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3篇
武器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传统算法在实现雷达海杂波反演蒸发波导参数时表现出寻优慢、收敛早熟的现象,引入了具有更好寻优力的蚁群算法来实现反演过程。分析了利用雷达海杂波反演大气波导的基本原理流程;列出了用于函数优化的蚁群算法的原理。将蚁群算法与雷达海杂波反演大气波导的思路相结合,完成了对蒸发波导的反演。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InCites分析工具,对2008—2017年期间食品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论文进行追踪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国际合作发文量稳步增长,其年均增长率显著高于全球发文量的增长率,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日趋加大;美国始终是全球食品科研合作网络的中心,英、法、德等主要欧洲国家是国际合作网络中的强国,而中国大陆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国际合作地位趋中心化明显。通过分析还发现,自主研究是食品科学领域多数国家的主要组织模式,尤其是印度和中国大陆,国际合作比例偏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国际合作率与通讯作者率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国际合作贡献度与活跃度表现不一;国际合作研究模式对论文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固相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同时检测香精中22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和正己烷混合溶液提取,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然后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2种邻苯二甲酸酯在3~1000 μ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关系,判定系数R2 ≥ 0.9922。方法检出限为0.3~1.0 μg/kg,方法定量限为1.0~3.0 μg/kg。添加20、40和200 μg/kg三个不同浓度水平,香精中22种邻苯二甲酸酯加标回收率为82.4%~107.1%,相对标准偏差为≤ 9.1%(n=6)。用此建立的方法测定了实际香精样品中的22种邻苯二甲酸酯,检出率为45.0%。此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适合香精中22种邻苯二甲酸酯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樱桃番茄果脯糖煮液废水的降黏回用工艺及其对果脯品质的影响。方法:对比6种降黏剂,以运动黏度和浊度为指标,确定降黏条件,并对比回用液的渗糖速率,建立废水降黏回用工艺。测定不同糖煮液腌渍果脯的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和感官风味,评价回用工艺对樱桃番茄果脯品质的影响。结果:糖煮液废水经真空浓缩后回用,对果脯的脂溶性营养物质、抗氧化能力和感官风味有显著影响。最终选择皂土(添加量0.12%)作为废液的降黏剂,确定降黏工艺;回用液腌渍果脯的水溶性营养物质、抗氧化能力、游离氨基酸含量(3.499%)、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1463.737μg/kg)、樱桃番茄特征挥发性物质含量(265.349μg/kg)和整体感官评价值(77.00)均比新鲜糖水(约50°Bx)组果脯更高(P<0.05),且其脂溶性营养物质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煮液废水的回用工艺可提高加工果脯的营养成分、抗氧化性和感官风味。  相似文献   
5.
枸杞酒酿造过程中的酚酸降解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酒发酵过程中酵母代谢产生一些有机酸、醇、醛、酮等复杂的物质,使发酵环境发生了变化,迫使酚酸物质在此环境下发生氧化、还原或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各种降解产物。实验测定了酚酸物质在发酵过程中含量的变化及降解产物,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枸杞发酵时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结果表明,从实验所用枸杞中共检测出7种酚酸单体,发酵后酚酸降解产物共8种,这些物质大部分都在最不稳定的双键位置断裂,同时容易在羰基被还原、羟基被氧化,产生2,5-二甲基吡嗪、苯乙酮、4-乙基愈创木酚、丙酸、苯乙酸乙酯、2,4-二叔丁基苯酚、4-甲氧基苯乙烯和乙酸异戊酯。  相似文献   
6.
Caco-2细胞单层作为一种重要的肠吸收模型,现已广泛应用到食品活性物质的研究中。本文中比较了Caco-2细胞模型吸收和肠上皮吸收的异同点,讨论此模型预测的可靠性;同时总结使用Caco-2细胞模型在研究活性物质(如维生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原花色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吸收、代谢机制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鉴定蜂胶和杨树树胶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动态顶空(DHS)对蜂胶和杨树树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采用SPME法鉴定出37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整个峰面积的97.71%;DHS法鉴定出52种化合物,占整个峰面积的92.46%。蜂胶中的酯类物质(乙酸-3-甲基-3-丁烯-1-醇酯、3-甲基-2-丁烯-1-醇甲酸酯、乙酸-3-甲基-3-丁烯-1-醇酯、3-甲基-2-丁烯酸-2-苯乙酯、壬酸乙酯、月桂酸乙酯、棕榈酸乙酯)、醇类物质(3-戊烯-2-醇、3-甲基-2-丁烯-1-醇、?--桉叶醇)、萜烯类物质(?-葎草烯、雪松烯)烯烃类物质八氢二甲基-2-(1-亚异丙基)萘在杨树胶中未检测到。而杨树胶中醇类物质(?/?)-?--红没药醇、烯烃类物质?-姜黄烯2,6,6,9-四甲基-三环[5.4.0.0(2,8)]-9-十一烯也未在蜂胶中检测到。结论通过GC-MS方法对蜂胶和杨树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鉴定出蜂胶与杨树胶各自特有的成分,获得蜂胶与杨树胶的异同,从而为真假蜂胶的鉴别提供理论依据并可将其应用到蜂胶的标准制定及真假鉴别中去。  相似文献   
8.
樱桃番茄果脯加工糖煮液经多轮循环渗糖后因黏度大而不能被再次用于渗糖工艺。为进一步降低糖煮液黏度,本文研究糖煮液理化指标及糖煮液内容物(果胶和微颗粒等)对其流变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糖煮液原液和回用液均表现出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特性。糖煮液上清液中的可溶性果胶含量极低(0.005‰~0.009‰),经果胶酶处理后黏度仅降低2%;糖煮液中的微颗粒对糖煮液的流变特性影响显著,去除微颗粒后,糖煮液原液和回用液的黏度分别降低了33%和58%,表现出牛顿流体特性,因此微颗粒是造成糖煮液高黏度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微颗粒中水提物对糖煮液的流变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去除微颗粒中果胶、蛋白等水提物后黏度贡献降低约50%,其在上清液水溶物与微颗粒相互作用形成致密网络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预处理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相结合,探讨4个品种的杨梅(荸荠、东魁、水晶杨梅、粉红杨梅)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对SPME萃取参数(萃取针头类型、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进行优化,确定较佳的萃取条件是:在50℃水浴温度下平衡15 min,用萃取头(DVB/CAR/PDMS)萃取35 min。将SPME-GC/MS所得谱图与标准谱图及相关文献比对,共鉴定出59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萜烯类、醇类、酯类和酮类等,其中石竹烯含量最高(4.27~358μg/g),是杨梅中重要的香气特征组分。4个品种的杨梅挥发性物质有显著差异,可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将这4个品种进行区分,其中荸荠和东魁杨梅的挥发性物质比较接近,与粉红杨梅和水晶杨梅的香气物质可明显区分开。荸荠和东魁杨梅中β-石竹烯、葎草烯、石竹烯氧化物含量较高,粉红种杨梅中α-蒎烯(19.66μg/g)含量最高,石竹烯含量却最低,而水晶杨梅含有最高含量的石竹烯和芳樟醇。不同杨梅的香气组分的差异性研究将有助于杨梅品种的鉴别及杨梅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提取工艺与果径对柑橘果胶多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健康食品胶体,果胶需求连年增长,而柑橘罐头加工的脱囊衣工艺水是果胶新的重要来源。考虑到柑橘罐头的产品分级及酸碱脱囊衣工艺等差异对后续回收果胶的影响,本研究按柑橘罐头加工方法,以不同果实大小的柑橘囊衣为原料(大橘、中橘和小橘,分别对应果实横径7.3~7.7,5.9~6.3 cm和5.0~5.4 cm),研究了高温酸提(商品果胶工艺)及低温酸提(酸处理工艺)、低温碱提(碱处理工艺)对果胶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工艺对果胶性质影响大,低温碱提的果胶分子质量最大,中性糖含量最高;高温酸提果胶分子质量最小,中性糖含量最少;低温酸提的分子质量与中性糖含量均介于两者之间。柑橘果径对果胶的影响较小,大橘酸溶性果胶含量少于小橘,而碱溶性果胶相反,大橘果胶分子质量较小。提取工艺与柑橘原料的差异会影响所提果胶的性质,本研究为果胶提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