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石油天然气   4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恢复和区域构造背景,系统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断裂分布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发育深部和浅部2套断裂体系,深部断裂体系和浅部断裂体系分别发育3种断裂样式。车排子凸起共经历5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晚二叠世挤压-逆冲控制了深部断裂体系的初始形成,晚侏罗世逆冲-走滑控制了深部断裂体系的最终定型,新近纪叠加掀斜、局部伸展控制了浅部断裂体系的形成。不同断裂体系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深部断裂体系的红车断裂是重要的油源断裂,低序级断层控制形成了石炭系火山岩优质储集体;浅部断裂体系使得油气向浅部层系运移调整,同时形成了断块圈闭、断鼻圈闭和断层-岩性圈闭等丰富的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前人对准噶尔盆地全盆地或局部层序地层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地层格架特征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解剖和刻划,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首次对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层序及体系域界面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结合钻探井资料,划分了有利的沉积相带,对盆地侏罗系隐蔽型圈闭和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一种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车排子地区车47井3 370.0—3 456.5 m井段为灰黑色含砾粗中粒岩屑砂岩、深灰—灰黑色含砾岩屑砂岩与砂岩互层,夹含碳粉砂岩,岩石组合与建组剖面及白板地等哈拉阿拉特组第六岩性段顶部可对比;在含碳粉砂岩中获得Protohaploxypinus clarus,P. verrucosus,P. junggarensis,P. jimsarensis,Noeggerathiopsidozonotriletes multirugulatus等晚石炭世孢粉化石,时代大致为Moscovian期。上部(井深2 551.2—3 370.0 m)为玄武质—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岩等,火山熔岩极少,岩石组合既不同于以火山熔岩为主的哈拉阿拉特组1—4段,又与阿腊德依克赛组下段显著有别,且位于第六岩性段顶部岩屑砂岩之上,可与建组剖面上获得锆石U-Pb年龄为306.9 Ma和304.5 Ma的哈拉阿拉特组第七岩性段对比,可确定其时代为晚石炭世Kasimovian期。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具有多油气源、多套产层、多种油气藏类型和多期成藏的特征。文中运用烃源岩地化指标对烃源岩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多套烃源岩各自对油气成藏的贡献,并对源岩地化特征与油气地化特征进行比较,确定油气的来源。运用包裹体测温资料分析了不同构造区带的油气成藏期次差异,确定了不同层系油藏的成藏时间。在烃源岩分析、油源对比和油气运移期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和沉降埋藏史分析,充分考虑在不同成藏阶段多套烃源岩的供烃差异和成藏要素匹配关系,建立了多烃源岩、多储盖组合、多油藏类型的多期次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发育火成岩油藏,但其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十分复杂。运用岩性鉴定、岩心实测、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和试油测试等资料,总结出该区石炭系火成岩孔隙-裂缝储集空间组合特点与规律,即总孔隙度为基质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之和,总渗透率为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之和,对于裂缝不发育的储层总渗透率近似为基质渗透率。以岩心实测为约束,运用三孔隙度曲线多元回归和FMI成像测井识别有效裂缝等方法,分别建立了基质、裂缝和总体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与实测储层物性对比验证,模型合理,为车排子凸起火成岩储层物性评价提供新手段,对其它地区火成岩油藏储层评价提供了借鉴。以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为基础,结合多项钻井、录井和试油资料,建立了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成岩油藏油层判识标准。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沙湾组油藏描述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车排子地区沙湾组油藏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结合地震模型正演技术、合成记录标定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储层反演技术等技术,总结了该区新近系沙湾组岩性油气藏预测过程中定量描述的技术系列,为该区同类型油气藏的精确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以准格尔盆地车牌子组红车断裂带的地层为例,利用二维物理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在断层带中断层和不整合面对于石油运移的重要影响以及在以0.02 mL/min的速度下连续充注下,石油运移的最终优势运移通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内发育有多条逆冲断层和多样的火山岩,且火山岩储层中构造裂缝发育。为了研究逆冲断层发育区火山岩裂缝分布模式,以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为例,分析了裂缝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引入裂缝分布范围的“质心”概念,定量研究了裂缝分布范围在三维空间中的变化特征,提出了逆冲断层发育区火山岩裂缝分布模式。研究认为:裂缝空间分布范围变化特征有4种类型:质心正向偏移+密度值变大型(Ⅰ型)、质心负向偏移+密度值变大型(Ⅱ型)、质心正向偏移+密度值减小型(Ⅲ型)、质心负向偏移+密度值减小型(Ⅳ型)。逆冲断层发育区火山岩裂缝具有条带状楔形质心偏移模式,该模式特点为:平面上,裂缝分布形态呈现条带状;纵向上,裂缝分布形态呈现楔形,同时受到火山岩岩性的影响,局部裂缝的分布范围变大;裂缝分布范围的“质心”会在断层和火山岩岩性的控制作用下发生偏移。裂缝分布范围的“质心”概念的引入,可为裂缝分布规律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在新近系沙湾组分布有轻质油油藏,前人研究认为轻质油主要来源于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根据车排子地区轻质油的物性、含氮化合物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参数变化特征来综合分析该区油气的运移,指出研究区轻质油具有从西南向东北运移的趋势,轻质油应该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东南部的侏罗系烃源岩,并探讨了油气成藏模式,对该区油气勘探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层序地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合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 将沙湾组划分为二套三级层序。不整合面作为沙湾组的层序界面, 主要从地震剖面和钻井剖面来识别。体系域划分的关键是根据地层上下叠置样式的变化、岩性、测井曲线来确定最大湖泛面的位置。研究区构造为一大型的斜坡, 见不到明显的坡折带, 因此可以建立起无陆架坡折的缓坡盆地层序地层模型。在单一的构造格局控制下,沉积物供应速率、气候和湖平面变化控制了沙湾组层序的发育。结合车89 井、车95 井出油层位的特点, 利用层序地层基本理论, 预测了有利的储盖组合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