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粒度为0.104~0.053 mm连生度为98%、84%、57%、35%、16%、10%和1%的镜铁矿颗粒为对象,进行了密度、比磁化强度、比磁化率和淀粉吸附量等性能指标测定,并对连生体的可选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连生度的降低,连生体的密度逐渐降低,磁性由强到弱,对淀粉的抑制作用越来越不敏感;重选方法可较容易地将连生度小于16%的连生体抛掉;连生度越高越容易用磁选方法加以回收,连生度小于10%的连生体磁选方法难以回收;反浮选回收率随连生度的降低而升高,对各种连生度的连生体,淀粉在阴离子体系下的抑制效果强于阳离子体系。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固体颗粒密度小于清水密度时,以固体颗粒在加速过程中发生的动量传递为出发点,确定了相互发生动量交换的清水和固体颗粒的质量及其它们的速度变化量,还有影响它们动量变化的外界因素.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预计水平管道内这种升浮性浆体的速度分布公式;同时应用紊流扩散理论,对固体颗粒在水平管道内的垂线分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升浮性浆体在水平管道内的固体颗粒垂线浓度分布公式,并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了该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7,(1):300-302
以临涣选煤厂难浮煤泥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浮选入料的粒度分析、密度分析,现场精煤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高灰细泥污染是影响精煤质量的主要因素。接着进行煤样的分步释放试验、现场尾矿的扫选试验、煤样的精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精选,减轻了高灰细泥对精煤的污染,并提高了粗颗粒精煤的回收。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5,(11):320-322
设计了EPS颗粒的堆积密度和颗粒密度测试装置,开展了5个EPS颗粒样品的堆积密度和颗粒密度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回归分析发现,EPS颗粒的颗粒密度与堆积密度呈现显著线性相关,研究结论为轻质混合土和轻质混凝土中各掺料的配比设计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5.
四种不同煤的可浮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煤样的理论可浮性和实际可浮性的基础上,从中间密度含量和基元灰分出发,对不同煤化程度的4种煤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理论可浮性、中间密度含量及基元灰分对4种煤样实际可浮性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开发4种煤样所用的浮选剂及工艺操作提出了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颗粒形状和表面元素组成对煤粒天然可浮性的协同影响机制,本文选用粗颗粒精煤开展无捕收剂条件下的粗选和精选浮选试验,获得粗选尾矿、精选尾矿和精选精矿3种浮选产物。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定量分析技术(SEM/EDS)对3种产物的颗粒形状和表面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分析各产物可浮性之间的差异,并建立可浮性与颗粒形状、表面元素组成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当煤粒表面元素组成相似时,拥有较小长径比(ER)的颗粒的可浮性较好;当煤粒ER相近时,表面C元素含量越高(或O、Al或Si元素含量越低)的颗粒可浮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煤焦油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了煤焦油用于煤泥分选的可能性,采用其馏分——洗油作为煤泥浮选的捕收剂,考察了在最佳抑制剂和分散剂用量下,洗油和仲辛醇用量不同时煤泥粒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0.25~0.074mm粒级颗粒比>0.25mm粒级颗粒好浮,<0.074mm粒级颗粒的可浮性最差。  相似文献   

8.
煤泥水中一般含有大量高分散性悬浮颗粒,固液分离难度大。通过调控湍流来强化流体混合和颗粒碰撞是实现固液分离的有效途径。颗粒碰撞絮凝大多发生在湍流环境中,细微颗粒的运动受湍流最小涡尺度影响较大。研究借助撞击流对湍流涡进行调控以强化两种不同密度悬浮液混合及悬浮液中细微颗粒的碰撞。利用两种不同的解算模型对混料桶中悬浮液混合状况及颗粒的分布进行了三维仿真,进入混料桶的水相被视为连续相,固体颗粒被视为连续相(悬浮液)或二次离散相(颗粒),分析了不同入料密度下不同流速比对混料桶内湍流特征参数及颗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互垂直碰撞的射流形成的撞击流可诱导产生发卡涡、展向涡和轴向涡等湍流宏观涡。颗粒在湍流宏观涡中移动的速度顺序为:大粒度大密度>大粒度小密度>小粒度大密度>小粒度小密度。涡-涡之间、涡-主流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提高湍流动能、降低涡尺度,最终形成的最小尺度涡有利于颗粒聚集碰撞;混料桶内流场中产生的最小涡尺度主要以小于平均最小涡尺度的涡为主。上-侧入料流速比vup∶vside从1.258∶1.87增大至1.882∶1.258,最小涡尺度呈现增大趋势,与入料密度无关。当流速比相...  相似文献   

9.
杨贺  路增祥  张国建 《金属矿山》2020,49(6):150-155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崩落的矿石与覆盖层岩石直接接触,使矿石损失贫化加大。覆盖层是保证井下正常生产的关键,覆盖层形成不合理会加大矿石的损失贫化。针对覆盖层岩石颗粒的粒度与密度,基于中心复合设计进行了实验,建立了粒度与密度对岩石混入率影响的二阶响应预测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显著性较高,实验值与预测值的拟合程度良好。通过绘制三维响应面图,分析了粒度与密度的交互作用对混入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层岩石颗粒的粒度与密度对岩石混入率的影响情况呈现出非线性,当岩石颗粒的密度值在(3.05~3.46)×103 kg/m3时,增加岩石颗粒粒度有助于减少岩石混入。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粗颗粒浮选不仅能够有效拓宽浮选粒度上限、减少碎磨能耗,而且对建设绿色矿山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粗颗粒浮选过程强化,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相关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从粗颗粒的难浮机理出发,重点综述了当前粗颗粒浮选过程强化技术新进展,并分析了不同分选技术的作用机理、优势与不足,以期为粗颗粒浮选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借鉴。浮选矿浆的高紊流环境是造成粗颗粒难浮的根本原因,基于此,为了降低粗颗粒紊流效应,更多研究聚焦于高效粗颗粒浮选装备开发,如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CLF粗粒浮选机和美国Eriez公司设计的流态化浮选设备——水力浮选机。最后提出了未来粗颗粒浮选技术的新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低紊流高相含率的浮选环境下浓相流态化浮选机理、大型流态化浮选智能装备开发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型浮选工艺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1.
《煤矿机械》2016,(3):51-53
提出了一种混联机械臂,该机械臂是串并联混合机构,具有串联机构工作空间大和并联机构承载能力高的优点,可以实现较大活动空间内对重物的搬运仓储。对该机械臂进行了自由度分析,得到该机械臂的自由度为2,具有平面内的一个移动和一个转动自由度。基于几何解析法分析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并且给出了5组正反解分析数值算例,验证了正反解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13.
鱼娅 《煤质技术》2014,(Z1):45-47
介绍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原理及在测定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从镜质组富集程度的差异性、样品处理、镜质组颗粒鉴别、测试条件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其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并概括论述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在生产实践中的确定煤级、指导炼焦配煤等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岩石流变特性对采空区长期稳定的影响,基于Reissner厚板和流变力学理论构建了矿柱-顶板流变力学模型,并推导出顶板沉降位移关于流变时间的关系式;依据不同边界条件将顶板破坏过程划分为固支、固支-简支、简支和内部破坏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变力学模型可用于对采空区稳定时间的预测,并为采空区及时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翠梅  王好 《煤矿机械》2014,35(4):104-105
介绍某柴油机排气过渡管的加工工艺,分析空间尺寸较多的复杂管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角度误差对空间尺寸的影响。通过角度在公差范围内的微量调整,解决了排气过渡管由于毛坯铸造及加工时找正存在的误差而造成气口处壁厚不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横轴式掘进机截割机构横向截割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获得其在不同参数下的振动特性曲线,并分析了截割头质量、悬臂质量、液压系统刚度及阻尼变化对掘进机截割机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为研究横轴式掘进机的振动特性,改进机器设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依据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分析与评定,了解测试中造成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该项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样品的不均匀性和压力试验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18.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两种重要制度,二者的构成要件不同,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当发生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如何选择适当的诉讼请求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球(棒)磨机筒体衬板螺栓孔漏料、螺栓易松动及断裂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提出了处理措施,并给出了全新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煤矿提升机齿轮箱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荣 《煤矿机械》2011,(10):274-276
提升机作为煤矿中的重要设备,其故障率对于煤炭的安全高效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详细分析了煤矿提升机工作环境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速度和载荷变化情况下的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特点,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齿轮箱故障信号的分布特征,为变工况条件下提升机齿轮箱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