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34篇
  免费   5874篇
  国内免费   1397篇
电工技术   3231篇
综合类   3439篇
化学工业   2627篇
金属工艺   468篇
机械仪表   1699篇
建筑科学   2183篇
矿业工程   799篇
能源动力   585篇
轻工业   796篇
水利工程   1227篇
石油天然气   383篇
武器工业   219篇
无线电   25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81篇
冶金工业   500篇
原子能技术   188篇
自动化技术   1119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426篇
  2021年   420篇
  2020年   453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616篇
  2017年   486篇
  2016年   645篇
  2015年   486篇
  2014年   3936篇
  2013年   2820篇
  2012年   3760篇
  2011年   4179篇
  2010年   3731篇
  2009年   3454篇
  2008年   1686篇
  2007年   966篇
  2006年   908篇
  2005年   791篇
  2004年   610篇
  2003年   600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367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亡风险预测指根据病人临床体征监测数据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死亡风险。对于ICU病患,通过死亡风险预测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病人做出临床诊断,以及合理安排有限的医疗资源。基于临床使用的MEWS和Glasgow昏迷评分量表,针对ICU病人临床监测的17项生理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的ICU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引入多通道概念应用于BiLSTM模型,用于突出每个生理参数对死亡风险预测的作用。采用Attention机制用于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实验数据来自MIMIC [Ⅲ]数据库,从中提取3?080位脑血管疾病患者的16?260条记录用于此次研究,除了六组超参数实验之外,将所提模型与LSTM、Multichannel-BiLSTM、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四种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准确率Accuracy、灵敏度Sensitive、特异性Specificity、AUC-ROC和AUC-PRC作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性能优于其他模型,AUC值达到94.3%。  相似文献   
2.
为推进病历数字化发展,并确保其信息的安全性,将以HIS电子病历系统为基础,采用安信数字签名技术和PKI或PMI系统搭建相信并加以任用的授权服务,经过针对实际的PKC和CA的确认、委托与管控构建整体的数字签名平台,完成电子病历数字签名功能设计,以加强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最后以某医院的XML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系统为基础进行项目实施,完成了医护人员通过HIS的快速身份认证,和准确地数字签名。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加准确地检测出图像中的显著性目标,提出了多先验融合的显著性目标检测算法。针对传统中心先验对偏离图像中心的显著性目标会出现检测失效的情况,提出在多颜色空间下求显著性目标的最小凸包交集来确定目标的大致位置,以凸包区域中心计算中心先验。同时通过融合策略将凸包区域中心先验、颜色对比先验和背景先验融合并集成到特征矩阵中。最后通过低秩矩阵恢复模型生成结果显著图。在公开数据集MSRA1000和ESSCD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MPLRR能够得到清晰高亮的显著性目标视觉效果图,同时F,AUC,MAE等评价指标也比现有的许多方法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为了开发β受体阻断剂新药(S)-噻吗洛尔半水合物,采用3-吗啉-4-氯-1,2,5-噻二唑为起始原料,经水解反应得到中间体1(3-吗啉-4-羟基-1,2,5-噻二唑)。中间体1与R-环氧氯丙烷发生醚化反应,经后处理及重结晶得到中间体2 {(R)-4-[4-(环氧乙烷-2-基甲氧基)-1,2,5-噻二唑-3-基]吗啉}。中间体2经胺化反应、马来酸成盐及重结晶得到(S)-马来酸噻吗洛尔。(S)-马来酸噻吗洛尔经游离、纯水转晶得到符合药典标准的(S)-噻吗洛尔半水合物,总收率14.05%且e.e.值为99.66%。最终成品经IR、1H-NMR、13C-NMR、MS、TGA、DSC表征,并优化各步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以三乙胺为醚化反应缚酸剂75 ℃反应最佳;以乙醇为胺化反应溶剂46 ℃反应16 h最佳;S-噻吗洛尔的转晶拆分以水作溶剂,比传统不对称合成工艺安全稳定,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前网络上的服装图像数量增长迅猛,对于大量服装图像实现智能分类的需求日益增加。将基于区域的全卷积网络(Region-Based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R-FCN)引入到服装图像识别中,针对服装图像分类中网络训练时间长、形变服装图像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改进框架HSR-FCN。新框架将R-FCN中的区域建议网络和HyperNet网络相融合,改变图片特征学习方式,使得HSR-FCN可以在更短的训练时间内达到更高的准确率。在模型中引入了空间转换网络,对输入服装图像和特征图进行了空间变换及对齐,加强了对多角度服装和形变服装的特征学习。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HSR-FCN模型有效地加强了对形变服装图像的学习,且在训练时间更短的情况下,比原来的网络模型R-FCN平均准确率提高了大约3个百分点,达到96.69%。  相似文献   
6.
Sleep modes are widely accepted a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energy-efficient networking: by adequately putting to sleep and waking up network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raffic demands, a proportionality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network utilization can be approached, with important reductions in energy consumption.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and evaluated sleep modes for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computing variable percentages of energy savings. In this paper we characterize the maximum energy saving that can be achieved in a cellular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under a given performance constraint. In particular, our approach allows the derivation of realistic estimates of the energy-optimal density of base stations corresponding to a given user density, under a fixed performance constraint. Our results allow different sleep mode proposals to be measured against the maximum theoretically achievable improvement. We show, through numerical evaluation, the possible energy savings in today’s networks, and we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eve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energy-efficient hardware, a holistic approach incorporating system level techniques is essential to achieving maximum energy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7.
配电网停电会造成电力系统供配电可靠性以及服务质量下降,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单线图的配网停电单模拟操作应用。利用网格长度作为基本单位建立坐标系,以选取起始点与终止点为基础,通过四参数法将GIS坐标映射至图纸网格内,实现配网内设备初步布局,将杆塔、站房和整体均匀分布作为优化目标,设置多目标优化目标函数实现GIS单线图最终优化。选取某电力公司配网作为单模拟操作应用对象,模拟结果表明,单模拟操作配网停电后,该配网各负荷点年故障率、次平均停电时间以及年停电时间均有所减少,可有效提升配网的供配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多井评价是建立在单井精细解释对比分析基础上的预测储层及含油气性平面分布规律的技术方法,而常规测井资料无法区分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因而利用多井评价结果确定岩溶发育程度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在岩心标定成像测井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15口井的成像测井岩溶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发育各分带的标准成像图版,利用交会图及直方图分析各分带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电成像测井刻度常规测井识别岩溶发育带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岩溶带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风化壳残积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以及受岩溶作用较弱的基岩;②风化壳残积带在成像测井图像显示为"暗—亮—暗"条带状模式,垂直渗流岩溶带为垂直线状与暗色斑状组合模式,水平潜流岩溶带为水平线状—层状与斑状组合模式,基岩整体显示为亮色块状模式偶见线状或斑状特征;③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的顶部;④该区茅口组岩溶发育主要受裂缝发育控制,而裂缝发育又与断层关系密切。结论认为,该新方法对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多井评价具有普遍适用性,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风险探井的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3S技术出现至今,已在诸多领域成功运用并产生了巨大的价值。文章简单介绍了3S三大组成部分:GIS、RS、GNSS的基本概念,分析了3S技术目前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土地资源管理以及智慧城市方面的应用现状以及对其在该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最后对目前3S在应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给未来3S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平面并联机构无奇异位置工作空间求解困难、过程繁琐、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CAD求解平面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三维螺旋扫描方法。将[n]自由度平面并联机构分解成[n]条支链进行独立分析,得到每条支链下末端执行器的可达区域,再将所有支链可达区域取交集即为平面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应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平面并联机构模型,进行几何特征处理,通过自动求解器求解,将求解过程图形化,快速得到同轴布局5R机构和平面3-RPR并联机构的无奇异位置工作空间。通过同轴布局5R机构的运动学实验,验证了该求解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