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6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乳酸菌和酵母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对乳酸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乳酸菌能促进酿酒酵母和马克思克鲁维酵母的生长。酿酒酵母和乳酸菌共同接种有利于保持产品冷藏期间活菌数的稳定,菌株之间可能存在共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食品加工中添加酶解干酪比添加天然干酪更加营养、经济、有效。为了改善酶解干酪的风味,研究经优化热激(67℃/20s,68℃/15s,69℃/10s)条件处理与未处理的瑞士乳杆菌对干酪浆蛋白水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5d成熟时间,蛋白水解产生肽段的数量增加,疏水性肽对亲水性肽的比率降低。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在适当条件下热激组的干酪浆滋气味显著增加,酸味降低,硬度减小。  相似文献   
3.
隋欣  姜铁民  陈历俊 《中外食品工业》2006,(9):14-14,16,18,20
六、菌体富集培养 1.乳酸菌富集培养时的特点 乳酸菌在富集生长培养的过程中,代谢乳糖产生大量有机酸类,其中主要是乳酸.随着发酵进程的继续,乳酸含量逐渐增加,导致培养基的酸度升高,乳酸菌的繁殖受到抑制甚至死亡,所以普通发酵剂最高菌数一般仅达107-108cfu/ml.  相似文献   
4.
酸奶因对人体的多种健康作用成为健康饮食的标志,提高酸奶营养与健康功能成为研发新产品的重要内容。在分析烧酸奶(A组)、益生菌酸奶(B组)、普通酸奶(C组)脂肪酸分布及其营养价值差异基础上,探讨了原料脂肪、前处理工艺、发酵剂、乳酸菌数量对脂肪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类酸奶具有相同的脂肪酸组成和无统计学差异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表现为A组显著低于B与C组,而n-6/n-3 PUFA比例为A组(5.5)显著高于C组(2.8)和B组(2.4)组,PUFA/SFA则为B组最高(P<0.05)。因素相关性和方差分析表明,显著影响酸奶脂肪酸分布和脂肪营养价值的因素依次为原料脂肪、发酵剂、乳酸菌数量和原料前处理工艺。结果可为指导酸奶消费和生产更高营养价值的酸奶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了不同乳制品中色胺(TR)、β-苯乙胺(PHE)、腐胺(PUT)、尸胺(CAD)、组胺(HIS)、酪胺(TYR)、亚精胺(SPD)和精胺(SP)8种生物胺的种类及含量分布情况,显示不同乳制品中均含有不同含量的生物胺,并且所有乳制品样品中均检测到酪胺。不同工艺、不同发酵菌种、不同菌种添加量以及不同保存天数所生产的乳制品中生物胺种类及生物胺总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乳制品中生物胺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该研究检测的乳制品样品中生物胺总量范围为10.30~34.00 mg/kg,不存在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的变化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D)和酶联免疫(ELISA)技术探究美拉德反应产物(5-羟甲基糠醛、糠氨酸)以及过敏原(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β-酪蛋白)在一段和二段奶粉中的产生和变化机理。两种美拉德反应产物在奶粉中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0.02 mg/g蛋白和0.00~0.075 mg/g,3种过敏原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1.4 g/g,0.05~0.6 g/g和0.0~0.8 g/g。糠氨酸含量在浓缩阶段达到最高,然后迅速下降,5-羟甲基糠醛含量在流化床二次干燥阶段达到最高。一段奶粉的5-羟甲基糠醛和糠氨酸含量显著低于二段奶粉。过敏原在一段和二段奶粉中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在前者中呈现前期高后期低的趋势,而在后者中浓缩阶段显著升高,随后迅速下降至较低水平。一段和二段奶粉的这些差异可能与营养成分的差异和喷雾干燥的温度有关。以上研究结果将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加工工艺改善和优化,以及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液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检测4 种乳源低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乳样经简单预处理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4 种重要的乳源低聚糖方法。牛乳及人乳经过脱脂、脱蛋白后经amide液相色谱柱用0.1%氨水-乙腈溶液梯度分离,采用质谱检测。2 种唾液酸乳糖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在0.78~50.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0),2 种岩藻糖乳糖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在1.56~100.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0)。加标回收率在80.00%~100.00%之间,重复性、精密度实验所得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0%。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心室同步化治疗在保留左室电极导引钢丝前后的起搏参数,探讨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集左室电极植入困难患者8例,在保留左室电极导引钢丝前后分别测定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和膈肌刺激阈值,并在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门诊程控随访,在多普勒超声指引下进行参数优化。结果 保留钢丝前后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和膈肌刺激阈值分别为(4.58 ± 1.57)V比(2.12 ± 1.35)V,(1 060 ± 182)Ω比(640 ± 213) Ω和(9.81 ± 2.05)V比(5.64 ± 2.97)V,保留钢丝明显降低起搏阈值、降低电极阻抗和膈肌刺激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左室电极起搏参数与保留钢丝后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例患者在体位变动时有膈肌刺激。结论 心室同步化治疗时,保留左室电极导引钢丝能有效改善起搏参数,安全可行。远期随访,膈肌刺激和钢丝断裂的问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联合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分析二者在判断冠状动脉有功能意义缺血上的相关性,探讨OCT指导介入治疗的合理标准。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96例冠状动脉造影管径狭窄率为40% ~ 70%的患者,先后进行FFR和OCT检查,以FFR数值0.75为界,分为FFR正常组(67例)和FFR异常组(29例)。分析两组OCT参数和FFR的相关性。结果 FFR正常组和FFR异常组病变处最小管腔面积分别为(3.45 ± 1.74)mm2和(2.33 ± 1.62)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面积狭窄率分别为(58.44 ± 13.52)%和(65.71 ± 17.16)%,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脂核面积百分比分别为(23.72 ± 9.26)%和(29.84 ± 12.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和脂核面积百分比与FFR有统计学相关(P < 0.05或 < 0.01)。以最小管腔面积 < 2.3 mm2预测FFR < 0.75的敏感度为92.51%,特异度为78.43%,以面积狭窄率 > 70%预测FFR < 0.75的敏感度为90.64%,特异度为82.35%。以脂核面积百分比大于25%预测FFR < 0.75的敏感度为70.18%,特异度为62.74%。结论 OCT参数(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和脂核面积百分比)和FFR有很好的相关性,选取合适的OCT参数指导临界病变介入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超滤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研究青霉素与牛乳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及其热稳定性。方法:模拟牛乳环境,在pH 6.6、37℃水浴条件下,将青霉素分别与脱脂乳、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混合,水浴培育10、30、60、90、120 min,经超滤离心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结合率。通过结合率的变化得出结合达到平衡的时间。经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灭菌处理后的脱脂乳与青霉素的结合率的测定方法同上。结果:青霉素与脱脂乳、α-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牛血清白蛋白达到结合平衡分别需要10、30、30、30、60 min,结合率分别为28.80%、20.36%、16.13%、5.61%、10.07%。青霉素未与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结合。经过巴氏和超高温杀菌后青霉素与脱脂乳的结合率分别为28.83%和44.62%。结论:牛乳中,酪蛋白是与青霉素结合的主要成分,乳清蛋白中的牛血清白蛋白与青霉素也有结合。巴氏杀菌过程对青霉素与脱脂乳的结合没有影响,而超高温灭菌过程会使结合率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