酚、西柏三烯二醇等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该方法操作简便、选择性强、自动化程度较高,可以满足批量卷烟样品中主要香味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