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获得制备硬脂酸淀粉酯的新工艺,采用机械活化干法制备木薯硬脂酸淀粉酯。以取代度和反应效率为指标,分别探讨硬脂酸用量、盐酸用量、球磨温度、球磨时间、搅拌速度、球磨介质的堆体积等因素对木薯淀粉硬脂酸酯反应的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优化。结果表明,机械活化明显提高了木薯淀粉的酯化反应活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硬脂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硬脂酸质量分数5%、盐酸质量分数0.14%、球磨温度50℃、球磨时间60 min、搅拌速度380 r/min、球磨介质堆体积500 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木薯硬脂酸酯淀粉的取代度为0.007 1,反应效率为28.77%。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木薯硬脂酸淀粉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检测结果显示,木薯硬脂酸淀粉酯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12-羟基硬脂酸和二乙醇胺为原料,采用减压蒸馏脱水进行酰胺化反应和胺解反应二步合成法制备皮革加脂剂中间体12-羟基硬脂酸二乙醇酰胺。采用FT-IR表征原料及12-羟基硬脂酸二乙醇酰胺结构。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合成工艺条件,确定优化的合成工艺条件为:12-羟基硬脂酸与二乙醇胺物质的量比为1∶1.03;第一步酰胺化反应温度135℃,反应时间4h;第二步胺解反应中,反应温度70℃,催化剂乙醇钠用量为12-羟基硬脂酸质量的1.5%,反应时间2h。在该优化条件下合成的12-羟基硬脂酸二乙醇酰胺产率可达90.95%。  相似文献   

3.
针对硬脂酸淀粉酯的制备存在生产成本高、食用安全差等问题,在不添加任何有机溶剂条件下,采用挤压机干法制备硬脂酸淀粉酯,探讨转速、含水量、套筒温度及硬脂酸加入形式对硬脂酸淀粉酯性质的影响,并通过XRD、SEM、FT-IR揭示其高效性机理。结果表明,挤压机的高温高剪切作用破坏了淀粉原有的晶体和颗粒结构,从而硬脂酸可进入淀粉颗粒内部与淀粉分子反应,显著提高了反应均匀性和反应效率。并确定了该法制备硬脂酸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转速为900 r/min、含水量为22%、套筒温度为140℃。  相似文献   

4.
半干法制备硬脂酸蜡质玉米淀粉酯工艺及其乳化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硬脂酸蜡质玉米淀粉酯的半干法制备工艺及其乳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硬脂酸蜡质玉米淀粉酯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硬脂酸添加量为4%(干淀粉),反应温度为145℃,反应时间为4h,制得的淀粉酯取代度为0.0055,具有很好的乳化性能,其取代度和粘度对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现有9,10-二羟基硬脂酸合成存在的反应不连续、反应时间过长等问题,以油酸为原料,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连续流反应器中合成9,10-二羟基硬脂酸,对催化剂进行了筛选,并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优化。结果表明,9,10-二羟基硬脂酸,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磷钨酸为催化剂、不使用溶剂、30%过氧化氢与油酸物质的量比3∶1、反应温度60℃、催化剂用量10%(以油酸质量计)、反应时间23.6 min,在此条件下油酸转化率为91.2%,9,10-二羟基硬脂酸选择性为82.6%。该方法解决了传统间歇釜式反应器中制备9,10-二羟基硬脂酸时反应时间长、工艺烦琐等问题,且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木薯淀粉和硬脂酸为原料,用盐酸作为催化剂,采用干法合成制备硬脂酸木薯淀粉酯.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合成硬脂酸木薯淀粉酯的最优工艺条件:淀粉100g(干基),初始水分质量分数20%,温度140℃,硬脂酸质量分数3%,反应时间2 h,2mol/L盐酸量0.8mL.得到的产品取代度为0.006426,反应效率为37.61%.  相似文献   

7.
硬脂酰乳酸钙是一种阴离子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有广泛用途。以L-乳酸和硬脂酸为原料,用一步法制备了硬脂酰乳酸钙,以酯值为指标,研究了L-乳酸与硬脂酸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法鉴定了产品。结果表明,制备硬脂酰乳酸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L-乳酸与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8∶1,反应温度为110℃,催化剂用量为1.0%,反应时间为4h。实验结果将对硬脂酰乳酸钙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硬脂酸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金属氧化物为催化荆制备乙二醇硬脂酸酯的工艺条件,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了物物料比、催化荆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本工艺制取乙二醇硬脂酸酯在简化工艺、避免污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反应温度、硬脂酸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微晶淀粉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硬脂酸木薯微晶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硬脂酸质量分数1%(以100 g微晶淀粉计,干基),反应温度139℃,反应时间4 h,且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品取代度达到0.010 5.反应效率为89.57%.各因素对酯化反应影响显著性由大至小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硬脂酸的用量,三因素之间对取代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曹世阳  李宏升 《中国油脂》2018,43(1):116-120
以大米淀粉和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为原料,通过红外光谱及分光光度分析技术探究大米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生成,以及大米原料、脂肪酸不饱和度及复合物制备工艺对复合指数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复合方案。结果表明:试验所制备的大米淀粉-脂肪酸是复合物而非混合物;在试验水平范围内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减少,复合指数呈增大趋势;随着硬脂酸添加量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复合指数总体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趋势;在硬脂酸添加量4%、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0 min条件下,大米淀粉-硬脂酸复合物的复合指数最高,为21.06%。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微波辅助技术制备硬脂酸木薯淀粉酯,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方法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以硬脂酸为酯化剂,以盐酸为催化剂,通过均匀设计实验并经SPSS 10.0软件优化微波法制备硬脂酸木薯淀粉酯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硬脂酸木薯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淀粉50 g(干基),微波功率450 W,微波辐射时间1.5 min,盐酸加入量6.0 mL,硬脂酸0.5 g,得到的产品取代度为0.0168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无污染、反应快、能耗低的硬脂酸木薯淀粉酯制备方法,得到的产品取代度较高,溶解度、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优于原淀粉。  相似文献   

12.
Lipozyme TL IM脂肪酶催化茶油酯交换制备类可可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利用Lipozyme,IL IM脂肪酶催化茶油与硬脂酸和棕榈酸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类可可脂.利用酯交换程度和酰基位移程度来评价各反应影响因素对反应工艺的影响.反应条件为:茶油3 g,反应时间14 h,底物物质的量比为6.0(脂肪酸/茶油),加酶量20%(以茶油质量计),反应温度60℃,硬脂酸与棕榈酸的物质的量比为2/1,水活度0.43(20℃)时所制备的类可可脂产品的β-POP+β-POSt+B-StOSt的总量为27.24%,与天然可可脂的符合度达到37.3%;熔点范围为21~24℃,这与产品中油酸含量偏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铜催化合成植物甾醇硬脂酸酯,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酸醇摩尔比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出酯化反应的最优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129℃,反应时间2.6h催化剂用量为植物甾醇量1.15%,酸醇摩尔比为1.2∶1,在此条件下制备植物甾醇硬脂酸酯,其酯化率为92.59%。  相似文献   

14.
用酸化镁碱沸石(H~+-Ferr)作催化剂催化油酸异构化得到异构油酸,再经过加氢制备异硬脂酸。以油酸转化率和异硬脂酸产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加水量对油酸异构化的影响;并以异硬脂酸产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各因素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优异构化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占油酸质量)5.33%,反应时间6.83 h,反应温度273.5℃,加水量(占油酸质量)3.31%。在最优条件下,异硬脂酸产率可达81.92%,产物中异硬脂酸含量为77.76%。  相似文献   

15.
以12-羟基硬脂酸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实验法对12-羟基硬脂酸乙二醇双酯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反应条件是:12-羟基硬脂酸与乙二醇的摩尔比为2∶1.1,反应温度135℃,反应时间4 h,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为12-羟基硬脂酸和乙二醇总质量的0.6%,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12-羟基硬脂酸乙二醇双酯产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6.
优化了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1,3-特异性脂肪酶催化高油酸葵花籽油与硬脂酸合成富含1,3-二硬脂酸-2-油酸甘油三酯(SOS)的合成工艺。以SOS体系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了酶的种类、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的影响。确定无溶剂体系下SOS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特异性脂肪酶为NS40086,酶添加量12%(以底物总质量计),底物(高油酸葵花籽油与硬脂酸)摩尔比1∶12,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7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反应产物中SOS含量为66.1%,SSO含量为7.1%,SOO含量为13.5%。  相似文献   

17.
用环氧丙烷作为醚化剂对玉米淀粉进行醚化处理后,再采用硬脂酸作为酯化剂进行酯化反应,使淀粉分子上面同时接入亲水性的羟丙基和疏水性的烷基,避免单纯酯化改性只接入疏水性基团,导致亲水性降低,从而导致在水包油体系中淀粉的乳化性差的缺陷。本文对制备疏水性玉米淀粉的醚化亲水性修饰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醚化温度为40℃,醚化pH值为12,醚化反应时间为14小时,环氧丙烷的添加量为淀粉干基重量的8.5%时,经过亲水性修饰的硬脂酸淀粉酯的凝沉稳定性最高,经过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制备的该产品的乳化性达到73%,乳化稳定性达到70%,比未经过修饰的硬脂酸淀粉酯的乳化性能显著提高。该工艺是一种有效提高疏水性淀粉乳化性能的新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12-羟基硬脂酸和多亚乙基多胺为原料合成了聚12-羟基硬脂酸-多亚乙基多胺超分散剂,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品酸值的影响.聚12-羟基硬脂酸优化的合成工艺为:催化剂SnCl2.2H2O 0.6%,170℃反应18 h.在该工艺条件下,聚12-羟基硬脂酸的平均聚合度可达到8.接枝多亚乙基多胺的优化工艺为:160℃反应6 h.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产物即为聚12-羟基硬脂酸-多亚乙基多胺.  相似文献   

19.
针对造纸常用填料GCC加填时纸张强度严重下降的问题,利用淀粉-硬脂酸反应形成复合物包覆在碳酸钙表面的方法对其表面改性,探索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淀粉-硬脂酸钠复合物改性GCC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淀粉用量为GCC质量的100%,硬脂酸钠用量为GCC质量的3%,包覆反应温度85℃,包覆反应时间40 min。改性GCC粒径从14.8μm增大到36.2μm,且分布范围变窄。  相似文献   

20.
杨中路 《中国油脂》2021,46(9):57-61
以钠型镁碱沸石为催化剂,经改性和表面修饰后催化油酸进行异构化反应,再通过加氢反应制备异硬脂酸。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不同改性条件(改性方法、改性剂、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了3种不同表面修饰剂对改性催化剂的修饰催化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的改性条件为:采用铵改性,以氯化铵为改性剂,煅烧温度500 ℃,煅烧时间3 h。在最佳改性条件下,异硬脂酸产率达到74.81%。在最佳改性条件下制备的氢型镁碱沸石,用10%(基于催化剂质量)三苯基膦进行表面修饰后,用于催化油酸异构化制备异硬脂酸,异硬脂酸产率超过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