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12篇
  免费   4162篇
  国内免费   2729篇
电工技术   340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313篇
化学工业   8752篇
金属工艺   3656篇
机械仪表   4811篇
建筑科学   3726篇
矿业工程   1270篇
能源动力   886篇
轻工业   4709篇
水利工程   884篇
石油天然气   3170篇
武器工业   506篇
无线电   77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174篇
冶金工业   3769篇
原子能技术   592篇
自动化技术   3962篇
  2024年   382篇
  2023年   1715篇
  2022年   1850篇
  2021年   2069篇
  2020年   2031篇
  2019年   2586篇
  2018年   1313篇
  2017年   1769篇
  2016年   2022篇
  2015年   2214篇
  2014年   3607篇
  2013年   2653篇
  2012年   3042篇
  2011年   3093篇
  2010年   2713篇
  2009年   2772篇
  2008年   3122篇
  2007年   2718篇
  2006年   2577篇
  2005年   2344篇
  2004年   2129篇
  2003年   2015篇
  2002年   1401篇
  2001年   1248篇
  2000年   1021篇
  1999年   836篇
  1998年   760篇
  1997年   697篇
  1996年   619篇
  1995年   558篇
  1994年   440篇
  1993年   378篇
  1992年   356篇
  1991年   328篇
  1990年   323篇
  1989年   363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金针菇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Flammulina velutipes,FVP)对微冻大黄鱼及鱼片在贮藏期间肌原纤维蛋白性质的变化及水分分布的影响,实验分别选用0.03、0.06、0.09 g/L FVP浸渍处理大黄鱼和鱼片,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组,分析微冻贮藏期间样品的感官指标得分、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蛋白流变学性质以及水分迁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FVP可有效抑制整鱼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上升和感官得分的下降;减缓整鱼及鱼片在微冻过程中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下降和水分流失;此外FVP还能够延缓大黄鱼因腐败而出现的蛋白凝胶能力减弱。在本实验选取的多糖浓度范围内,0.09 g/L FVP处理组保鲜效果较强。该研究结果可为FVP用于水产品贮运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硅砂来源丰富、耐火度较高、与金属熔液不润湿,时至今日,仍然占据铸造原砂90%以上。随着对铸件质量、综合成本控制、环境保护等要求的不断提高,硅砂本身的缺点越来越突出:①热稳定性差,产生相变,容易形成脉纹缺陷;②高温下易与氧化铁反应形成铁橄榄石,造成粘砂;③耐火度相对较低,容易与氧化锰反应成渣,难以适应中、高合金钢及高锰钢的铸造;④易于破碎,产生的SiO2粉尘经呼吸后,有造成工人罹患矽肺病的危险。因此,铸造生产越来越多地需要性能更好的原砂。从19世纪40年代以来,铸造工作者开发、研制、推广了数十种特种铸造砂。  相似文献   
4.
三维异质异构集成技术是实现电子信息系统向着微型化、高效能、高整合、低功耗及低成本方向发展的最重要方法,也是决定信息化平台中微电子和微纳系统领域未来发展的一项核心高技术。文章详细介绍了毫米波频段三维异质异构集成技术的优势、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利用硅基MEMS 光敏复合薄膜多层布线工艺可实现异质芯片的低损耗互连,同时三维集成高性能封装滤波器、高辐射效率封装天线等无源元件,还能很好地处理布线间的电磁兼容和芯片间的屏蔽问题。最后介绍了一款新型毫米波三维异质异构集成雷达及其在远距离生命体征探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6.
通过馏分切割、温和加氢相结合对中低温煤焦油进行精制处理,精制后的原料采用分级热聚制备中间相炭微球。考察了精制处理条件对原料性质、中间相炭微球宏观外貌及微晶结构的影响。采用FTIR、GC-MS、族组成、元素分析对原料进行表征,采用SEM、XRD对中间相炭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中低温煤焦油中300~430℃馏分油是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较佳馏分。300~430℃馏分油中正庚烷可溶物(HS)质量分数高达84.76%,吡啶不溶物(PI)质量分数低至0.23%,杂原子含量低,芳烃化合物的环数为2~4环。300~430℃馏分油在TH=350℃、p=8MPa、t=1.5h、剂油比1∶40(质量比)的条件下温和加氢得到的精制原料,经420℃热聚6h得制备的中间相炭微球宏观外貌、微晶结构较好。中低温煤焦油基炭微球的粒径范围为5~15μm,小球表面光滑,微观结构为地球仪型,经1450℃高温煅烧后,石墨化度达到12.33%。  相似文献   
7.
谢沛  王凯  邓建  骆广生 《化工学报》2020,71(9):4168-4176
根据微化工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针对4-溴-3-甲基苯甲醚间歇非均相合成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微筛孔反应器与玻璃微珠填充床为核心功能微设备单元构建了模块化微反应系统,并在此模块化微反应系统内对液-液非均相连续溴化合成4-溴-3-甲基苯甲醚开展研究。通过优化操作条件,在溴浓度(xBr2)为17.5%(质量分数)、溴与间甲基苯甲醚摩尔比(nBr2/nM)为1.01、反应起始温度(T)为 0℃、停留时间为0.78 min条件下,4-溴-3-甲基苯甲醚的收率大于98%,多溴代副产物的含量仅为1%。与传统间歇溴化反应相比,模块化微反应系统内连续溴化反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可将间歇过程连续化,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极大地提升了反应的效率(时空收率为6.5×104 kg/(m3·h));另外,该过程是由传质控制的,微反应器的传质性能优异,可极大地改善产品的选择性(多溴代副产物的量减少50%)。该研究为4-溴-3-甲基苯甲醚的连续高效安全合成提供了技术和设备依据。  相似文献   
8.
温霜  巨晓洁  谢锐  汪伟  刘壮  褚良银 《化工学报》2020,71(8):3797-3806
利用毛细管共挤出技术结合静电吸附和仿生硅化的方法,制备了海藻酸钙-壳聚糖/精蛋白/二氧化硅(ACPSi)复合微胶囊。ACPSi复合微胶囊的平均粒径约3.18 mm,单分散性好,囊壁最外层的二氧化硅层可抑制其在肠液pH环境中的溶胀,增强囊的机械稳定性。将羟丙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肠溶微球作为释药“微阀门”,嵌入囊壁可以更好地控制微胶囊的释药行为。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当药物浓度为22.5 mg/ml时,ACPSi载药微胶囊在pH 2.5模拟胃液中3 h时累计释药率仅为0.33%,而转移至pH 6.8模拟肠液中19 h时累计释药率为77.78%;囊壁嵌入HPMCP微球后,22 h时累计释药率可提高约4%。因此,该复合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肠靶向作用和控释特性,作为口服肠靶向缓控释制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高碳醇(C~+_6混合醇)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增塑剂,洗涤剂和分散剂等。以合成气为原料,经费托合成途径一步制得高碳醇的方法,近年来得到密切关注。但是,费托合成高碳醇的粗产品中,除了醇和烷烃外,还有较多的烯烃、醛等不饱和化合物,以及少量的有机酸,因此需要通过加氢精制将其脱除,以简化后续精馏分离工序。针对该体系开发了活性炭负载的Pd基催化剂,在液体空速6 h~(-1),氢油比100~300,温度100~310℃,压力8 MPa条件下,在实验室微型反应装置上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考察其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试验表明,不饱和组分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温度高于250℃后,不饱和组分转化率可以达到99%以上,且能够将原料中大部分的酸加氢转化,转化率高于90%。但是当温度高于270℃后,醇收率开始显著降低,说明高温条件下醇在催化剂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氢解反应。因此,为了尽可能提高加氢产物中醇的收率,较优的反应温度应在250℃左右。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表征了反应前后催化剂活性位的晶相和粒径,证明催化剂的活性位是金属Pd纳米粒子,粒径约为20 nm,且在反应前后基本保持不变,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活性位结构稳定。在实验室开发的基础上,该催化剂经历1 000 h寿命实验和规模化制备等环节,成功应用于陕西榆林合成气制高碳醇万吨级工业试验的粗产品加氢精制工序,在反应温度约250℃,8.4 MPa下,不饱和组分转化率100%,酸转化率90.4%,生产出只含有醇和烷烃的混合油品,为后续醇油分离技术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Fe-Zn基废脱硫剂、煤、Na 2CO 3为原料进行高温炭热还原反应,制备了铁碳材料,实现了Zn和S的分离,有望能实现废脱硫剂的综合利用。考察不同工艺条件(配比,温度,时间)对铁碳材料品质,Zn单质分离效率和Na 2S的收率影响。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900℃,煤∶废脱硫剂≥1,Na 2CO 3∶废脱硫剂≥1.5,反应时长≥2 h,Zn、S的分离回收效率可达到95%以上。且900℃制备的铁碳材料比表面高达193.6 m 2/g,介孔孔体积为0.028 cm 3/g,炭均匀附着于铁骨架。微电解-芬顿联用降解有机废水实验表明:仅微电解或微电解-芬顿联用(H 2O 2=COD=1500 mg/L)时,自制铁碳材料的稳定化学需氧量(COD)去除效率(41.78%、73.56%)都高于商业铁碳(8.43%、48.43%)。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废脱硫剂与煤和碳酸钠混烧可实现废脱硫剂中Zn与S的分离回收,成功获得了比表面高、去除COD性能好的铁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