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氧化物包覆金属复合纳米粒子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汽-液-固(VLS)”生长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量氧辅助汽-液-固(SOA—VLS)”生长机制,解释了氧化物包覆金属复合纳米柱子的形成机制和过程,并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出多种氧化物包覆金属复合纳米粒子,如氧化硅包覆、氧化硼包覆、氧化钛包虔和多种稀土氧化物包覆的金属纳米壳/核结构复合粒子。本文着重介绍了氧化硼包覆金属复合纳米粒子的结构特征,以及温度敏感特性和酸碱腐蚀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含苯胺的消防污水,利用基于过氧化氢和氯化铁为氧化剂的深度氧化技术,通 过氧化、絮凝、过滤和吸附对消防污水进行处理。实验确定氧化剂的投加量为理论投加量,氧化时间1.0h,消 防污水pH 值为6.86时,絮凝剂最佳使用浓度约为2%,消防污水中苯胺和COD去除率达到99.5%以上,达到 了消防污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非平衡物理气相蒸发法在氢气氩气混合气氛下制备了氧化硅包覆铁“壳/核”型纳米复合粒子. 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谱分析(EDS)等方法表征了纳米复合粒子的相组分、结构以及颗粒形貌. 结果表明,制备的氧化硅包覆铁纳米复合粒子的尺寸在50nm左右,在铁纳米粒子的表面还出现了非晶态的氧化硅纳米棒,长度为150~200nm. 利用电磁参数模拟微波吸收特性得出,涂层厚度为1.79mm时,在15.4GHz频率处达到最小反射损耗值为-14.5dB,反射损耗在8~18GHz的频段低于-10dB,且损耗机制为自然共振.  相似文献   
4.
以Fe和Sm2O3的微米粉体为原料,压制成块体靶材,在H2+Ar混合气氛下蒸发,原位合成了Sm2O3包覆Fe纳米复合粒子,对其成分、结构和微波频段的电磁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Sm2O3复合纳米粒子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并通过“定量氧辅助-气-液-固”机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电磁性能分析结果显示,由介电性稀土氧化物和铁磁性‘金属构成的“核/壳”纳米结构具有微波吸收特性,其损耗机制主要以介电型损耗为主。本文采用的物理气相方法有利于多组元的纳米结构复合,实现了稀土氧化物包覆异质金属纳米胶囊合成,为金属/稀土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Fe和Y2O3的微米粉为原料,压制成块体靶材,利用物理气相蒸发法原位合成了核/壳型Fe/Y2O3纳米复合粒子,并对其成分、形态和微结构进行了研究。高分辨透射电镜和暗场成像分析结果表明Fe/Y2O3纳米复合粒子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其内核及外壳分别为-αFe和体心立方相Y2O3。通过定量氧辅助-气-液-固机制对纳米复合粒子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物理气相方法实现了稀土氧化物包覆异质金属纳米胶囊的合成,为多组元纳米结构的复合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电磁参数和涂层的厚度对单/双层吸波材料的吸收性能的影响,以期制备出具有良好的电磁匹配特征的吸波材料,利用通过单/双层吸波涂层内电磁波传播的理论机制,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析了涂层厚度、电磁参数及频率变化对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影响的规律.同时提出了双层吸波材料设计中厚度匹配和阻抗匹配等基本原则.结果显示,随着厚度的增加,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峰向低频移动,并且相继出现多个吸收峰.当电磁匹配常数M=0.25时,涂层材料展现了很好的吸波性能.对于双层吸波材料,阻抗渐变原则和厚度匹配规律直接影响到其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标准砂为填料,对松砂中倾斜锚板的上拔承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分析了上拔时锚周土体的变形特性,重点探讨了锚板倾斜角度(倾角)和埋深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同一倾角,锚板上拔力峰值和所对应的位移水平均随着埋深比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对同一埋深比,随着锚板倾角的增加,上拔曲线发展形态基本一致,但埋深比的变化会对曲线形态产生影响。在较大埋深比条件下,锚板倾角对上拔承载力的影响具有区间效应,即当倾角约为10°时,上拔极限承载力最小,数字图像分析表明,此现象与不同倾角锚板上拔时竖向和侧向土体抗力的不同发挥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