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在25℃条件下运用Cross模型对壳聚糖溶液(0.005~0.025 g/mL)的流动曲线进行了拟合,运用频率扫描和复合波温度扫描分析了壳聚糖溶液的动态粘弹性.结果表明:壳聚糖溶液(0.005~0.025g/mL)符合流变学的Cross模型,且浓度越高,其临界剪切变稀速率越小;损耗模量(G")始终大于储能模量(G'),且随着扫描频率的增大G"和G'值逐渐接近,低频率扫描条件下表现为类似于流体的粘弹性行为,高频率扫描下有网状交联结构形成.复合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频率的增大而降低,在温度和振荡频率同时变化的情况下建立了粘度-温度-频率的流变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增加油橄榄叶多糖的开发利用价值,以油橄榄叶为实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油橄榄叶多糖(OLP)的提取工艺,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联用(HPGPC-MALLS)测定分子量,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OLP的单糖组成,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OLP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7.5 g/mL,温度95 ℃,提取时间3.5 h,在此条件下OLP的得率为2.75%;OLP的重均分子量(Mw)为25.36 kDa,数均分子量(Mn)为19.32 kDa,多分散系数为1.313;OLP主要由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和氨基半乳糖(GalN)组成,还含有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木糖(Xyl)、甘露糖(Man)和氨基葡萄糖(GlcN)等单糖,各单糖的相对摩尔比为56.2:15.9:10.3:8.3:5.9:2.6:0.5:0.3;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发现,OLP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22、0.302和0.268 mg/mL。本研究所得油橄榄叶多糖的提取工艺简单、得率高、抗氧化活性好,为油橄榄叶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 ℃冷藏保鲜过程中百合鳞茎内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的含量与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了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淀粉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 ℃、60 d的冷藏保鲜期内,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兰州百合鳞茎内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其下降幅度达62.29%,可溶性糖与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分别上升了2.22%和1.39%。β-淀粉酶是兰州百合鳞茎中的主要淀粉酶,其活性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有所降低,α-淀粉酶的活性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总淀粉酶在高活性的基础上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鳞茎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淀粉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水平有所不同。总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而与淀粉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增加与低温诱导下淀粉在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一种能提高初榨橄榄油(VOO)得率、对品质无不利影响且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新工艺,以甘肃陇南产区莱星、鄂植8号品种油橄榄鲜果为原料,采用高压脉冲电场(PEF)处理辅助传统工艺提取VOO,通过与传统提取工艺比较,研究PEF处理对VOO得率、理化性质、总多酚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提取工艺相比,采用PEF处理VOO得率平均增幅为15.38%,果渣含油率平均降幅为22.28%,对VOO的色泽、酸值、过氧化值、总多酚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等总体无显著性影响。研究认为,在VOO传统提取工艺的基础上,鲜果破碎之后增加PEF处理环节,可显著提高VOO得率,而且对VOO品质无不利影响,该技术在VOO工业化生产中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旨在为我国甘肃陇南产区初榨橄榄油(VOO)的快速鉴别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风味品质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采用HS-GC-IMS技术对甘肃陇南主栽品种莱星(LX)、佛奥(FO)、科拉蒂(KLD)、皮削利(PXL)、鄂植8号(EZ8)以及LX与KLD的混合品种(HH)6种VOO中的风味特征成分进行定性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6种VOO中共检测出39种风味特征物质,定性出22种,其中醛类(9种)、酮类(5种)化合物为主要的风味特征成分,此外还包括酯类(3种)、醇类(3种)、萜烯类(1种)和呋喃类(1种)等物质;6种VOO中含有的风味特征物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LX、KLD和HH中的风味特征物质较为相似,其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E)-2-戊烯醛、辛醛和2-正戊基呋喃含量较高,FO中的正戊醇、正己醛和3-戊酮含量较高,PXL中的(Z)-3-己烯乙酸酯、α-松油烯、2-己酮的含量较高,EZ8中的乙酸乙酯含量最高,HH中的2-丁酮、丙酮、(E)-2-庚烯醛的含量较高。综上,采用HS-GC-IMS可以有效检测VOO中的风味特征物质,定性出的风味特征物质可作为区分6种VOO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探究了陇南油橄榄"皮瓜尔"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表型性状与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测定指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鲜果单重1.18~2.81 g,干果单重0.45~1.36 g,含水率39.72%~63.17%,纵径16.67~20.75 mm,横径11.08~14.97 mm,果形指数1.29~1.50,含油率3.89%~43.20%,多酚2.64~6.93 mg/g,黄酮0.59~1.75 mg/g,油酸64.03%~75.35%,棕榈酸11.53%~17.34%,亚油酸3.76%~9.49%,饱和脂肪酸(SFA)11.19%~21.8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4.28%~76.38%,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4.40%~12.56%,MUFA/PUFA 5.30~17.02,C18∶1/C18∶2 6.75~19.68。各测定指标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鲜果单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果形指数的变化趋势与之恰好相反;干果单重及含油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含水率、多酚含量、黄酮含量、SFA及PUFA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UFA、MUFA、C18∶1/C18∶2及MUFA/PUFA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角度,建议"皮瓜尔"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为10月20日至11月30日。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陇南2个品种初榨橄榄油的化学性质和脂肪酸组成随成熟度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鲜果出油率增加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初榨橄榄油风味成分中氮氧化合物、含硫以及烷烃类化合物变化幅度较大,通过电子鼻可以区分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橄榄油。恩帕特雷和科拉蒂的k232、270值最高分别为1.85和1.91、0.18和0.14,多酚、黄酮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39~4.53和7.47~10.39、0.07~0.40和0.75~2.84 mg/g。氧化稳定时间在第6(6.28 h)和第5(16.71 h)成熟度为最高。酸价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7~1.02和0.19~0.38 mg/g,过氧化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92~8.32和2.38~5.19 mmol /kg,油酸含量分别为72.36%~77.76%和59.23%~65.73%,亚油酸含量分别为7.70%~11.81%和9.74%~15.86%,SFA含量分别为11.81%~13.15%和14.25%~20.99%,PUFA含量分别为8.34%~12.36%和10.92%~16.84%,MUFA含量为72.69%~78.50%和62.36%~68.20 %。同一品种的MUFA/PUFA、C18:1/C18:2和MUF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与PUFA呈相反的变化趋势,2个品种之间各种脂肪酸含量差异明显,上述测定指标完全符合GB 23347—2009中特级初榨橄榄油的标准。科拉蒂的出油率、多酚、黄酮、油酸含量和氧化稳定时间明显大于恩帕特雷,而酸价、过氧化值低于后者。综合考虑认为科拉蒂的初榨橄榄油品质优于恩帕特雷,恩帕特雷和科拉蒂分别在第6和第5成熟度的初榨橄榄油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油橄榄果出油率、改善初榨橄榄油(VOO)品质,以甘肃陇南主栽的成熟度为7的莱星品种油橄榄鲜果为原料,考察压榨过程中新鲜橄榄叶(0、3%、5%)和复合果胶酶(0、0.01%、0.02%)添加量(以油橄榄果质量计)对油橄榄果出油率和VOO色泽、叶绿素含量、基本理化性质、总酚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新鲜橄榄叶可提高出油率及总酚含量,降低酸值,但色泽加深,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值升高;添加适量的复合果胶酶在提高出油率的同时,VOO的总酚含量上升,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值降低,但酸值升高,色泽加深;压榨过程中添加新鲜橄榄叶和复合果胶酶对VOO脂肪酸组成没有影响,但对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棕榈烯酸等主要脂肪酸含量有一定影响。在压榨制取VOO时添加适量的新鲜橄榄叶与复合果胶酶可提高出油率,获得富含多酚的VOO。  相似文献   
9.
目的:RP-HPLC法测定陇南9个品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 Plus C18(4.6 mm×250 mm,5 μm),柱温:35 ℃,流动相:V(甲醇):V(水)=60:4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 μL。结果:花椒麻味物质回归方程为Y=1.0596X-0.3939,r=0.9998,其麻味物质质量浓度在3.125~75 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且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标回收率的RSD均小于1.7%,检出限为6.00 ng,定量限为10.00 ng。陇南9个栽培品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依次为:林州大红袍(LZDHP)(121.68±3.33) mg·g-1、汉源青椒(HYQJ)(110.03±2.67) mg·g-1、大红袍(DHP)(96.14±1.58) mg·g-1、茂汶大红袍(MWDHP)(87.53±0.53) mg·g-1、七月椒(QYJ)(51.70±1.78) mg·g-1、梅花椒(MHJ)(49.63±1.19) mg·g-1、狮子头(SZT)(44.92±1.24) mg·g-1、韩城无刺(HCWC)(43.49±1.86) mg·g-1、郭嘉大红袍(GJDHP)(26.38±0.91) mg·g-1。结论:陇南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较高,尤其是林州大红袍、汉源青椒、大红袍和茂汶大红袍;陇南9个品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存在品种间差异,其含量差异百分比在3.34%±1.67%~78.32%±0.15%之间,这种差异与花椒品种遗传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省陇南市油橄榄研究所种质资源基因库种植的油橄榄品种‘阿尔波萨纳’(Arbosana)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其果实单重、纵横径、果形指数、含水率、干基含油率、多酚含量、黄酮含量以及果实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2017年8月10日—2018年3月30日)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单重、纵横径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后期稍有上升;含水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后期受降雨的影响稍有上升;干基含油率在2017年11月30日之前以较快的速度上升,12月30日之后稍有下降;多酚、黄酮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017年9月30日—12月30日时间段处于较低水平;油酸含量在2017年10月10日之前呈下降趋势,之后呈上升状态,MUFA含量与油酸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亚油酸含量在2017年10月20日前呈上升趋势,之后开始下降,次年2月20日后又开始上升,SFA含量和PUFA含量在2017年11月10日之前呈下降趋势,之后基本趋于稳定。‘阿尔波萨纳’果实油脂中脂肪酸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油酸、棕榈酸、亚油酸、棕榈油酸、亚麻酸、十七碳烯酸、花生酸、十七酸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最大,在2017年9月10日—10月20日时间段,主成分得分较高,果实中油脂品质处于较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