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6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延和  袁爱民  王景全  胡成 《工业建筑》2006,36(2):94-97,67
针对在建筑物加固与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共享空间增加楼层这种结构形式,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体内外同索的预应力体系,将体内的一部分预应力筋延伸至体外加固原结构的梁。首先分析了这种结构通常在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出该加固思想,介绍了该方法的特点,给出了该方法加固与改造建筑物时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提出了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证明这种方法有效、可行,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在加固与改造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的抗火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研究了受火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的温度场分布和板的变形情况 ,并给出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预应力度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受火性能的影响。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的火灾行为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群桩效应系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效应系数,研究了5种计算公式或方法,其中基于应力叠加的群桩效应系数计算公式,考虑了桩长、桩径、土层的内摩擦角以及地基土应力叠加等影响因素,适合计算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效应系数。然后,基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5号墩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基础桩长、桩径和地基土层条件,分别计算了2×2群桩与3×3群桩的群桩效应系数值,并与相应类型群桩离心模型试验的群桩效应系数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值仅低于试验值7.2%~12.7%,说明该群桩效应系数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为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漏洞问题一直是阻碍计算机网络服务的难题之一。本文主要从网络信息系统漏洞产生的原因方面分析了网络安全漏洞的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构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漏洞防范措施,从而推动计算机网络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效应系数,研究了5种计算公式或方法,其中基于应力叠加的群桩效应系数计算公式,考虑了桩长、桩径、土层的内摩擦角以及地基土应力叠加等影响因素,适合计算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效应系数.然后,基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5号墩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基础桩长、桩径和地基土层条件,分别计算了2×2群桩与3×3群桩的群桩效应系数值,并与相应类型群桩离心模型试验的群桩效应系数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值仅低于试验值7.2%~12.7%,说明该群桩效应系数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为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现浇施工中,对大体积混凝土从原材料使用、配合比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控制和避免产生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火灾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现ISO标准升温曲线升温的前提下 ,通过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火灾下试验行为的研究 ,总结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变形、预应力变化的一般规律 ,考察了预应力度和保护层两种因素。试验的结果为以后更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袁爱民  戴航 《施工技术》2008,37(3):74-76
针对在建筑物加固与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共享空间增加楼层这种结构形式,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体内外同索的预应力体系,将体内部分的一部分预应力筋延伸至体外加固原结构梁.分析了这种结构通常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介绍了体内外同索预应力结构在增层加固中的特点,给出了这种方法加固与改造建筑物时施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总承包项目中,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项目的质量、工期、成本控制起着关键的作用。文章根据多次参加国际总承包工程项目的实践,介绍了一些适应国际总承包工程项目的采购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0.
EI法和MAC法在模态试验传感器优化布置中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运用有效独立法(EI)和MAC法对带悬臂的简支梁进行了传感器的优化布置,对比研究表明同一种方法,不同的监测目标得到的传感器的位置不同;不同种方法,相同的监测目标得到的传感器位置也不同。EI法随着测点数的减少Fisher矩阵的行列式值和2范数呈单调递减,而条件数则无规律。采用列主元QR分解的MAC法解决了初始测点,最大可能的保证了测量向量的正交性,候选添加测点的确定可以根据可视性、振型匹配及重点模态加强监测的需要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