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1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230篇
电工技术   354篇
综合类   326篇
化学工业   520篇
金属工艺   379篇
机械仪表   335篇
建筑科学   761篇
矿业工程   306篇
能源动力   75篇
轻工业   618篇
水利工程   191篇
石油天然气   256篇
武器工业   31篇
无线电   59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9篇
冶金工业   179篇
原子能技术   53篇
自动化技术   56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8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婷  刘颖  周华春  张宏科 《电子学报》2021,49(8):1653-1664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应用场景的多元化,传统网络无法很好地满足新业务的动态多样化需求,因此国内外对未来网络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未来互联网体系架构的研究现状.其次,介绍了具备"三层、两域"特征的智慧标识网络(Smart Identifier NETwork,SINET)体系架构,然后重点阐述了SINET服务机理在服务的命名与解析、路由机制、服务缓存、移动性、传输控制机制、可扩展性、绿色节能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详细分析了SINET服务机理的安全性.最后总结了SINET面临的挑战,对SINET服务机理在大规模场景部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南水北调输水线路东线工程南四湖入湖口至柳长河八里湾泵站为研究段,收集梁济运河两侧一定范围内各地下水位观测数据、水文地质情况、雨量数据、蒸发数据及调水数据等监测资料,建立梁济运河区域内地下水数值模型、调水期通水过程中的河道水位监测资料输入模型;并对地下水位的各项曲线拟合,分析研究历次通水过程中河槽渗漏量的变化和水量损失情况,为南水北调输水效率提供更完善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4.
转向架构架表面处理是高铁检修中工作量较大的工序,开发应用检修自动表面处理技术是我国高铁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针对轨道车辆构架最新开发的一套表面处理方案与系统,结合国内外构架检修表面处理方式进行了前瞻性的探索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与浅部相比,深部巷道特别是千米深井采动巷道,地应力高、采动影响强烈,导致巷道围岩变形大、持续时间长、破坏严重,目前的理论不能科学解释深井采动巷道的围岩劣化、大变形与破坏机理。深部开采条件下的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理论已经成为煤炭深部开采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为此,采用现场调研与试验、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从应力强度比出发,并考虑偏应力和梯度应力,提出了采动系数的概念;从力学本质和工程应用的角度明确了巷道强采动和大变形的概念,探讨了其科学内涵,并初步提出确定了强采动和大变形的量化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深井强采动巷道围岩所处应力环境及其大变形特征,初步提出了深部采动巷道围岩流变和结构失稳大变形理论框架。其核心思想是巷道围岩结构运动、围岩劣化、梯度应力和偏应力诱导围岩裂隙扩展、软岩流变与结构性流变大变形、破裂岩体长时扩容;基本问题包括深井采动巷道围岩应力路径、考虑应力路径的偏应力和梯度应力对巷道围岩的作用机理、巷道围岩锚固承载结构流变大变形、巷道围岩结构失稳大变形等。偏应力和梯度应力导致巷道浅部围岩张拉劈裂扩容和承载区围岩剪切滑动,且承载区围岩剪切滑动对浅部张拉劈裂围岩产生向巷道内的推力,扩容与推力导致浅部锚固体出现结构体滑移流变和整体性的挤入。由传统的软岩流变上升至软岩流变与锚固体结构性流变大变形。巷道围岩结构失稳大变形包括上覆岩层大结构失稳导致的整体移动大变形和松动圈内破裂岩体运动失稳大变形。提出的深部采动巷道围岩流变和结构失稳大变形理论从深部环境、深部岩体及强烈施工扰动相互作用出发,揭示深部巷道围岩应力场时空演变规律和大变形与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白酒国际化问题是近期传播学与跨文化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聚焦网络自媒体文本中对中国白酒的评价,揭示国际消费者对中国白酒文化的认同现状与问题。结果表明,国际消费者普遍对中国白酒文化缺乏认同感,难以接受口味独特的中国白酒,特别是对中国白酒品质、传统酿造工艺、酒精浓度、价格的认知存在偏差。研究结论有望为迫在眉睫的中国白酒文化国际认同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在机器智能获得长足发展的当下,人们得以把机器创造的问题从理论层面推动到应用层面,人工智能事实上更加需要垂直专业领域的深入、踏实、跨学科的探索。超速迭代下的人工智能对城市格局与建筑体系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对弈会产生各种前所未有的变化,建筑的生产方式、产品的生产方式等等发生变化,导致传统空间形态的变化。此次我们探讨的重点在于:人工智能算法和实际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城市和空间科学的未知领域和隐形逻辑;对于专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节能减排设计的意义,重点探究了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节能减排措施,这样既可以提高整个建筑的舒适度,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推动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中国当代建筑师张轲为样本,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切入,对张轲及其所带领的标准营造进行分析与解读。应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和信息可视化工具,突破以往仅通过对建筑师的设计作品或写作文章展开感性解读的研究方法,文章将透过数据与文本的挖掘,以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来整合张轲的创作话语。综合其设计项目、出版物、展览、演讲、奖项等,在多维度展示其17年的收获与成果的同时,挖掘其成功背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Wear-resistant cladding plates consisting of a substrate(Q345 R) and a clad layer(BTW1) were bonded through hot rolling at the temperature of 1 200 ℃ and a rolling speed of 0.5 m/s. The microhardness of the cladding plate was also tested after being heat treated.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n the interface of BTW1/Q345 R sheets under various reduction rates was investigated with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EBSD. It is found that the micro-cracks and oxide films on the interface disappear when the reduction is 80%, whereas the maximum uniform diffusion distance reaches 10 μm. As a result, a wide range of metallurgical bonding layers forms, which indicates an improved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BTW1 and the Q345 R. Additionally,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unbroken oxide films on the interface are composed of Mn, Si or Cr at the reductions of 50% and 65%. The SEM fractography of tensile specimen demonstrates that the BTW1 has significant dimple characteristics and possesses lower-sized dimples with the increment in reduc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toughness and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cladding plates would be improved by the increase of reduct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a high rolling reduction causes the interfacial oxide film broken and further forms a higher-sized composite metallurgical bonding interface. The peak microhardness is achieved near the inter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