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丙烯酸酯和三氟氯乙烯共聚合反应作了初步探讨,主要研究了溶剂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和反应时间对共聚物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二甲苯、醋酸丁酯、丁醇为混合溶剂,可以得到无色透明的混合物,由此得到的共聚物与异氰酸酯在室温具有较好的固化性能。并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三氟氯乙烯含量也随之升高,百丙烯酸酯的含量却下降,并用红外光谱作了初步表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丙烯酸酯和三氟聚乙烯的共聚合反应作了初步探讨,主要研究了溶剂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和反应时间对共聚物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水性涂料用氟树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三氟氯乙烯和乙基乙烯基醚进行乳液共聚合的方法,对水性涂料用氟树脂的共聚合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整两种单体不同的摩尔比,研究了分散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对三氟氯乙烯和乙基乙烯基醚两种单体的竞聚率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这一绿色溶剂作为反应介质,合成了三氟氯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反应环保、无污染,产物纯净不需要提纯。研究了三氟氯乙烯和乙烯共聚合反应的条件及引发剂比例等对产品的影响,探讨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中乙烯/三氟氯乙烯的最优聚合条件。  相似文献   

5.
溶液接枝法合成EPDM-g-SAN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正庚烷/环己酮为溶剂,用溶液接枝法合成了高胶含量的苯乙烯(St)-三元乙丙橡胶(EPDM)-丙烯腈(AN)接枝共聚物(EPDM-g-SAN)。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EPDM含量、混合溶剂的配比以及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合反应的影响。FTIR分析证实EPDM已接枝上SAN支链。实验证明,接枝共聚物对SAN树脂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6.
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路军  胡望明 《化学世界》2004,45(6):299-301,291
以过氧化十二酰为引发剂(IN),采用溶液自由基共聚合方法,实现了甲基乙烯基醚(MVE)与马来酸酐(MAN)的交替共聚合。通过详细研究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溶剂配比、溶剂用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共聚物产率及产品特性粘度的影响,优化了制备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工艺条件。最后通过FTIR和13C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聚苯乙烯大单体和丙烯酸辛酯的规整接枝共聚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聚苯乙烯大单体和丙烯酸辛酯进行自由基溶液共聚合反应,得到规整接枝共聚物。产物通过萃取法提纯后,用IR表征其结构。研究了共聚合反应条件:聚苯乙烯大单体的投料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接枝效率的影响;并测定了丙烯酸辛酯在不同反应时间的竞聚率,接枝共聚物的稀溶液性质以及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当聚苯乙烯大单体的投料质量分数在40%左右时,此接枝共聚物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热塑性弹性体。  相似文献   

8.
将丙烯酸单体与多种增粘树脂混合乳化进行半连续乳液共聚合,研究了其乳液聚合反应行为,得到与塑料粘结力高且储存稳定性高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结果表明:同样反应条件下,无萜烯树脂参与的乳液聚合则易破乳,并用IR和DSC分析证明萜烯树脂在聚合中起到稳定剂的作用。得到了单体转化率达到99%以上、稳定性很好的环保型丙烯酸酯乳液。  相似文献   

9.
王国祥  周芳警 《杭州化工》2011,41(1):27-30,38
根据自由基共聚合和交联改性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原理,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NMPMI)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并研究了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了共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10.
用作浸渍料的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多种丙烯酸酯单体与有机硅进行共聚合,研制出电子器件用浸渍料,并对合成工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等与有机硅在55 ̄85℃下共聚9h,可得到满足使用要求的浸渍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溶液法、本体法和本体-悬浮法制备SMA,考查了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溶剂浓度、聚合温度、反应时间、滴加时间等因素对转化率、反应体系的产品性能的影响。用IR及乌氏黏度计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反应条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多种丙烯酸酯单体与有机硅进行共聚合,研制出电子器件用浸渍料,并对合成工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等与有机硅在55~85℃下共聚9h,可得到满足使用要求的浸渍料。  相似文献   

13.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共缩聚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添加第三单体3,4'-二氨基二苯醚(3,4'-ODA)对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进行改性,能够使其溶于一般的极性有机溶剂中,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可以直接纺丝。研究了PPTA共聚合工艺,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摩尔浓度、CaCl2含量以及第三单体含量和初始投料比对共聚物比浓对数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铜和硫酸铜选择性催化合成单取代苯基哌嗪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童荣标  郭灿城 《化学试剂》2003,25(4):239-240
报道了无溶剂条件下用铜和硫酸铜作催化剂由溴苯与哌嗪选择性合成单取代苯基哌嗪的新方法,并初步研究了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AN/MA自由基共聚合可控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单体配比,采用丙烯腈(AN)与丙烯酸甲酯(MA)自由基溶液共聚合,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溶剂二甲基亚砜中合成了丙烯腈共聚物.分析了单体浓度、引发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单体浓度和引发剂的用量、升高反应温度等条件,都可以使聚合体系的转化率提高,但是会使共聚物的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宽.通过TGA的研究,发现共聚物的失重可以明显分成3个阶段,这对后期研究原丝的预氧化、碳化过程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何斌鸿 《山东化工》2011,40(11):1-3
采用四氯化碳为引发剂,三氯化铁与丁二酸复合物为催化剂,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对苯乙烯、丙烯腈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研究了苯乙烯和丙烯腈物质的量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共聚物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原料配比n(苯乙烯):n(丙烯腈)为3:1;引发剂用量为12.5mL,三氯化铁与丁二酸复合催发剂的量分别为0.2865g,0.1180g;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48h。  相似文献   

17.
用普通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考察了含氟丙烯酸酯(FA)和烷基丙烯酸酯(AAs)共聚单体在水相中的分散;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引发剂体系对不同氟单体体系的悬浮共聚合的影响;初步表征了FA/AAs共聚物胶乳及其乳胶膜的一些基本性质。实验结果表明,用普通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乳化剂复合可以制备得到分散稳定的含氟单体分散系;无须加入有机溶剂,FA和AAs可以实现有效共聚合,其共聚物乳胶粒子为多相形态结构;线形共聚物乳胶膜可以溶于典型的有机溶剂(如THF)中;而一定交联程度的共聚物乳胶膜则表现出了氟材料特有的疏水疏油性质。  相似文献   

18.
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活性大单体的合成。以DMF为溶剂,过氧化物为引发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AE)、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异辛酯(MG)共聚,得到了三元共聚物(AEAMMG)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探讨了单体组成、引发剂和溶剂用量、反应温度对共聚物表面活性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EAMMG共聚物表面高,增粘能力强,1%共聚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低达32.4mN/m,油水界面张力小于1mN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正丁基锂为引发剂,抽余油为溶剂的活性丁苯无规共聚合体系中氧偶联反应特点及氧偶联作用对Sn偶联丁苯无规共聚物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氧含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问的增加,氧偶联反应效率增加;GPC谱图表明,氧偶联反应形成双臂大分子峰,且Sn偶联的丁苯无规共聚物呈多峰分布:氧偶联反应对产物物理机械性能影响较小,但对产物动态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2L的搅拌釜式反应器中,对以正丁基锂(n-BuLi)、THF和环己烷分别为引发剂、调节剂和溶剂的丁二烯/苯乙烯阴离子连续溶液共聚合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气相色谱、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仪分别实测了单体转化率、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和共聚物的微观结构。考察了平均停留时间和THF/Li^ 比值对丁苯连续共聚合的转化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和共聚物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THF存在下,由n-BuLi引发的丁苯阴离子连续溶液共聚合可获得微观结构较合适的丁苯无规共聚物;平均停留时间对转化率有明显影响,而对共聚物的微观结构的影响较小;THF/Li^ 比值对聚合速率及共聚物中的结合苯乙烯含量有明显影响,对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如1,2-结构 1,4-结构及顺反结构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THF/Li^ 比值对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有显著的影响,因而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无明显影响。研究表明合适的THF/Li^ 比值为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