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为明确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PGR)残留的风险,对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实行监测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整合3年的市场监测数据,利用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JMPR)农药急性膳食风险摄入量计算方法和@risk定量风险评估专用软件,对我国各类人群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量较低,为0.0109~0.182 mg/kg,辣椒中主要检出矮壮素和甲哌啶残留,番茄中主要检出2,4-滴残留,马铃薯中主要检出甲哌啶和矮壮素残留;短期膳食摄入结果显示,辣椒、番茄和马铃薯3个蔬菜品种消费带来的有检出PGR残留短期膳食摄入量在0.0957~11.0?g/(kg bw·d),仅占其急性参考剂量的0.0319%~22.0%,急性风险较低。结论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虽在不同蔬菜品种、不同风险因子和不同人群之间有差异,但整体风险水平不高,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田间试验评价5种杀虫剂对菇蝇的药效及其对平菇生长的安全性。方法 在菇房条件下研究5种农药对菇蝇的防治效果, 并分析施药后不同时间平菇中的农药残留。结果 25%噻虫嗪, 25%吡蚜酮和25%吡蚜酮+25%噻虫嗪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而且使用后对平菇产量没有影响。50%的多菌灵, 50%的灭蝇胺的防治效果较差, 且对平菇的产量有影响。25%噻虫嗪, 25%吡蚜酮和25%吡蚜酮+25%噻虫嗪混合液使用 7 d后3种处理均未检测到农药残留。50%的多菌灵, 50%的灭蝇胺药后10 d仍能检测到残留。结论 噻虫嗪和吡蚜酮适宜作为菇蝇害虫的防治药剂, 对平菇影响小, 低残留等特点, 对菇蝇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风险, 对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 PGR)残留量实行监测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整合3年的市场监测数据, 利用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农药急性膳食风险摄入量计算方法和@risk定量风险评估专用软件, 对我国各类人群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4种水果中均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检出, 总检出率为17.50%, 香蕉的检出率最高, 为23.33%, 共有6种PGR成分被检出, 分别为氯吡脲、赤霉素、噻苯隆、2,4-滴、多效唑和乙烯利, 检出率为1.04%~8.96%, 乙烯利最高; 短期膳食摄入结果显示, 4个水果品种消费带来的有检出PGR残留短期膳食摄入量在0.468~32.65 ?g/kg bw/d, 仅占其ARfD的0.38%~65.29%, 均小于100%。结论 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虽在不同水果品种、不同风险因子和不同人群之间有差异, 但整体风险水平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基于天麻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指纹图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对硫磺熏蒸的天麻进行识别。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测定硫磺熏蒸天麻的指纹图谱, 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版)进行指纹图谱信息统计, 将信息输入SIMCA-P14.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成判别分析。结果 该方法能较好的分离天麻的活性成分, 依据检测结果确定了18个共有指纹峰, 由于未硫熏组和硫熏组天麻样品的指纹图谱存在差异性, 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正确识别硫熏天麻。结论 利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分析可准确识别硫磺熏蒸的天麻。  相似文献   
5.
直接竞争ELISA法检测蔬菜中2,4-二氯苯氧乙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竞争性酶联免疫法分析测定蔬菜中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残留量。方法样品用乙腈进行前处理后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蔬菜中2,4-D的残留,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回收率和稳定性;并比较其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在灵敏度、稳定性等方法学参数上的差异。结果经过有机溶剂提取等前处理过程,ELISA与UPLC-MS的检测灵敏度分别可以达到1.739μg/kg和3μg/kg,回收率分别为80.19%~117.37%和80.04%~112.5%;试剂盒稳定性的测定证明其可以在4℃至少保存8个月。结论与UPLC-MS法相比,直接竞争ELISA法简单、高效,检测快速,灵敏度高,适合大批量筛选样品。因此,ELISA法更加适合快速检测蔬菜中2,4-D的残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菌灵和灭蝇胺农药在平菇和培养料中的消解动态规律。方法在大棚中开展平菇及其培养料残留消解动态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检测平菇和培养料中的农药残留量。结果在培养料中低浓度(1 g/kg)和高浓度(1.5 g/kg)的多菌灵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4 d和40.1 d,低浓度(0.25 g/kg)和高浓度(0.375 g/kg)灭蝇胺的消解半衰期分别22.5 d和24.2 d。平菇培养料的灭菌会显著减少其中多菌灵和灭蝇胺农药的残留量,低浓度和高浓度的灭蝇胺降解率分别为17.52%和8.04%,低浓度和高浓度的多菌灵降解率分别为43.17%和62.87%。平菇在含有灭蝇胺农药的培养料中栽培,同步采集的平菇子实体中均未检测到灭蝇胺的残留量;平菇在含有多菌灵农药的培养料中栽培,同步采集的平菇子实体中多菌灵的残留量在0.394 mg/kg以上。结论平菇培养料中灭蝇胺农药残留不会向平菇子实体转移,对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较小;平菇培养料中多菌灵农药会向平菇子实体转移,且影响平菇菌丝生长,建议慎用多菌灵。  相似文献   
7.
以2,4-D为代表的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低浓度为保花保果生长调节剂,调节细胞生长及愈伤的分化、提高保鲜时间,高浓度为除草剂,该类除草剂难降解,易污染地下水,广泛、大量的应用会使植物产生畸形,影响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因此,快速、灵敏、准确地检测出苯氧羧酸类残留是保证农产品、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前处理方法及不同检测方法在检测农产品、环境水样等样品中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残留的研究进展。综合对比了色谱法、联合技术、免疫法、纳米材料及传感器等检测方法在苯氧羧酸类检测中应用的优缺点,提出了未来检测小分子物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掌握它们在番茄中的残留情况以及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 在番茄花期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各1次, 正常成熟期采摘, 分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残留情况, 整合两年的番茄市场监测数据, 利用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农药急性膳食风险摄入量计算法和@risk定量风险评估软件, 对番茄中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我国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显著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P<0.05), 其中噻苯隆效果最显著, 且产品中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较低, 平均值0.0042~0.0058 mg/kg;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市场监测的300个样品中均有检出, 总检出率9.33%, 检出平均值0.034~0.069 mg/kg; 番茄中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残留的短期膳食摄入量在0.00104~ 0.00658 mg/kg bw/d, 仅占相应每日急性参考剂量的0.60%~7.24%, 急性风险较低。结论 在番茄花期施用赤霉酸、2,4-滴或噻苯隆可显著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且产品中残留量低, 番茄中3种植调剂残留在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 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云南普洱茶产地微量元素的指纹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普洱茶特征元素筛选,结合土壤微量元素因子,建立高效准确普洱茶产地溯源模型。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测定来源于云南普洱茶三大产区(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的种植土壤和茶叶成品中的14种微量元素(Mn、Fe、Li、Be、Ti、Co、Ni、Mo、Cu、Zn、Pb、Cr、Cd、As、Se)和16种稀土元素(La、Ce、Pr、Sm、Eu、Gd、Tb、Dy、Ho、Er、Tm、Yb、Lu、Nd、Sc、Y)的含量,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逐步线性判别)。对不同产区的普洱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合同种元素在土壤中的相关性,筛选出La、Ce、Pr、Sm和Se 5种元素作为判别普洱茶产地判别指标,对样品的初始正确识别率为:89.3%,交叉验证识别率为:89.3%。普洱茶中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组成受到土壤的影响,在各自产地间形成各自的指纹特征,可以用于鉴别普洱茶的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草莓中施用噻苯隆的作用、噻苯隆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及其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开展了规范残留试验并监测了噻苯隆对草莓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同时对草莓中噻苯隆残留带来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噻苯隆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草莓中的半衰期为1.31-1.44 d,土壤中的残留半衰期为1.69-1.87 d,草莓中正常收获期的最大残留量为0.0023 mg/kg,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方法定量限。噻苯隆可增加草莓单果重,提高产量,可溶性糖含量也有所升高,推荐使用剂量为2 mg/L浓度喷施2次。草莓中噻苯隆残留对普通人群和儿童的膳食摄入暴露量分别为0.023和0.043 μg/kg bw/d,仅占ARfD的0.058-0.11%,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草莓中噻苯隆残留带来的膳食摄入风险极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