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蟛蜞菊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蟛蜞菊总黄酮,确定蟛蜞菊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探究。结果显示,蟛蜞菊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45%,料液比1∶30(g/mL),超声功率4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0 min,此条件下,蟛蜞菊总黄酮的得率高达6.64%。蟛蜞菊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蟛蜞菊总黄酮提取液的质量浓度越大,对·OH、DPPH·以及NaNO2的清除能力就越强。当蟛蜞菊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为0.664 mg/mL时,对DPPH·、·OH、NaNO2的清除率分别为94.62%、76.29%、63.99%,即DPPH·的清除率>·OH的清除率>NaNO2的清除率。由此可见,蟛蜞菊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代代花总黄酮的工艺,并研究代代花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本实验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然后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代代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同时通过DPPH·和·OH的清除实验对代代花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60%、液料比20:1 mL/g、提取时间35 min、提取温度为60℃,该条件下代代花总黄酮的得率为2.62%,该值与预测值2.66%高度相符;其对DPPH·和·OH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IC50值分别为0.385和0.255 mg/mL。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代代花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且代代花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优化南酸枣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南酸枣叶多糖的热水浸提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南酸枣叶多糖的总抗氧化活性及其对·OH和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显示,南酸枣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86℃;液料比110∶1(mL/g);提取时间3.90 h。在该工艺条件下,南酸枣叶多糖得率为4.41%。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南酸枣叶多糖具有一定的总抗氧化性,对DPPH·和·OH的IC50值分别是0.57 mg/mL和0.39 mg/mL。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皂化反应结合有机溶剂对粗糙脉孢菌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皂化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皂化温度、皂化时间及NaOH浓度;同时以β-胡萝卜素、VC及VE为对照,测定了粗糙脉孢菌番茄红素对DPPH·、O2-·、·OH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通过FRAP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最佳皂化工艺条件为:皂化温度58 ℃、皂化时间21 min、NaOH浓度0.06 mol/L,在此条件下番茄红素得率为(1.620±0.011) mg/g,比未皂化时提高了38.46%,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粗糙脉孢菌番茄红素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当其浓度为250 μg/mL时对DPPH·及O2-·的清除活性最强,分别为86.43%、90.21%;当其浓度为1200 μg/mL时,对·OH的最大清除率为85.83%。  相似文献   

5.
研究纤维素酶/果胶酶复合酶法提取长白楤木根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长白楤木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酶法提取长白楤木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复合酶添加量(质量分数为5%,纤维素酶:果胶酶=1:1)、提取时间为50 min、液料比为40:1 (mL/g)、乙醇体积分数为50%。在此条件下长白楤木根总黄酮的提取量达到最大值为8.6±0.05 mg/g。当长白楤木根总黄酮浓度为0.15 mg/mL时,对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较好,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6.3%、70.1%、44.1%,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比VC更高。本研究得出了纤维素酶果胶酶复合酶法提取长白楤木根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且提取出的长白楤木根总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猕猴桃酿酒发酵后的果渣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猕猴桃果渣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评价最佳工艺条件提取的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猕猴桃果渣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66℃、提取时间16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3.02%。猕猴桃果渣总黄酮提取物对DPPH·、ABTS+·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当总黄酮提取物浓度为30.16 μg/mL时,对DPPH·清除率为83.08%,当总黄酮提取物浓度为12.08 μg/mL时,对ABTS+·清除率为97.36%,表明猕猴桃果渣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曹小燕  杨海涛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2):223-228,232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荠菜多酚,并利用响应面法对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优化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荠菜多酚提取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48%,超声提取时间为27 min,提取温度为57 ℃,料液比为1:33 (g:mL),得到多酚提取量的实验值为28.33 mg/g,与模型预测值(28.35 mg/g)相比,其相对误差为0.07%。通过体外自由基(·OH、O2-·和NaNO2)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评价了荠菜多酚的抗氧化性,结果显示荠菜多酚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能力,荠菜多酚的自由基(·OH、O2-·和NaNO2)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0.17±0.01) mg/mL、(0.08±0.01) mg/mL和(18.9±0.02) μg/mL。结论:荠菜多酚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活性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辣木叶总黄酮的提取率,评价其抑菌和抗氧化能力。方法:以保山产辣木叶为材料,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对其抑菌和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微波辅助提取辣木叶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9 (g/mL)、微波功率567 W、微波时间3.6 min、乙醇体积分数50%,此条件下辣木叶总黄酮提取率最高为(7.414±0.027)%。辣木叶总黄酮对DPPH·、ABTS+·和·OH的IC50值分别为0.024,0.014,0.051 mg/mL,分别为抗坏血酸的3.43,14.00,1.09倍。结论:辣木叶总黄酮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几乎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黄花菜为原料,采用超声协同高压矩形脉冲电场提取黄花菜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协同高压矩形脉冲电场提取黄花菜多糖工艺,同时测定黄花菜粗多糖对·O2-、·OH以及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超声协同高压矩形脉冲电场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9 ℃,超声功率700 W,电场电压 14 kV,得到的黄花菜多糖得率为10.03%,此结果接近预测得率,表明提取工艺是可行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花菜粗多糖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且与多糖浓度呈正相关,当黄花菜粗多糖浓度为1.0 mg/mL时对·O2-、·OH以及DPPH·的清除能率分别可达到66.93%、70.61%、49.28%。本研究为黄花菜多糖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黄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对黄茶进行热水浸提、70%乙醇醇沉得到黄茶70部位的粗多糖(YT70),利用阴离子交换柱对YT70进行分离纯化得到YT70-1,进一步对YT70-1进行DPPH·、ABTS+·、·OH的清除试验以及总还原力能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YT70的糖含量为43.3%,YT70-1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及岩藻糖。YT70-1对DPPH·、ABTS+·和·OH的清除率与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且总还原能力与浓度成正比。在浓度为20 mg/mL时,YT70-1对DPPH·、ABTS+·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48.7%、77.01%和39.67%,还原力为0.415。YT70-1对ABTS+·的IC50值为3.87 mg/mL。因此YT70-1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DPPH·、ABTS+·和·OH,并且清除能力随多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柿子叶总黄酮的回流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根据单因素实验的结果,通过响应面法与正交法分别得出最佳的回流提取总黄酮的条件,确定最优工艺条件,并在最优工艺条件下,以VC作为对照,通过柿子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等的清除作用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正交试验设计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40%,提取温度50 ℃,料液比为1:50 (g/mL)和提取时间为120 min,总黄酮提取量为18.11 mg/g。响应面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50%,提取温度50 ℃,料液比为1:60 (g/mL)和提取时间为120 min,总黄酮提取量为18.21 mg/g。响应面法总黄酮提取量比正交试验法提高了0.55%。但从经济角度考虑,低乙醇浓度和低料液比能节约成本和能耗,而两者提取率几乎没有差别。因此,正交试验更适合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同时在正交试验法最佳工艺条件下,柿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IC50分别为8.0、18.0、76.0 μg/mL,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柿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抗坏血酸,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清除能力低于同浓度的抗坏血酸。结论:正交试验提取柿叶总黄酮工艺合理可行,经济节约,可适用于工业生产。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在12种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和解吸、静态吸附动力学基础上,研究上样液、洗脱剂乙醇浓度对较优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和解吸率的影响,并以维生素C和芦丁为对照,对甜茶叶粗黄酮与精黄酮的清除DPPH·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PD-450大孔树脂为甜茶叶总黄酮分离纯化的最佳大孔树脂,其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为1.2875 mg/mL,上样量100 mL (上样量体积与树脂质量比为10:3),上样液以1.5 BV/h流速上柱,依次用2 BV水洗脱,170 mL 55%乙醇洗脱。纯化后精黄酮纯度为31.79%,回收率为90.49%。甜茶叶粗黄酮、甜茶叶精黄酮、维生素C、芦丁对DPPH·的IC50值分别为0.0187、0.0202、0.0175和0.0265 mg/mL,表明甜茶叶粗黄酮比甜茶叶精黄酮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能力,甜茶叶粗黄酮、精黄酮对DPPH·清除能力均低于维生素C而高于芦丁。从总抗氧化能力(T-AOC)效果评判,在0.02 mg/mL浓度组内,甜茶叶粗黄酮总抗氧化能力显著(P<0.05)大于其他;在0.03、0.04 mg/mL浓度组内,甜茶叶粗黄酮总抗氧化能力大于甜茶叶精黄酮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而两者均显著(P<0.05)大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对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和.OH的清除活性,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松嫩草原野生罗布麻茎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茎总黄酮对DPPH.的清除活性在营养期、花末期和落叶期较强,对.OH的清除活性在营养生长期、盛花期、花末期和种子成熟期较强;叶总黄酮对DPPH.的清除活性从返青期到营养生长期开始增强后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种子成熟期后开始下降,对.OH清除活性在盛花期和种子成熟期达到2个顶峰。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强于茎。  相似文献   

14.
张迪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3):173-178,184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马鞭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A)、料液比(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为自变量,总黄酮含量为因变量,运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优化马鞭草中总黄酮闪式提取工艺。并通过马鞭草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马鞭草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为1:35 (g/mL),提取时间为1.5 min,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含量达到(8.282±0.003) mg/g,与模型预测值8.280 mg/g相近。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稳定可靠,总黄酮得率高,适于马鞭草中总黄酮的提取。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当马鞭草中总黄酮浓度为60 μg/mL时,其对DPPH、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3种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4.8%、43.2%、89.5%,表明马鞭草总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余甘子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法提取总黄酮物质,并进行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余甘子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g/mL)、乙醇浓度60%、超声功率70 W、提取时间20min、提取温度60℃,此条件下的余甘子叶总黄酮提取率高达14.57%。余甘子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当浓度为0.5mg/mL时,·OH清除率为82.72%,NaNO_2清除率为66.14%;当浓度为0.08mg/mL时,DPPH·清除率为97.40%。  相似文献   

16.
为得到芦柑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利用响应面法对芦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芦柑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芦柑叶总黄酮为响应值,选取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建立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并利用总黄酮对·OH和DPPH·的清除作用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8∶1(mL/g)、乙醇浓度74%、超声温度71℃和超声时间26 min,在该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试验,得到总黄酮的平均提取率为(53.19±0.28)mg/g,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6%,说明该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芦柑叶总黄酮对·OH和DPPH·的清除试验表明,芦柑叶总黄酮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与·OH和DPPH·的清除率之间存在量效关系,其对·OH和DPPH·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146.41 mg/L和66.56 mg/L,说明芦柑叶总黄酮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7.
在7种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山茱萸熊果酸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通过还原能力、DPPH·、·OH和猪油氧化抑制实验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测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对倍稀释法,测定了山茱萸熊果酸对5种食品领域常见的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山茱萸熊果酸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为:超声浸提时间25 min,溶剂中乙醇浓度50%,超声功率225 W,超声工作/间歇比8 s/5 s,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40 ℃,料液比1:25 (g/mL),在此条件下平均得率可达13.16%;山茱萸熊果酸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抑菌能力,当浓度为 0.1 mg/mL时,对DPPH·清除率最大为88.1%,对·OH的清除率最大为68.6%;当添加量达到0.75%对猪油的抗氧化能力与0.25%的VC接近;抑菌能力大小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黑曲霉菌;对大肠杆菌的MIC 为6.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MIC为12.5 mg/mL,对变形杆菌、黑曲霉 MIC 为 25 mg/mL。  相似文献   

18.
选用不同柱色谱材料,对罗布麻茶黄酮进行分离富集,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及体内抗疲劳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聚酰胺树脂对罗布麻茶黄酮的富集效果最好,吸附率达65.08%,解吸率达41.27%;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罗布麻茶黄酮对ABTS+·、DPPH·、·O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当浓度为0.20 mg/mL时,其对DPPH·清除率达98.5%±0.18%,优于同浓度下阳性对照组VC,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体内抗疲劳试验结果显示,罗布麻茶黄酮能有效延长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提高小鼠肝糖原储备量,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增强体内抗氧化酶系活力等,表现出良好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