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3篇
  免费   751篇
  国内免费   353篇
电工技术   702篇
综合类   883篇
化学工业   1355篇
金属工艺   3902篇
机械仪表   1775篇
建筑科学   545篇
矿业工程   1102篇
能源动力   402篇
轻工业   538篇
水利工程   63篇
石油天然气   419篇
武器工业   83篇
无线电   18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29篇
冶金工业   3039篇
原子能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44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413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877篇
  2013年   720篇
  2012年   1116篇
  2011年   1210篇
  2010年   899篇
  2009年   858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998篇
  2006年   951篇
  2005年   826篇
  2004年   668篇
  2003年   689篇
  2002年   590篇
  2001年   465篇
  2000年   503篇
  1999年   373篇
  1998年   338篇
  1997年   287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Titanium dioxide (TiO2) nanopowder (P-25;Degussa AG) was treated using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in a rotary electrode DBD (RE-DBD) reactor.Its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RE-DBD generation.The treated TiO2 nanopowder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s were analy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After RE-DBD treatment,XRD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anatase peak theta positions shifted from 25.3° to 25.1°,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ubstitution of new functional groups in the TiO2 lattice.The FTIR results show that hydroxyl groups (OH) at 3400 cm-1 increased considerably.The mechanism used to modify the TiO2 nanopowder surface by air DBD treatment was confirmed from optical emission spectrum measurements.Reactive species,such as OH radical,ozone and atomic oxygen can play key roles in hydroxyl formation on the TiO2 nanopowder surface.  相似文献   
2.
贾豹  毕辛 《鞍钢技术》2015,(4):48-50
对鞍钢股份无缝钢管厂连轧机前毛管坯横移装置存在的设计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将原横移装置由高架轨道横移机构及上下升降链传动装置,改进为地面轨道横移系统及同步旋转臂实现取管、放管过程。实施后消除了生产故障,缩短了轧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球团回转窑内的热平衡分析,得到回转窑稳定工作时,煅烧段烟气最高温度与窑尾烟气温度之间的理论关系式。该公式表明回转窑在稳定工作时,窑尾烟气温度与煅烧段烟气最高温度存在线性关系。通过三维建模,运用有限元技术对窑尾烟气温度与煅烧段烟气最高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可为回转窑煅烧段温度在线监测和自动化调节火焰温度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柳钢冷轧板带厂1550 mm单机架平整机机前甩尾轧制的工艺。改进前轧制每卷钢卷生产效率低,钢卷成材率低,改进后生产效率、成材率明显提高,部分规格的钢卷能实现带尾剪切长度为零。  相似文献   
5.
彭程  范建峰 《中国冶金》2019,29(3):53-56
为了综合利用氧化铝冶炼产生的赤泥,探索在转底炉中直接还原赤泥、磨矿磁选获得高品位直接还原铁。通过实验室试验摸索了转底炉还原工艺参数,并在转底炉工业试验线进行了工业试验。实验室结果表明,赤泥还原后的直接还原铁(DRI)金属化率可达88.6%,磁选后的铁品位可达82.1%,磁选后的铁回收率可达88.9%。工业试验中,转底炉还原后,产品金属化率平均为69.2%,将还原后的DRI磁选获得高品位的DRI产品,磁选后DRI的铁品位为72.8%,磁选后铁回收率达到了85.2%,初步打通了在转底炉中还原赤泥、磁选的工艺路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42CrMo4风机主轴结构尺寸、性能要求、材质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原有锻后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制定出既能达到锻后热处理效果又经济节能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s for the prediction of rock mass P wave velocity is presented. For model development, the database of 53 cases including widely used and recorded drilling parameters and P wave velocity was constructed from the field studies conducted in 13 open pit lignite mines. Both conventional linear, non-linear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Adaptive Neuro 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 were used for model development. Prediction performance indicators showed that ANFIS model presented the best performance and it can successfully be used for the preliminary prediction of P wave velocities of rock masses.  相似文献   
8.
该设计实例为一种气动旋转装夹工作台,详细介绍该装置的设计思路,分析其结构和动作原理。该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完全满足了特殊工况需求,性能稳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童明鸣 《特钢技术》2006,11(4):41-43
通过HPT250轧机在技术改造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即滑移系数对冷轧元缝钢管在轧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经过不断的技术研究和改进。使闲置多年的HPT250轧机为钢管公司的生产迭拉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几种酚类抗氧剂在润滑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旋转氧弹法、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研究了5种酚类抗氧剂对6种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向加氢基础油中加入0.25%(质量分数)抗氧剂2246-S和RHY510(含硫酚类抗氧剂),可使HVIWH125,HVIWH150,HVIWH500,KN4006,KN40105种润滑油基础油的诱导期由27~88min提高到226~397min;使HVIWH125,HVIWH150,HVIWH300,HVIWH500,KN4006,KN40106种润滑油基础油的起始氧化温度由193.34~198.90℃提高到205.48~230.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