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草菇为研究对象,采用纳米聚乙烯包装袋、普通聚乙烯包装袋结合打孔的方式贮藏草菇,以无包装作为对照,研究薄膜包装结合打孔气调对草菇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在(15±1)℃、相对湿度(85±5)%贮藏6 d期间,跟踪测定贮藏过程中草菇的质量损失率、褐变度、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多酚氧化酶(PPO)活力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等指标。结果表明:两种打孔薄膜包装组的贮藏期较对照组延长2 d,其中纳米聚乙烯包装结合打孔处理的草菇品质最好。贮藏6 d后,纳米聚乙烯包装打孔处理的草菇质量损失率(4.47%)、褐变度(3.29)、呼吸强度(988.26 mg/(kg·h))、丙二醛含量(8.17 mmol/g)、PPO活力(246.67 U/g)、POD活力(8.02 U/g)均低于普通聚乙烯包装,而CAT活力(43.20 U/mg)高于普通聚乙烯包装。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13.15、6.21 mg/g,分别高出普通聚乙烯包装组的13.85%、6.5%。纳米聚乙烯包装与普通聚乙烯包装相比,能够有效抑制贮藏期间草菇感官品质的劣变,维持较高的营养价值,提高综合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联用技术和电子鼻技术对金针菇5 个品种川金3号、川金11号、川金54号、L4和L7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并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金针菇品种归类。结果表明:5 种金针菇中共检测到53 种化合物,8 类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醛类和芳香烃类占总含量的60%~95%。仅鉴定出2 种共有挥发性成分,即1-己醇和2-十一烷酮。电子鼻能将所有品种很好地区分且使各品种样品成团,说明电子鼻数据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可以辅助SPME-GC-MS数据分析不同品种金针菇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都可以将5 个品种有效区分。将SPME-GC-MS和电子鼻结合的多技术鉴别方法可以准确区分金针菇品种,可为不同品种金针菇的选育及后期的加工开发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线性规划法优化谷物杂粮粉(小米、玉米、燕麦、大豆和紫薯)的配比并添加4种食用菌(猴头菇、蛹虫草、杏鲍菇和金针菇),采用挤压膨化工艺制成食用菌复配即食杂粮粉,并测定了谷物杂粮和食用菌复配即食杂粮粉挤压产品的基本营养素和微生物含量。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两种谷物杂粮粉的挥发性风味。结果表明,与谷物杂粮粉相比,食用菌复配即食杂粮粉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5.67%和6.22%,脂肪含量降低了32.48%。谷物杂粮和食用菌复配即食杂粮粉的风味成分分别为43种和46种。相比于谷物杂粮粉,食用菌复配即食杂粮粉的风味成分更丰富,并引入了食用菌中的呋喃和吡嗪等杂环和芳香族类物质,主要为3-乙基-2,5-甲基吡嗪(4.7966%)、3-丁基-2,5-二甲基吡嗪(1.5374%)和2-正戊基呋喃(8.1225%)。主要为3-乙基-2,5-甲基吡嗪(4.7966%)、3-丁基-2,5-二甲基吡嗪(1.5374%)和2-正戊基呋喃(8.1225%)。研究表明食用菌复配即食杂粮粉较传统粮谷类制品在营养和风味特性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实现了谷物资源的高效整合,提供了可选择的新型营养食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不同漂烫温度和漂烫时间下对新鲜双孢蘑菇实施低温漂烫、超声和处理液浸渍等预处理后再进行炒制,研究不同预处理条件对炒制后双孢蘑菇色值、质构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预处理工艺并研究联合预处理对双孢蘑菇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漂烫组相比,经过柠檬酸(5 g/L)和氯化钙(10 g/L)复合溶液低温漂烫(65 ℃)15 min处理后,双孢蘑菇L*值提升40.77%,硬度值提升43.24%,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是苯甲醇、苯甲醛、苯乙醛、1-辛烯-3醇、3-辛酮等,与未漂烫组相比具有蘑菇特征香气的八碳化合物增加76.3%,反,反-2,4-癸二烯醛等不良风味显著减少(P<0.05)。该研究为食用菌预制菜肴加工的产业化、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香菇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drying,VFD)过程中滋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利用电子舌、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研究香菇在预冻、升华干燥和解析干燥(20、30、40 ℃和50 ℃)后的滋味变化。电子舌结果显示,不同VFD阶段的香菇能被有效区分。香菇滋味物质的检测结果表明,预冻后可溶性糖(醇)和5’-核苷酸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升华干燥后可溶性糖(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升高至整个VFD过程的最大值,分别为185.20 mg/g和44.76 mg/g;在解析干燥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且不受解析干燥温度的影响,而可溶性糖(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随温度变化呈现不同的下降趋势。结合等鲜浓度(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值对鲜味变化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香菇的鲜味强度在30、40 ℃和50 ℃解析干燥后增幅较大,其EUC值约为鲜香菇的2 倍。总体而言,香菇中大部分滋味物质在VFD过程得到很好的保留,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香菇滋味物质在该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机制以及开发基于香菇滋味的调味品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干燥方式对食用菌风味物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营养丰富,具有浓郁的香气和鲜美的菌菇味道,长期以来深受消费者喜爱。食用菌的风味不仅是评价其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而且是影响消费倾向的重要原因,已成为国内外风味化学工作者们研究的热点。干燥作为一种可有效延长食用菌货架期的加工方式,会引起食用菌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发生变化,进而使食用菌呈现出与新鲜状态下不同的风味特征,且不同干燥方式对产品风味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介绍了几种鲜、干食用菌间风味物质的主要差异,重点比较了目前国内外关于不同干燥方式对食用菌挥发性风味物质和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不同干燥方式造成风味物质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对干燥技术在食用菌风味物质中的应用前景及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食用菌风味物质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包装材料中添加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纳米凹凸棒土和纳米二氧化硅,制备了一种纳米聚乙烯(polyethylene,PE)包装袋,通过实验来探讨纳米包装材料对双孢菇在贮藏期间的细胞壁代谢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保鲜机理。在(4±0.5)℃、相对湿度(90±5)%贮藏条件下测定包装袋内CO2含量、双孢菇的硬度、褐变度、总酚含量、木质素含量、纤维素含量、几丁质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普通PE包装材料相比,添加纳米粒子的包装材料能够较好地保持双孢菇的质地,抑制子实体的自溶、木质化劣变的现象。贮藏10 d后,纳米包装袋内CO2含量、双孢菇褐变度、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比普通PE包装低10.5%、32.2%、15.2%和22.2%,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纳米PE包装袋能够有效地抑制贮藏期间双孢菇木质素的积累、组织纤维化及相关酶活性的上升,较好地保持了双孢菇贮藏品质,延长了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8.
添加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凹凸棒土和纳米二氧化硅等材料制备一种纳米聚乙烯包装袋。跟踪检测4 ℃、相对湿度90%~95%贮藏过程中金针菇的菌柄最大剪切力、质量损失率、可溶性蛋白含量、木质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肉桂醇脱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细胞微观结构的变化,分析纳米材料和普通聚乙烯材料包装对金针菇木质化劣变的影响。贮藏14 d后,纳米包装袋内金针菇菌柄最大剪切力、质量损失率和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醇脱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1.191 kg、0.51%和20.72、41.23、10.09 U/mg,显著低于普通PE包装组(P<0.05);另一方面,纳米包装金针菇样品中的木质素含量相比最初仅增加4.7%,而普通PE包装组木质素含量则增加了14.2%。纳米包装袋能够有效抑制贮藏期间金针菇木质素的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上升,很好地保持金针菇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灰树花粉对面条品质的负面影响,通过外源添加葡萄糖氧化酶和转谷氨酰胺酶,分析熟化后面片的色泽和质构特性,确定最佳酶法改性工艺,并对产品进行营养与风味评价。结果表明,2 种酶的添加都可以显著改善灰树花面条品质,其中转谷氨酰胺酶法改良效果最好。当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为0.9%时,与未添加酶的普通灰树花面条相比,其最大剪切力提高了108.77%,硬度、黏聚性、胶着度、咀嚼度和回复性达到最高值,蒸煮过程中断条率为0%。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转谷氨酰胺酶改性灰树花面条与市售香菇面条和普通面条的品质特性,结果证明灰树花面条的粗蛋白、游离脂肪、总膳食纤维质量分数分别为13.86%、0.47%、7.53%,显著高于对照组面条。同时,灰树花面条中钾、锌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得到显著提升。电子鼻和电子舌对灰树花面条的风味可以进行很好地响应与区分,与市售普通面条和香菇面条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转谷氨酰胺酶可以有效改良灰树花面条的色泽、质构和蒸煮特性,灰树花粉的添加可弥补传统面条在营养、风味与保健功能上的缺陷。本研究为食用菌功能性主粮食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高温煮制(120 ℃ 20 min)、变温煮制(120 ℃ 10 min,后120~100 ℃变温煮制10 min)和传统常压煮制(100 ℃ 20 min)三种方式煮制香菇汤,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SPME-GC-MS)对香菇汤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温煮制、变温煮制、传统常压煮制香菇汤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有35种、34种和27种。高温煮制香菇汤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烃类化合物(25.71%)和醇类(14.54%);变温煮制的香菇汤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烃类化合物(29.63%)和醇类(18.10%);传统常压煮制香菇汤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烃类化合物(13.60%)和含硫化合物(32.82%)。高温和变温煮制有助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形成,而传统常压煮制能够更好的保留香菇的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含硫化合物)。经电子鼻分析,三种方式煮制的香菇汤,可以从气味上进行较好的分离。因此,基于香菇汤特征风味的保留,传统常压煮制方式更适合用于香菇汤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