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49篇
  免费   6677篇
  国内免费   5279篇
电工技术   5204篇
综合类   8187篇
化学工业   8745篇
金属工艺   4032篇
机械仪表   6710篇
建筑科学   6554篇
矿业工程   4414篇
能源动力   1831篇
轻工业   4559篇
水利工程   3699篇
石油天然气   6362篇
武器工业   937篇
无线电   846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858篇
冶金工业   2618篇
原子能技术   1697篇
自动化技术   8936篇
  2024年   711篇
  2023年   2283篇
  2022年   2256篇
  2021年   2655篇
  2020年   2610篇
  2019年   2791篇
  2018年   1576篇
  2017年   2263篇
  2016年   2495篇
  2015年   2845篇
  2014年   4898篇
  2013年   3883篇
  2012年   4401篇
  2011年   4395篇
  2010年   4137篇
  2009年   4165篇
  2008年   5406篇
  2007年   4837篇
  2006年   3669篇
  2005年   3508篇
  2004年   3154篇
  2003年   2812篇
  2002年   2268篇
  2001年   2099篇
  2000年   1589篇
  1999年   1551篇
  1998年   1436篇
  1997年   1244篇
  1996年   1186篇
  1995年   1053篇
  1994年   1003篇
  1993年   728篇
  1992年   715篇
  1991年   558篇
  1990年   582篇
  1989年   597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燕麦为西藏自治区典型牧草之一,由于种植区地域辽阔,灌溉试验结果受限,西藏燕麦主要种植区的灌溉定额尚不明确。本文在西藏燕麦主要种植区内选取28个典型站点进行资料收集,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则进行区域划分,基于水量平衡法揭示了西藏燕麦主要种植区灌溉定额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根据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燕麦主要种植区的灌溉定额呈由西藏中部至东部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50%水文年下的燕麦灌溉定额在56~265 mm之间变化。降雨量是影响研究区内燕麦灌溉定额的主要因素(R2为0.515),ET0次之(R2为0.152);其它气象因素中,日照时数对研究区燕麦灌溉定额影响较大(R2为0.462),且呈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对燕麦灌溉定额影响较小。西藏燕麦主要种植区的灌溉定额及其空间分布可为西藏自治区灌溉用水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3.
在医疗卫生、金融证券等应用领域,经常会同时出现零观测值、一观测值较多的情况. 为更好地拟合这类数据,提出0–1膨胀几何分布模型并进行客观贝叶斯分析. 通过参数变换,得到Jeffreys先验和reference先验. 设计后验分布的抽样算法,设置不同的样本量和参数真值,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客观先验下的估计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全膜电容器边缘处的电场畸变是影响电容器元件击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浸渍情况和压紧系数对全膜电容器电场分布的影响,对电容器端部进行建模,通过改变浸渍情况和压紧系数,计算不同参数下电容器端部的电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未浸渍情况下电场最大值集中在折边处两侧,浸渍情况下场强在折边圆弧处分布较为均匀.同时发现,在浸渍情况下增大压紧系数K可以明显改善全膜电容器端部电场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利用改性沸石填充电化学反应器对30 mg/L的模拟生活氨氮污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考察了电流密度、氯离子浓度和初始pH对该反应器处理氨氮污水的影响,并对各因素下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氨氮污水的反应结果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13.19 mA/cm2、初始pH为7.89、氯氮比为6.2时,其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96.71%;各因素交互作用对于该体系下氨氮去除效果影响大小为:电流密度&氯氮比>电流密度&pH>氯氮比&pH。  相似文献   
6.
某炼油厂90 t/h自然循环燃气锅炉燃烧器低氮改造后,运行调整总是不太理想。在40%~90%负荷工况下,出现炉膛和过热器的高温/低温段、省煤器两侧烟气温度(烟温)偏差大,NOx、氧含量及颗粒物排放浓度较高的问题。经过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4个燃烧器配风不均。针对此问题,对4个燃烧器配风进行了优化调整,优化后的锅炉省煤器α/β侧烟气温差较原来减少30℃,炉膛内部两侧温差较原来减少9℃,过热器高温/低温段温差较原来减少40℃/30℃,各侧点温度α侧变化较大,β侧变化较小。NOx平均质量浓度下降了近100 mg/m3;颗粒物质量浓度由16.3 mg/m3降低到5.8 mg/m3。有效地解决了锅炉两侧燃烧偏烧和氧气分布不均匀及NOx、颗粒物排放浓度较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9.
10.
液化天然气浓度传感器的分布是决定浓度监测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最佳的浓度传感器分布方案能够连续监测储罐及周围环境中的气体泄漏情况,有利于在泄漏事故扩大之前为排除故障争取关键时间,是保障装置和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搭建了气体浓度传感器分布试验平台,在已给定的水幕系统下,通过改变不同传感器的布置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了在水幕条件下液化天然气储罐泄漏时气体浓度分布情况,根据场所气体浓度扩散区域,布置一定高度和数量的传感器,不同位置设置不同的浓度传感器报警值,提高监测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