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Li+掺杂MoO3薄膜的制备与电致-光致变色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过氧溶胶-凝胶法在室温下制备了具有电致变色和光致变色特性的10mol%Li掺杂MoO3薄膜。对薄膜循环安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经120℃处理的Li^ 掺杂MoO3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及电致变色性能。采用Raman光谱对Li^ 掺杂MoO3薄膜光变色前后结构的分析表明,薄膜经紫外光照后结构进行了重组,有序性增强,且吸收光谱研究表明薄膜具有较好的光致变色特性。  相似文献   
2.
以自蔓高温合成的钛合金氧化铝复合前驱体,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磷酸钙陶瓷粉末,热压烧结制备的钛合金-氧化铝-磷酸钙多相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生物医学工程中具有应用前景,本文对其制备工艺和性能测量均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射频反应溅射氧化铌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射频反应溅射法成功地制备了非晶态氧化铌薄膜,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变色性能.这些薄膜在漂白态透明无色,而着色态则为灰褐色.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该薄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很好的锂离子注入/抽出性能.550nm处的着色效率为16.68cm/C,在可见光区透过率调制幅度为20%~30%.结合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可以认为氧化铌薄膜的电致变色现象是由于锂离子和电子的共同注入与抽出,导致薄膜中的铌离子发生Nb和NbIV间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化学镀Ni-P-SiC复合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化学复合镀工艺,成功地制备出了不同颗粒含量的Ni-P-SiC复合镀层,SiC颗粒均匀分布于镍磷合金基质中.复合镀层的镀态硬度随颗粒的复合量增加成线性上升;经400℃,1h热处理后,复合镀层硬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最大硬度为HV501435.磨损试验表明,400℃,1h热处理后,复合镀层磨损率只有相同磷含量镍磷镀层的30%,其耐磨性能比中碳钢提高了近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流反应溅射工艺制备了氧化铌(Nb2O5)薄膜,用XRD、AFM、AES和循环伏安等测试手段分析并研究了薄膜的组成、结构、表面形貌和电致变色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基础加热条件下可获得晶态TT-Nb2O5薄膜,沉积气压较高时的薄膜具有沿(100)面定向生长、结构相对较为疏松的柱状结构,这种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锂离子注入/抽出可逆性好,并具有灰色变色特性,在可见区(波长600nm)的透过率调制幅度为35%.  相似文献   
6.
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和概括了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分析了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期对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多晶氧化钨薄膜的制备及其红外反射调制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工艺参数的优化,采用直流反应溅射工艺成功地制备了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的多晶氧化钨薄膜.Raman散射光谱研究表明:随着锂离子和电子的共同注入,多晶薄膜中的W6+逐渐被还原为W5+.红外反射测试表明:电子注入薄膜后,成为自由载流子,使得氧化钨薄膜表现出一定的金属特性,具有一定的红外反射调制能力.采用该工艺制备的WO3/ITO/Glass结构的发射率可在0.261~0.589的范围内可逆调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