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为研究江西丘陵红壤地区主要栽培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方法 对比分析了当地主要栽培的8个茶树品种的鲜叶原料和成品红茶的发酵性能、品质成分及感官品质等指标。结果 8个品种所制的红茶的(茶黄素+茶红茶)/茶褐素的比值为1.15~1.61间,要明显高于国内主产区红茶的比值(一般认为为1.02~1.12),8个品种均能按红茶加工工序制成品质优良的红茶,赣茶14号品质最优,其次为金观音、黄观音茶树品种。结论 从发酵性能、香气成分检测以及茶叶感官审评等方面也能得到相同的结论。说明江西引种的茶树品种制红茶品质独特,适宜开发成工夫红茶。  相似文献   

2.
以汝城白毛茶夏季鲜叶为原料,以感官审评得分、内含物质含量、香气成分为指标,探究摇青及发酵时间对其加工夏季红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摇青茶样其汤色和叶底更红亮,滋味更甘醇,以摇青处理、发酵5.5 h的汝城白毛茶夏季红茶品质更优。内含物质分析表明,摇青工艺能降低茶样中的茶多酚及儿茶素组分含量,发酵时间与茶样内的儿茶素组分含量成反比。香气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处理茶样中花香型香气组分芳樟醇、香叶醇和反式-橙花叔醇的相对含量占比更为突出,因此认为这3种香气化合物是汝城白毛茶红茶特征香气的关键组成成分。β-环柠檬醛(果香)为摇青处理茶样独有的香气化合物,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其相对含量在成品茶中呈上升趋势,初步判定此香气化合物是摇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从感官审评、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方面对4个规格的CTC红碎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红碎茶干茶色泽以棕褐、茶汤以红亮为主,滋味以浓、强、鲜为突出特点,香气类型为甜香,碎茶3号感官品质评分最高。各类理化成分含量在不同规格红碎茶中有显著差异,水浸出物、茶碱和儿茶素总量随颗粒减小而降低;碎茶3号茶多酚(25.68 mg/g)、咖啡碱(43.67 mg/g)和儿茶素总量(96.93 mg/g)含量最高,碎茶5号黄酮总量(20.30 mg/g)最高。GC-MS从4个规格红碎茶中检测到醇类(44.11%~51.84%)、酯类(15.31%~18.96%)、醛类(5.99%~11.56%)等9类共100种香气物质,共有香气成分21种;碎茶3号香气成分与其他规格差异最大,香气物质种类最为丰富;碎茶2号和末茶香气成分最接近,碎茶5号香气物质种类最少。通过分析,不同规格CTC红碎茶在感官审评、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方面各有差别,初步探明不同规格CTC红碎茶的品质差异。  相似文献   

4.
选用坦洋菜茶、福安大白、金牡丹、金观音、梅占、白芽奇兰6种茶树鲜叶,以传统型工艺和花香型工艺分别制成不同风格的坦洋工夫红茶,以此为实验材料,通过生化成分分析、茶汤色差值及感官审评,探讨不同工艺不同品种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工艺方面,传统型坦洋工夫滋味浓醇,茶汤橙红明亮,对应的理化特征表现为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茶红素含量均高于花香型,且差异显著,其中水浸出物相差0.84%,茶多酚相差0.71%,茶红素差值达1.24%;花香型坦洋工夫滋味醇爽,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持久,茶黄素和茶褐素含量均高于传统型,差值分别为0.03%与0.29%。在品种方面,福安大白茶与坦洋菜茶为坦洋地区传统品种,两种工艺制成的坦洋工夫均表现出茶汤滋味较醇厚,甜香持久的品质特征,而高香品种(金牡丹、金观音等)加工成的坦洋工夫花果香馥郁悠长,滋味甜醇但茶汤浓度略低。实验结果证明工艺与品种对坦洋工夫品质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云南大叶种鲜叶为材料,运用感官审评和电子鼻技术对7种不同萎凋工艺云南红茶的香气特征和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分析表明:在主成分分析(PCA)中,干茶香气总贡献率为98.423%、茶汤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8%、叶底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8%,且干茶香气较茶汤香气和叶底香气更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萎凋工艺的云南红茶;在传感器区分贡献率分析(Loadings)中,W1S(甲基类)、W1C(芳香成分、苯类)、W2S(醇类、醛酮类)和W5S(氮氧化合物)在红茶香气区分中起主要作用,其可能是影响不同萎凋工艺制成云南红茶香气差异的主体成分。感官审评结果显示WM7[室内自然萎凋,24 h,(17±2)℃,相对湿度70%±5%,摊叶厚度2 cm]制作成的大叶种云南红茶,汤色橙红明亮,香气甜香浓郁,滋味醇厚有花果香,综合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不同茶树品种工夫红茶的挥发性组分特征及其关键呈香物质,该研究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utomatic 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ATD-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不同茶树品种工夫红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5个品种工夫红茶中共鉴定出96种挥发性化合物,共有挥发性物质的种类18种,包括醇类、醛类、酮类、烯类、酯类、酸类、烷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5个品种工夫红茶主要呈现花香、果香和甜香,其中癸醛、芳樟醇、苯甲醇、香叶醇、正己醛和异戊醛6种香气成分为共同的主要赋香物质。5个品种工夫红茶的挥发性组分及相对含量差异明显,其中,金牡丹含有较高的酯类和酮类化合物;金观音含有较高的醇类和醛类化合物;紫玫瑰含有较高的醇类和酮类化合物;梅占含有丰富的醇类化合物;福云6号含有较高的醇类和酮类化合物。此外,该研究结合ROAV值从5个品种工夫红茶中共筛选出7~15种对香气品质特征具有重要贡献的香气成分(ROAV≥1.00)。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云南、福建、宜昌三地红茶香气的物质基础及其主要呈香特征,本试验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产地红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感官上,6种红茶均是以甜香为主,其中滇红茶甜香浓郁,福鼎红茶花香与甜香兼具,宜昌红茶则是甜香纯正。利用气质联用技术检测,在6种红茶中共分离鉴定出67种香气化合物,包含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类、烷烃类、酸类等,主体香气成分包括芳樟醇及其氧化物、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2H-呋喃-3-醇、橙花叔醇、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水杨酸甲酯等;其中,滇红茶中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为特征香气成分;福鼎红茶中以β-二氢紫罗兰酮、β-柏木烯为特征性香气成分,宜昌红茶则以香叶醇、棕榈酸为特征性香气成分。该研究从香气组分的角度明确了不同产地红茶香气品质形成的化学物质基础,为红茶品质提升及产地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萎凋处理对金观音红茶香气组分的影响,确定在萎凋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光质处理与红茶香气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金观音红茶的香气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探讨在萎凋过程中通过红光、黄光以及橙光处理后金观音红茶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实验中的4组茶叶样品共鉴别出48种香气物质,共包含9种醇类物质、11种烯烃类物质、16种烷烃类物质、9种酮酯类物质以及3种其他类物质。红光处理检测出28种挥发性物质,香气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66.62%;黄光处理检测出28种挥发性物质,香气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67.71%;橙光处理检测出24种挥发性物质,香气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64.81%。结论红光、黄光以及橙光处理能促进长叶烯、橙花叔醇及其异构体的生成。不同光质处理能影响毛茶香气组分的含量,对于β-紫罗酮的含量会有明显的提升。选用橙光处理,能提高毛茶的香气组分以及茶叶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金桂绿茶(JGT)与金桂花(JG)的香气化学特征差异,采用感官审评法和GC-MS法分析金桂花和丹桂花(DG)的香气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再以金桂花窨制茶叶,开展金桂绿茶的香气品质化学研究(金桂花与原料绿茶为对照).结果表明金桂花香气品质优于丹桂花,挥发性成分总量较丹桂花高22.7%,较适于窨制桂花茶.金桂绿茶的清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湖红"工夫红茶适制性较好的茶树品种。方法选取碧香早、黄金茶2号、槠叶齐3个茶树品种为材料,采用传统的红茶加工工艺制成红条茶;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动态分析,测得3个茶树品种制作的红茶各个工序阶段茶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对其主要理化成分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感官审评中碧香早和槠叶齐品种做出的茶样香气、汤色与滋味都较好,理化分析中碧香早做出的茶样中茶多酚含量和茶红素含量最高,分别为14.0%和2.19%。结论综合比较,碧香早的"湖红"工夫红茶适制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紫龙晶"的宝石学名称为查罗石.目前,在珠宝市场上有一种与"紫龙晶"的结构较相似的宝石产品"绿龙晶",很多商家将其作为"紫龙晶"销售.为了验证"绿龙晶"与"紫龙晶"是否为同一宝石品种,对两种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颜色与硬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其结构、密度和折射率等基本相同;"紫龙晶"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查罗石,"绿龙晶"样品的则为绿泥石,两者并不属于同一种宝石.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风设计日趋流行却说法不一,弄清这些说法对家具设计具有重大意义。"中国风"应运而生,影响着西方家具的装饰与设计,"中国主义"则在现代家具设计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狼"吃"羊"     
2001年不知刮了阵什么风,把"电子书包"给吹来了.不光国内媒体不惜篇幅,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国外也不时传来电子书包付诸实践的消息.新加坡、法国等在电子书包上先行在前的国家自不必说,就连在互联网发展上并无太多建树的东南亚小国马来西亚也跑来凑热闹,意欲在吉隆坡及其周边地区的200所学校试行电子书包.  相似文献   

14.
<正>当下,所有的传统食品行业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销量下滑、利润降低、生存艰难,这是大势,当然,期间也有逆势而行的,这是少数,归咎其原因,各家各言,有的说是互联网冲击导致的,有的说是世界经济环境不好,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反正是风雨欲来风满楼,但笔者却认为,互联网冲击本身就是个  相似文献   

15.
16.
近期,食品安全事件又是此起彼浮,一件是发生于德国的"毒黄瓜事件",另一件是发生在台湾的"塑化剂事件"。不同的是,两起事件的发生地不再是中国大陆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从"2"到"1"     
IS-2重型坦克是二战中最优秀的重型坦克之一,在战场上它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克星,被人们称为"胜利"坦克.作为苏联装甲力量的中坚,它所向披靡,威震敌胆,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德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广大模友的心中,"IS-2"的地位举足轻重,相信大部分同好都制作过这种坦克模型,而大部分模型厂商也都出过该坦克的大比例套件.但是对于制作小比例模型的我来说,一直翘首盼望有哪个厂家出一款小比例的"IS-2"套件,让我也能拥有一辆这种优秀的重型坦克模型.虽然以前"富士美"出过"IS-2"系列,其套件质量也相当好,但其比例却和"环球"品牌的一样,是非常怪异的1/76比例,无法和其他1/72的车辆搭配.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水墨画的晕染效果往往令艺术家醉心,“墨色”“墨分五色”皆讲黑白效果中灰调变化和水与宣纸接触产生充沛的肌理层次。总的说来,丝网版画的肌理效果分为“薄”和“重”两种。“重”,令人想起油画粗重的笔痕和颜料厚厚堆积的重量感。复制和模仿是丝网版画的属性,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去模拟水墨的效果和油画的效果很容易实现,但是完全的底片印制图像又太雷同印刷制品,作为版画艺术,它本身的“手工感”就被消解了,这是艺术家们所避讳的。因此,如何让画面呈现“薄…‘厚”穿插的效果,是每个艺术家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与纬乃是织物的基本元素,在伴随人类发展的过程当中,既解决了人类"衣食住行"的重要问题,又逐渐被赋予了较深的文化内涵.经纬从织造先后引申出经定纬辅之义,由结构紧密唤起了稳固牢靠之思,又因矛盾相错与阴阳互为印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