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2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2篇
冶金工业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了处于无限阵列中管径为1.5 mm的3 × 3喷管微阵列火焰模型,采用甲烷简化机理,分别对喷管中心间距为2 mm和4 mm的微阵列火焰场燃烧特性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输入工况下,随着管中心间距的减小,喷管火焰间的相互影响增强,燃烧反应区域变长,最高温度增大;同时,计算区域出口CO排放增加、燃烧效率下降。喷管中心间距2 mm和4 mm两种工况下,距离管口5 mm后的区域温度都开始均匀分布,为研究温度均匀的微阵列火焰加热器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型低热损失微燃烧器原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研究了一种降低微燃烧器热损失的新方式,其原理是通过多孔壁面均匀进气来预热未燃混合气,同时降低壁面温度,从而有效降低燃烧器热损失.结果表明:采用燃烧器周向供给富燃料混合气,端面中心供给空气的组合进气方式,可以在微燃烧器内形成稳定的管状预混合火焰,火焰呈蓝色,燃烧稳定.当火焰温度达到1 100 ℃以上时,燃烧器内壁的温度低于500 ℃,外壁面温度在150 ℃左右,微燃烧器的侧壁面热损失率约为6%,对于强化微燃烧器的火焰稳定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前实用的吹灰器种类多,性能参差不齐,吹灰的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分析,吹灰器吹灰性能受到灰特性、受热面结构、温度水平及气动力学工况等影响,其作用原理是:声波吹灰器的直接作用对象为受热面而非灰本身。  相似文献   
4.
含氧替代燃料二甲醚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浓度的甲醛等有害物质,利用国标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来测量二甲醚燃烧的甲醛生成特性,确立了一种数据可靠、简便实用、成本低廉的甲醛分析方法.由于吸收液加热和冷却时间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为了保证测试结果准确,对这些环节的分析步骤必须严格控制.对二甲醚和甲烷燃烧的试验结果表明,二甲醚燃烧后尾气中的甲醛排放浓度比甲烷燃烧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6.
过去两年.华东地区民航飞行量超过了同期全国飞行总量的三分之一.空管工作十分繁重.但承担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民航华东空管局还不得不面对一个难以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的问题:商业调频广播对地空通信频率造成的干扰。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商业调频广播对地空通信的干扰问题.对于保障飞行安全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本域增强系统(LAAS)是至今唯一投人运行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应用于民用航空精密进近和着陆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它经历了在技术研发基础上的概念确立、标准制定、效益分析报告、完善性算法验证和系统认证等关键环节,最终实现了GNSS在民用航空精密进近和着陆中的应用。LAAS的应用将推动GNSS最终成为被世界各国民用航空共同开发和利用的全球单一的导航和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8.
非接触红外测温在火焰加热系统中的应用及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非接触红外测温法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利用红外光进行火焰温度测量的几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一些火焰温度场测量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各种测温方法的局限性。最后还展望了非接触红外测温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垃圾焚烧炉过热器高温腐蚀与防护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垃圾焚烧炉过热器管壁的高温腐蚀机理的基础上 ,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者对垃圾焚烧炉采取的高温防腐措施 ,提出将耐高温防腐涂层技术应用到垃圾焚烧炉 ,解决过热器的腐蚀问题 ,这一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0.
对静止空气中自由射流微喷管甲烷/空气预混合火焰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火焰高度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详细探讨了尺度变化对微火焰熄火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喷管射流预混合火焰为层流火焰,火焰高度与微喷管出口流速成止比,火焰高度随当量比减小而减小;同一当量比下,无量纲参数H/d(火焰高度/微喷管直径)与出口Re数呈线性关系.微尺度效应导致预混合火焰淬熄速度明显增大,同时可燃极限当量比远大于1,微预混合火焰发生淬熄的主要原凶是微尺度下热量和质量扩散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