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避震疏散场所的建设对抗震及构建安全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体系尚不明晰且缺乏层次性。基于此,研究根据我国各层次规划的不同要求与特点,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不同规划层次的避震疏散场所体系框架,提出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侧重点,并结合张家港市的实践,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层次要求,对中心、固定、紧急三级避震疏散场所进行总体布局和宏观控制,为未来城市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实践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依据避震疏散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双约束"理论,通过对城市避震疏散空间等城市设施方面的调查取证和分析比较,并利用GIS软件分析和空间模拟的方法对都江堰老城区这一典型案例进行避震疏散空间布局和抗灾性能的分析,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避震疏散空间合理布局的原则、规律和方法等问题展开一定的探索;并希望通过完善避震疏散空间系统的理论,为城市各项避震疏散空间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一种相对系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城市编制抗震防灾规划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3.
避震疏散微机模拟在城市及企业抗震防灾规划中的应用葛学礼,朱立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陈庆民(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渤海造船厂)一、前言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以及企业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分规划,而避震疏散规划则是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完善、合...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减轻地震灾害,建设部颁布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该规定明确指出,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包括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当包括抗震防灾措施:市、区级避震通道及避震疏散场地(如绿地、广  相似文献   

5.
马春红 《山西建筑》2014,(21):25-26
以新疆阜康市为例,结合避震疏散系统的基本内容,对避震疏散场所进行了调查及评价,从避震疏散分区规划、场所规划、通道规划三方面分析了避震疏散规划编制技术,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中卫  李春慧  陆明环  张立洁 《规划师》2011,27(Z1):203-206
城市应急避震疏散场地的规划思路为:明晰现状应急避震疏散场地数量和分布情况,评价已有应急避震疏散场地抗震安全,核算单个场地面积和容纳人数,估算各个分区所有场地能容纳的人数总和,若满足需求,则对现有场地进行建设改造,若不满足需求,则要提出解决方案.城市应急避震疏散场地的规划选址应充分考虑场地的安全性、可通达性、场址类型和面...  相似文献   

7.
城市避震疏散是城市防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震救灾的关键,对地震发生期间避震疏散交通类型、特点及各相关系统展开研究,分析整个系统的构成及特点,探讨疏散交通与疏散空间、疏散通道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总结前人在避震疏散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补充,尝试性地建立起一套相对较为完整的评价方法体系,包括了对避震疏散空间的服务覆盖、服务重复和服务质量等,避震疏散通道的通达性和可靠性,以及避震疏散空间与疏散通道相互配合的吻合情况和服务的薄弱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城市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避震疏散规划和震前预防、震中避难和震后救援等各项部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在地震灾害中能起到很好甚至是其他城市设施不可替代的避震减灾功能。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的专项规划,其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决定着城市避震减灾的有效程度。文章从城市绿地避震减灾规划研究出发,总结了城市绿地的避震减灾功能,概述了国内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现状和国外先进的避震减灾实践,并介绍了自己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见解,目的在于研究实际可操作性的规划布局方法以便作为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地小城镇避震疏散通道震后连通 性直接关系到受灾群众能否安全转移、救灾 工作能否顺利展开。本文以地震高发的滇西 山地小城镇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县城(下称 耿马县城)为研究对象,以沿街建筑易损性 灰色度评价测算各路段的连通概率值,分析 在不同地震烈度下避震疏散通道的连通性。 研究表明:耿马县城发生地震烈度为7度及 以下地震灾害时,整体避震疏散通道网络连 通度较好,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大,避震疏散 通道网络连通度下降,甚至有部分避震疏散 通道不能连通。因此,在地震灾害发生前, 应进行避震疏散通道的连通性的评估,并根 据评价结果有效布置救灾物资,加固改造连 通性差的避震疏散通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鉴已有的防震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经验,针对南宁市的实际情况,以南宁市人民公园的防震避难场所为示范点,探讨建立城市防震避难场所的规划原则、设计指南以及相应的避震疏散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责任区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责任区域的特点,提出以各场所的覆盖半径为权重,使用加权Voronoi图方法在GIS技术上对场所责任区域进行空间剖分.提出影响覆盖半径的七个因子,给出各因子权重计算方法并编制专用程序进行各因子的权重计算,得出加权覆盖半径后,可确定各场所较合理的空间影响范围,并与普通Voronoi图方法进行对比.该方法可作为避难场所规划的依据,达到科学决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白昕 《城市勘测》2015,(3):79-82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图集是地震系列专题地图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在城市应急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出发,探讨了应急避难场所地图集的设计和编制方法,并以福州市为例进行了实验和应用,为今后的城市应急避难专题图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思想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阐述了防灾公园的规划原则,即各种避难场所统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等的整合、原有普通公园改造等。认为防灾公园的规划程序应包括调查分析、场地选择、避难人口的统计、防灾设施的安排、绘制平面图,制定防灾植被规划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燃气紧急事件的管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和应用,从燃气紧急事件管理的5个阶段出发,阐述了GIS对提高城市燃气事故应急反应能力的作用,讨论了GIS开发平台的选择和数据准备。  相似文献   

15.
溃坝应急预案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翠云  钱新  杨珏  李雷  万玉秋  杨孟 《岩土工程学报》2008,30(11):1729-1733
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水库大坝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水库管理机构相继开展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但所编制的应急预案是否能够实现预定的风险管理目标,亟需建立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检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模拟研究区受灾居民点最佳撤离路径和撤离时间,提出了定量评价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性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评价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栗华卫 《山西建筑》2002,28(1):16-17
论述了城震对城市及企业的危害,强调了企业抗震防灾规划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思想上做好一些防范工作,认真编制和实施好一个企业的抗震防灾规划及应急预案,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对策,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从汶川大地震反思城乡防灾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汶川大地震教训的总结,反思我国城乡抗震防灾建设中存在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问题,建筑抗震设计问题,农房建设防震安全问题。同时还介绍了日本城市抗震减灾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以《福州市污染源管理及应急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为例,具体论述了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城市基础电子地图数据和环保专题空间信息图层,设计和建设城市环保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以提高城市环境监察、污染源分析、应急事故等工作的处置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莉  郭枫 《城市规划》2011,35(10):51-54,66
德阳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也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地区。如何协调城市长远发展与应急重建的关系,是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一主题,项目组设计了灾后重建与发展规划相结合、区域发展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与总体城市设计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在成德绵区域一体化发展、构筑市域安全发展格局、打造城市弹性发展空间、重建期建设规划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抢修决策分析是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功能模块,文章就系统中涉及的管网抢修决策分析算法进行论述,并对GIS的燃气事故应急预案制定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