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氟浸出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婧  侯彩云 《食品科技》2006,31(9):93-95
利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了绿茶在不同茶水比、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等条件下,氟的浸出情况,以及茶叶粒度大小对茶氟浸出的影响,并在测定12种不同绿茶的含氟量基础上,给出了绿茶日推荐摄入参考量。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粒度越小,越有利于茶氟的浸出;4种因子均对茶氟浸出有显著性影响;日常饮用绿茶不致于造成氟中毒,但建议不要长期饮用浓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茶叶中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茶树对氟的吸收、富集和转运氟的特征,以及茶叶中氟的浸出规律和安全性分析等方面。本文主要从茶叶中氟含量及其氟浸出率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茶叶中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个别茶类氟含量较高,已成为影响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有关茶树品种、土壤、大气、水源、肥料等因素对茶树氟富集影响,以及对不同茶叶中氟含量和浸出规律已展开研究。降低人体对茶叶摄入氟含量的措施主要有选育低氟茶树品种、改善栽培环境、增加采摘鲜叶嫩度,以及改变加工技术、饮茶方式等。各种降氟措施各有利弊,采用单一的降氟措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茶叶氟富集与控制研究的梳理,以期为茶叶降氟措施的深入研究和低氟茶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测定不同茶叶中氟含量,对茶叶溶出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氧弹——燃烧技术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茶叶中的氟含量。不同茶叶中的氟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氟含量为砖茶>红茶>绿茶,溶出率也不相同。不同介质及时间对茶叶的溶出率有一定的影响,但氟含量未出现超出限定值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用氢氧化钾固氟、灰化除去茶叶中有机成分,用3mol/L硫酸中和,简便快速地检测茶叶中的氟离子含量。氟离子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99.99%,氟离子的最低检出限为5μg/L,平均回收率大于90.3%~101.7%,相对平均偏差(RSD n=6)为1.48%~2.63%。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基体干扰小,方法高效准确。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查茶叶中污染物的含量情况,对2017年至2022年间在福建省的生产及流通环节采集170份茶叶样品中的铅和氟含量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检测结果含量水平。结果表明:茶叶存在铅超标的问题,所分析茶样铅的不合格率为1.2%;砖茶与普洱茶中氟含量最高,并且不合格率均超过60%,乌龙茶中氟含量也较高。为更科学合理地控制氟和铅的摄入量,文章建议监管部门将六大类茶叶中的氟列入风险监测范畴,从严调整茶叶中铅的限量指标,促进茶行业质量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喝茶对身体有很多益处.茶中含有鞣酸,具有分解脂肪、帮助消化、消炎杀虫等功能.茶叶还含有氟,对牙齿有抗酸防龋和脱敏作用.  相似文献   

8.
邹娜 《饮料工业》2014,(11):35-39
使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两种茶饮料中的氟,通过加入TISAB缓冲溶液控制测定条件,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了"康师傅"绿茶和红茶中的氟含量。进行了回收率的测定,并对搅拌状态、有无TISAB以及溶液p H大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红茶中的氟含量为0.9602mg/L,加标回收率为95.79%~102.88%;绿茶中的氟含量为1.135mg/L,加标回收率为97.04%~101.06%。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回收率高,能满足对茶饮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的一些地方流行茶浴。我国台湾的台北一带就有茶浴的习惯。那里的浴室常备有茶叶 ,沐浴者可以自取茶叶放入水箱内 ,拧开龙头即可喷淋茶水 ,享受茶浴之乐。台湾莲花县的茶园也设有茶水浴室 ,此地是将茶叶放入浴盆中 ,让浴者沐盆水浴。因茶叶含有儿茶素 ,可促使皮肤新陈代谢 ,清除疲劳 ;又因茶多酚能与细菌蛋白质相结合 ,故能起到抑菌、杀菌作用。另外 ,长期用茶水漱口 ,茶中含有氟元素而能固齿 ;且茶水呈碱性 ,能中和酸类 ,可防龋齿发生 ,并能抑制某些病菌。如长期用茶水洗头 ,能使头发乌黑发亮 ,还具有去屑、止痒、生发等功效茶水浴漱…  相似文献   

10.
富锌茶的锌浸出率及其饮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利用茶树的生物富集作用制得的富锌茶的锌浸出率、饮用的营养价值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富锌茶的锌浸出率为47.1%~51.1%,茶叶锌浸出率主要与加工方法等有关,而与锌含量无关;经粉碎加工的袋泡茶浸出率高于炒青。第一泡浸出的锌为两次浸泡锌总浸出量的80%左右,饮茶时一次冲泡即可获取茶叶中的大部分可浸出锌,通过饮用富锌茶可获取10%~15%的锌营养,并不会造成锌过量。利用生物转化生产富锌茶的农残及铅铜含量符合国家茶叶卫生标准。该富锌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锌饮料。  相似文献   

11.
氟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对牙齿有防龋抗蚀作用,少量氟还能促进儿童发育,预防老人骨质变脆。但是摄人量过多又会导致积累引起人体慢性中毒,病人常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食用盐卫生标准GB272lM6规定氟含量不得超过2.STng/kg。本文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两次加人标准,对食盐中微量氟进行准确测定。l方法要点将氟离子选择电极和参比电极插人样品溶液中,电位差随氟离子浓度而变化,电位变化规律符合能斯特方程。设样品溶液体积为Vx,氟离子质量为GX,测得电动势为E;,则有式中:M--氟摩尔质量,g/mol。S-一斜率「0.1…  相似文献   

12.
茶饮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水浸泡茶叶,浸出茶叶中所含茶多酚,可可碱等有效成分。在茶浸出液中,添加果糖和山梨糖醇,防止茶浸出液“冷后浑”的产生,将茶制成系列饮料。  相似文献   

13.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高氟样品中氟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GB/T 5009.18-2003《食品中氟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改进,将线性范围扩展至0.04~50.0μg/mL,建立了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南极磷虾和茶叶等高氟样品中氟含量的方法,通过精密度及回收率实验,南极磷虾中氟的回收率为88.7% ~98.2%,茶叶标物的回收率为91.2%~105.3%,紧压茶的回收率为89.7% ~ 104.0%,RSD为1.1%~2.5%.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该方法的建立将为高氟样品中氟含量的监测和食用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测定葡萄酒中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准确简便的测定葡萄酒中氟含量的方法,评价葡萄酒消费中氟摄入量及其毒性风险,在葡萄酒微量元素监测方面推广应用。实验了不同总离子强度调节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对组成复杂的待测液酸度进行了优化选择。在最佳测试条件下,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分析大众消费的红、白葡萄酒样品中氟含量,所分析的葡萄酒符合质量标准,其氟离子浓度均未超过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规定1mg/L的最大限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 11%~4. 44%(n=6),平均回收率为95. 83%~106. 67%。  相似文献   

15.
砖茶中氟的释放条件与饮用摄入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统计了不同煮熬时间、温度、煮熬次数和茶水比条件下5种砖茶中氟的释放规律及其同摄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砖茶的水浸出氟含量占全氟含量的70.94%~83.34%,平均77.06%;砖茶氟的浸出量随着茶水比的降低先增大后降低,当茶水比1:100时,浸出量、浸出率以及人体摄入量均最大,茶水比1:150以下时氟的摄入量将在安全量以下;煮熬次数与砖茶氟浸出量呈显著负线性相关(p0.05),舍弃第一泡不饮可使氟的摄入减少48.33%;砖茶中的氟的浸出量随时间的延长增加较快,浸出量与煮熬时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p0.05)。煮茶时间控制在5min以下,基本能保证氟摄入不超过4mg/d;砖茶中氟的浸出量在70~80℃的温度区间内达到最大,当温度超过60℃后茶汤中的氟将超过安全摄入量。因此建议饮砖茶时,尽量增大饮茶时的茶水比,使第一泡茶稍微浸泡一会后舍弃,尽量使用低于60℃的温开水煮熬,同时延长每一泡茶的冲泡次数,减少每天的更换次数将更有利于健康。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滇红茶加工过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降解变化规律以及膳食暴露风险,本研究首先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TPT净化小柱,建立了滇红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高灵敏度快速测定方法,在负离子MRM监测模式下,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0.5~1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出限为0.4 μg/kg,不同添加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84.4%~95.5%,达到痕量检测的要求;通过在滇红茶鲜叶上喷洒氟虫腈及其代谢物,采摘后模拟滇红茶加工过程,对滇红茶加工的主要步骤取样并测定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含量,结果表明,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含量在滇红茶加工过程中不断降低,揉捻和干燥两个步骤可引起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大量降解,降解率范围分别为37.5%~41.2%和65.1%~70.1%;HQ计算结果表明,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膳食暴露风险较低,而总危害指数HI大于1,膳食暴露风险不可接受。目前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已在茶叶中禁止使用,4种农药同时使用的可能性较小,但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淡水鱼中氟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主要介绍通过在碱性条件下固定样品中低氟,高温灰化去除有机物,盐酸浸提,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淡水鱼中氟的测定过程及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适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建立采用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含量的条件及方法。以氧弹对茶叶试样进行燃烧,10 mmol/L NaOH为吸收液进行吸收,以Dionex IonPac AS 11-HC柱,KOH梯度淋洗,流速为1.0 mL/min。经离子色谱分离测定茶叶中氟的含量。氟离子的方法检出限为2.3μg/L。利用该方法对茶叶中氟进行测定,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0.8%~93.7%,相对标准偏差为1.2%~3.1%。  相似文献   

19.
以赶黄草茶为原料,借助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和模糊数学法,研究冲泡温度、冲泡时间、茶添加量对茶汤槲皮素浸出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以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结果为响应值优化冲泡条件。结果显示,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增加,槲皮素、游离氨基酸浸出量随之增加。随着茶添加量增加,槲皮素浸出量先增加后减小,茶添加量为4.0 g时单克茶叶槲皮素浸出量最大;游离氨基酸浸出量持续减小,茶添加量为1.0 g时,单克茶叶游离氨基酸浸出量最大。3个因素对感官品质的影响大小为冲泡时间>茶添加量>冲泡温度。最优冲泡条件为冲泡时间5.6 min,冲泡温度80℃,茶添加量2.8 g,感官评分预测值8.677,实际感官评分8.64,与预测值接近。模型R2=0.990 0,拟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20.
吸附降氟法制备低氟边茶膏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1 种材料中选择对茶汤中氟具有较强吸附性能的食用级磷酸三钙和阴离子树脂,研究二者的吸附性能。采用高氟边茶为原料,研究磷酸三钙吸附降氟的工艺参数,并对制成的低氟边茶膏品质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磷酸三钙在高温下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其饱和吸附量高达10.63mg/g 以上;进一步采用磷酸三钙对茶汤吸附降氟的工艺进行优化,其茶汤吸附降氟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茶汤温度100℃、磷酸三钙用量0.7g/100mL、吸附处理时间20min,在该工艺组合下,茶汤中氟的去除率达到95.80%;将吸附降氟后的茶汤浓缩制备低氟边茶膏,结果氟含量较对照低94.80%,茶膏含氟量为66.52mg/kg;经稀释后具有汤色红浓明亮、陈香浓郁、滋味醇和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