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沙枣籽油组成、含量和出油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沙枣籽油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溶剂浸提法、索氏抽提法制取沙枣籽油,经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3种提取方法所获油脂的组成和含量异同。结果:3种方法对沙枣籽油脂肪酸组成、含量和出油率均有较大影响。索氏抽提法的出油率最高(26.81%),所获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66%;超声提取法出油率(26.69%)居中,与索氏抽提法无显著差异,所获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7%;溶剂浸提法出油率最低(25.12%),所获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3.44%。结论:3种方法各有特点,相比之下超声波提取法用时最短,油脂品质最好,更适宜沙枣籽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核桃油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水代法、索氏抽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核桃油,并测定其理化特性、磷脂含量、总黄酮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油脂品质明显优于水代法和索氏抽提法所得油脂,具有色泽浅、酸值低、皂化值低、过氧化值低,总黄酮含量高等特点。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在90%以上,提取方法对核桃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提取方法对大扁杏仁油脂理化性质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分别采用水酶法、索氏抽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3种方法得到油脂,分析了大扁杏仁油的主要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VE含量,比较了3种方法提取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发现:3种提取方法对大扁杏仁油脂的碘值、折光指数等性质影响不大,而对酸值、皂化值、过氧化值以及色泽、气味、水分、挥发物等理化性质影响较大;3种方法提取的大扁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主要以油酸、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4%左右;索氏抽提法油脂中VE含量最高,主要以β-生育酚为主;不同提取方法对大扁杏仁油氧化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其中,Rancimat法测定大扁杏仁油的氧化稳定性(OSI)依次为:索氏抽提法﹥水酶法﹥超临界CO2萃取法。  相似文献   

4.
以酸枣仁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法、索氏抽提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酸枣仁油,研究不同方法下酸枣仁油的得率、脂肪酸组成及主要理化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对不同方法提取的酸枣仁油的氧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法、索氏抽提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酸枣仁油的得率分别为26.73%、28.02%、24.45%。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三种方法提取的酸枣仁油中主要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以油酸、亚油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亚临界丁烷萃取法(74.12%)>超声提取法(71.46%)>索氏抽提法(69.78%)。亚临界丁烷萃取法获得酸枣仁油中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品质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酸枣仁油进行VE含量测定,依次为亚临界丁烷萃取法(202.71 mg/kg油)>索氏抽提法(139.01 mg/kg油)>超声提取法(87.04 mg/kg油)。由三种方法提取的酸枣仁油的自氧化实验可知,过氧化值变化由大到小为亚临界丁烷萃取法、超声提取法、索氏抽提法。总之,3种方法各有特点,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所提油得率更多,品质更高,安全性好,更适宜酸枣仁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利用新西兰葡萄籽油及粕中所含有的原花青素,以新西兰葡萄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抽提法、超临界CO_2萃取2种方法提取葡萄籽油。分别从油脂的提取率、油品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剩余粕原花青素含量等方面对2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提取方法会对葡萄籽油的提取率、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剩余粕中原花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索氏抽提法的油脂提取率显著高于超临界CO_2萃取法。从油脂的物理性质上看,2种工艺提取的葡萄籽油的透明度、气味、折光指数、相对密度、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不溶性杂质等物理指标差异不显著;化学指标显示,超临界萃取葡萄籽油的碘值、皂化值、酸值、过氧化物值均优于索氏提取法;脂肪酸组成上,超临界CO_2萃取的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索氏提取的油,尤其是亚油酸含量高达73.58%;超临界CO_2萃取后葡萄粕中原花青素含量高于索氏抽提处理后的葡萄籽,达到61.70 g/kg。因此,超临界CO_2萃取法比索氏抽提法更适合葡萄籽油的提取,同时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油脂后的葡萄籽渣中含有的原花青素更高,这为超临界CO_2萃取葡萄籽油及其粕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和高品质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晴 《中国油脂》2022,47(2):23-27
分别采用冷榨法和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测定其中的总多酚、总黄酮、维生素E、角鲨烯、β-谷甾醇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对比分析冷榨法和水酶法提取对山核桃油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榨法山核桃油中总多酚、总黄酮和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水酶法山核桃油,而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显著低于水酶法山核桃油。冷榨法山核桃油共检出11种脂肪酸,水酶法山核桃油共检出8种脂肪酸,两种方法提取的山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不同提油方法所得光皮树果实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提油方法对光皮树果实油的折光指数、相对密度及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不显著;对皂化值、酸值、过氧化值、磷脂含量有显著影响。生物酶法所提光皮树果实油经精炼后色泽浅、透明澄清,折光指数、相对密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皂化值、过氧化值、磷脂含量较低,品质优于索氏抽提法、化学溶剂浸提法、压榨法和水剂法所得油。  相似文献   

8.
3种方法提取的玉米油品质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酶法、超临界CO2法和索氏抽提法分别提取玉米油,对得到的玉米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磷脂含量、不皂化物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显示:从提取率和操作的安全环保性考虑,超临界CO2法提取更可取;从对健康危害低的角度看,水酶法提取的油脂酸值过大而索氏抽提法提取的油脂过氧化值过高,都不可取;从脂肪酸组成的角度看,3种方法提取的玉米油没有明显区别;从营养价值考虑,水酶法提取的玉米油品质高一些。3种提取方法各有优缺点,综合考虑超临界CO2提取法占优。  相似文献   

9.
GC-MS测定无花果中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无水乙醚为溶剂,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无花果中粗脂肪,进行甲酯化后以正己烷萃取,用GC-MS测定脂肪酸甲酯,分析鉴定出16种脂肪酸.并测定出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约占85.4%.  相似文献   

10.
以无水乙醚为溶剂,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无花果中粗脂肪,进行甲酯化后以正己烷萃取,用 GC-MS 测定脂肪酸甲酯,分析鉴定出16种脂肪酸,并测定出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约占8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